第十一回 石珠从众建国号

话说众人正饮酒间,来斯与石宏、段琨一齐出位,各有所言。石珠问其何事。来斯说道:“司马氏政事乖离,人心不属,宫间混淆、生民涂炭,大难之兴,指日可待。今豪杰应运而生,正中原逐鹿,未知鹿死谁手之日。况并州沃野千里,人民殷富,进可以战,退可以守,乃古王者建都之要地。今元帅抚而有之,是殆天之所以启元帅也。小将等愿意尊元帅为王,建立国号,然后引兵征掠四方,大事乃可次第而定,望元帅无拘小节而坐失大机也。”石珠道:“我乃一女子,焉可僭称王号?况中原扰乱,正当救民于水火之中,乃忽遽自称尊,无乃示人以不广也。”石宏道:“元帅所言,不过一时之见;来都督之言,乃万世之利。以一时之见而忽万世之利,窃为元帅不取也。”石珠道:“诸将从吾行者,曾未有重赏,而我遽妄自尊大,人将貌为服而心不然,吾宁遵晦养时,拱而俟之,以待真主。”段琨道:“诸将所以不避矢石,从元帅游者,正谓元帅能从众望,自王一方,诸将亦得效其尺寸,垂功名于竹帛耳。若元帅不听众人之言,人心涣散,各思择主而去。人心既散,元帅虽欲救民于水火之中,将谁与之共事哉?”石珠犹沉吟未答。 

只见巡游军士来报:“外面有上党差官高平元,带有安平大将军孟观书札,要见元帅。”石珠便令撤去酒筵,引他进来相见。不多时,高平元进了帅府,拜见了石珠,呈上书札。石珠拆开一看,只见上面道: 

镇守上党郡安平大将军臣孟观奉书启知吾主殿下: 

臣闻豪杰不违众而失时,智士必因时而建业。昔者吾主观兵井州,群策毕举,一鼓而下上党,遐迩率从, 

靡不望风款服。此虽人事,实天授也。兹不数月而下晋阳,夫晋阳城郭坚固,诚非易下,而今乃下之如此 

之易,果人力耶,抑天意耶?臣愚以为天时人事之交集,正吾主图王致伯之秋也。晋阳襟山带河,财丰物 

阜,吾主诚正位于其中,养兵积粟,任贤使能,观洛中事势,举晋阳之甲,与天下争衡。天下不足定也。 

臣闻时者难得而易失,今英雄毕集,士马精强,不以此时建大业、正位号,恐时移势去,乃欲耀兵观武, 

其亦难矣。臣愚敢布肝胆,略陈固陋,惟吾主采择焉。 

石珠看毕,正与来斯等三人之意相同。便将书递与诸将看过,打发高平元在驿馆安歇。 

只见总督副元帅刘元海出位说道:“孟观之意也与吾等相同,元帅便当勉从众议,不必固执。”石珠道:“非是吾固执,因吾无德,不足以当此。副元帅英名盖世,正当其位,何不就为吾等之主?”刘元海道:“元帅之意差矣。上下之分已定,谁敢异心?元帅莫要只管推让。冷了众人的心。”石珠道:“非敢推让,实有一件异事。”元海道:“甚么异事?”石珠道:“当初吾未起兵时,曾遇一个真人,唤名吴礼,授吾天文秘箓,说道:‘学既成了,日后好佐神霄,共成大业。’”那时吾不知神霄是谁,就问真人,真人不肯明言,说日后自知。如今想起来,神霄恰好是副元帅的小名,岂非此位正该是你的。”刘元海道:“荒谬之谈,何足深信?元帅快莫要作此想。”正说间,只见一个人出位大嚷道:“若是元帅不为王,我等只消大家散伙,不必说了,不必说了。”众人听了,各吃一惊,急视之,乃右将军呼延晏也。石珠道:“想是他醉了,不要理他,扶他下去。”于是众人俱各不悦而罢。有诗为证: 

众议纷纷让尔才,石珠何事苦相推。 

霄儿不信真人语,道将翻从帅府催。 

况是远方多劝进,何妨城内建王台。 

一时不必多惆怅,指日王家气象来。 

话说众人见石珠不从所请,俱各不悦而散。至次日大家约齐了,还要进见,方显众人推戴,义不可辞。只见已是到了三枝人马,你说是那三枝?原来是:平阳郡镇军大将军糜弘。云中郡镇军大将军赵谦。西河郡镇军大将军韩志道。 

三处大将,各带军一千,扎于城外。一同单骑入城,竟至帅府,拜见石珠。石珠问其来意,三人一齐说道:“吾等此来,别无他意,因洛中赵王司马伦,同着贼臣孙秀作乱,杀了贾后,废了惠帝,鸩了大臣,张华、裴頠等俱被诛戮,竟是僭篡,仍然自称皇帝,洛中大乱。所以我等至此,请元帅自王一方,先建立国号,然后引兵入洛,讨司马伦之罪,庶几义声昭著,桓文之业,不足道也。”石珠见三人之言,又与众将相同,已有勉从劝进之意。又听说司马伦作乱,废了惠帝,一心要出兵去讨他的罪,恐怕不建国为王,众人不从,只得说道:“既尔等远迩同心,只得勉强从请。但尔等众将须同心协力,去讨贼司马伦,以复天子之位,方是我的本心。不然,我不能为若主矣。”众人见说,俱各出位拜伏,齐声说道:“敢不如吾主之命。”石珠大喜,便令军师侯有方与稽有光,带领五百名军士,到城南筑起一座高台,选定四月十五日丙子祭告天地,然后即王位。 

至期,石珠排驾出城,文武诸臣,俱各吉服前导。其时威仪之盛,与寻常大不相同。正是:云移雉尾开宫扇,万众衣冠簇冕旒。有诗为证: 

凤辇龙车夹道宣,晋阳城内已经年。 

笙歌隐隐红云外,宫扇迟迟绿柳边。 

瑞霭千条城阙迥,祥光几道玉楼烟。 

至今犹忆并州地,赵汉相循数十年。 

石珠到南城,竟上楼台,南面而坐,文武诸臣俱排在第二层。石珠命侯有方读祭文,先祭皇天后土;命稽德读祭文,次祭名山大川;又命刘弘祖读祭文,终祭贤圣百神之祀。祭毕,诸臣上坛,各各拜谒已毕,遂定国号曰赵,自称赵王,改元光初。至晚传旨还官,遂升元帅府为王殿,立宗庙。以汉元帝时石万君为始祖,养石勒为从子,时石勒方十一岁也。又传旨令铸符印,建立百官,于是改封: 

刘弘祖征讨大元帅,总督诸军事。 

石宏前军大元帅。 

段琨后军大元帅。 

慕容廆左军大元帅。 

呼延晏右军大元帅。 

以上号五虎大将军,专掌征伐。又改封: 

侯有方军咨赞善护**师。 

稽德军咨翼赞护国副军师。 

二人专掌征伐帷幄之事。其余大小从征诸将,各有封爵,大抵俱仍旧职加一级任使,又改封: 

陆静为左丞相兼督诸军事。 

陆松为右丞相兼督诸军事。 

刘宣、乔晞为左右值殿大将军。 

又取回栖贤洞一行人,各各加爵封: 

袁玉銮司徒。 

谢兰玉司徒。 

贺玉容御史中丞。 

侯倩光禄寺卿。 

方仲山刑部尚书。 

其余各仍旧职,凡云中、上党、平阳各处守将,俱加一级,镇守本处。一概钱粮,暂免一年,军士各加重赏,于是军民人等,无不悦服。其时正是惠帝太安元年夏四月也。 

石珠封爵既毕,遂命光禄卿侯倩设宴,宴赏大小诸臣。酒至半酣,当有左丞相陆静出班奏道:“臣有一诗,敢献陛下,望吾主允纳。”石珠大喜道:“愿闻佳章。”陆静取过笔砚,写以呈上道: 

宝殿初开列御筵,君臣共乐太平年。 

杯传禁阙千条瑞,席拥多官咫尺天。 

云里官城新气象,眼中关塞旧燕然。 

莫辞席畔今朝醉,会见河阳入版笺。 

石珠接来读了一遍,心下大喜,传与诸臣各看了一遍。只见司徒袁玉銮也出位奏道:“小臣也有《扶桑引》一章,奏献吾主。”石珠也接来读道: 

转眼几番兵,任谋臣猛将,到处心倾。功业一时成,龙飞凤舞笑盈盈。 

金殿御宴陈尽,跄跄济济,际会共豪英。笑指洛阳天子,朝中几见千兵。 

石珠读罢,称赞一回,命各赐酒一大杯。二人不敢推辞,大家饮了,当下酒散。糜弘、赵谦、韩志道各辞回本镇。众人也各俱散。 

从今已定君臣位,日后功名麟阁标。 

话分两头。却说石珠在井州即了赵王之位,声息传入洛阳,其时赵王司马伦及侍中孙秀,已为齐王司马冏所杀。惠帝复位,朝中辅政的就是司马冏及刘殷。当时闻得石珠坐了并州,大怒道:“石珠是何等妇人,敢擅称王?若不剿除,将来为患滋甚。况并州与京师止有一河之隔,岂可任其为寇而不之讨!”刘殷道:“起先晋阳总督来斯原有表章,说他猖獗,要求救兵,恢复平阳一带。皆因贼臣贾模等蒙蔽不救,以致如此。今闻得石珠兵马浩大,所向无敌,京师兵力衰微,恐不能取胜,殿下还宜三思,不可惹动兵端,自取其咎。”司马冏道:“然则事当已乎?”刘殷道:“岂可竟置之不问?正当训兵积粟,为将来#之计,招取异能才干之士,以充幕府。待我兵精粮足,然后相机而动,蔑不胜矣。”司马冏道:“卿言大是有理。”说虽如此说,然竟不以国家大事为意。 

一日从惠帝游华林园,只见对面一所高墙之内,有一所大楼,楼上挂着珠帘,帘内隐隐跃跃却有一个美人在内。司马冏看见了,便立在牡丹亭畔,注目而视。忽然珠帘高卷,果然是一个美人,凭栏而立,生得十分美貌。司马冏此时神飘意荡,把持不定,也不管惠帝在园中,即便上马归第,唤一个心腹家人叫罗凉说道:“你可密密的到华林园对面,那个高墙中去打听,是甚人家,我有说话。”罗凉依言去了一会,回来禀道:“那个墙之内,就是司空乌桓家里。目今乌桓升作都督,镇守邺中。不知殿下问他,有何说话?”司马冏道:“原就是乌督府家里,我有要紧事,故此问他,你不必来管。”罗凉听说,不敢再问,自走过一边。 

那司马冏见罗凉去了,便自想道:天下有如此女子,真是天姿国色!我府中姬妾虽多,焉能及他一二。若得他入我府中,朝夕相对,岂非人间至乐之事?又想道:他是个督抚之家,岂肯与人作姬妾?况且他年已及笄,或者有了人家,也未可知,我何必只管想他?却又想道:虽然如此,还要寻个计较,弄他入手,方快我志。一时间千思万想,有一个多时,忽然大笑道:“有了!有了!”正是: 

贪却红颜谋计巧,边关多惹一枝兵。 

毕竟不知如何,且听下回分解。3L5中华典藏网

3L5中华典藏网

3L5中华典藏网

3L5中华典藏网

3L5中华典藏网

3L5中华典藏网

3L5中华典藏网

3L5中华典藏网

3L5中华典藏网

3L5中华典藏网

3L5中华典藏网

3L5中华典藏网

3L5中华典藏网

3L5中华典藏网

3L5中华典藏网

3L5中华典藏网

3L5中华典藏网

3L5中华典藏网

3L5中华典藏网

3L5中华典藏网

3L5中华典藏网

3L5中华典藏网

3L5中华典藏网

3L5中华典藏网

3L5中华典藏网

3L5中华典藏网

3L5中华典藏网

3L5中华典藏网

3L5中华典藏网

3L5中华典藏网

3L5中华典藏网

3L5中华典藏网

3L5中华典藏网

3L5中华典藏网

3L5中华典藏网

3L5中华典藏网

3L5中华典藏网

3L5中华典藏网

3L5中华典藏网

3L5中华典藏网

3L5中华典藏网

3L5中华典藏网

3L5中华典藏网

3L5中华典藏网

3L5中华典藏网

3L5中华典藏网

3L5中华典藏网

3L5中华典藏网

3L5中华典藏网

3L5中华典藏网

3L5中华典藏网

3L5中华典藏网

3L5中华典藏网

3L5中华典藏网

3L5中华典藏网

3L5中华典藏网

3L5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