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斋杂记

作者:林坤
诚斋杂记

元代文言传奇小说集。元林坤辑集。今存明刊本、 《津逮秘书》本、 《说库》本为上下二卷。另, 《说郛》本、 《古今说部丛书》本作一卷。卷首有周达观《诚斋杂记叙》谓: “只以其中多艳异事,非宿士所宜述,故遂隐其名”,可知连周本人初也不知作者为谁,以后才辗转得知林坤是本书作者, “故特表而出之”。所以有些研究者以为本书作者为周达观,是不能成立的。本书“剽掇”汉晋唐宋诸家小说,“饾饤割裂, 而不著出典”(《四库总目》语)。如卷下的崑崙奴故事原出自裴铏《传奇》集,林坤摘录到《诚斋杂记》卷下中去,竟割裂成五个小故事,足见作者草率成编的严重程度。

林坤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周易义海撮要

周易义海撮要

十二卷,宋李衡著。宋熙宁间蜀人房审权,病谈《易》之家,有的泥于阴阳,有的拘于象数,乃斥去不采,而专取明于人事的百家之说,上起郑玄、下至王安石,编为一集,而以孔颖达《周易正义》冠首。如有异同疑似,则各加评议,附于篇末,名《周易义海》,共一百卷。李衡因其芜杂重复,乃删掇精要,以成此书,故名《撮要》。《四库全书提要》指出:“其程子、苏轼、朱震三家之说,则原本未收,衡所续入。第十二卷《杂论》,亦衡所补缀,故婺州教授朱汝能楼锷《跋》称‘卷计以百,今十有一’,盖专指所删房本也。《书录解题》作十卷,又传写之误矣。

二妙集

二妙集

金代诗合集。8卷。段克己、段成己作。段克己、段成己兄弟幼时有才名,金朝礼部尚书赵秉文很赏识2人,称之为“二妙”,故其合编诗集即以“二妙”为名。卷1存五言古诗,计段克己12首,段成己18首;卷2存七言古诗,计段克己6首,段成己5首;卷3存五言律诗,计段克己19首,段成己8首;卷4存七言律诗,计段克己19首,段成己85首;卷5存绝句,计段克己50首,段成己74首;卷6存杂言,计段克己9首,段成己1首;卷7存段克己词19调67首;卷8存段成己词18调63首。《四库全书总目》评《二妙集》:“集凡诗六卷,乐府二卷,大抵骨力坚劲,意致苍凉,值故都倾覆之余,怅怀今昔,流露于不自知。”吴澂在为《二妙集》所写的序中指出:二段有感于兴亡际会,“则陶之达、杜之忧盖兼有之”。《二妙集》编成后,稿本原藏于家,后由段克己之孙献出。现存有《四库全书》本、《九金人集》本等版本。后一种版本尚附有《逸文》1卷。民国时孙德谦所辑《妙集补遗》1卷,编入《金源七家文集补遗》之中。

病榻遗言

病榻遗言

明代文言轶事小说集。明高拱撰。 《钦定续通考》、 《四库全书》著录为二卷,焦竑《国史经籍志》著录为一卷。现存《高文襄公集》本四卷, 记录汇编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皆为一卷。此书分三篇,题为《顾命记事》、 《矛盾原因》、 《毒害深谋》。 《顾命记事》记述穆宗临终时,遗诏命高拱、张居正、冯保辅弼幼主事。 《矛盾原因》记述张居正结怨高拱,培植私党,排斥高拱的始末缘由。 《毒害深谋》写万历元年,张居正借王大臣闯宫案,诬害高拱主使行刺神宗事。高拱写此书,旨在鞭挞张居正以泄私愤,但在客观上反映了万历年间宫廷政治的动荡与腐败,揭穿了统治者为争夺权势尔虞我诈的丑恶面貌,暴露了宰辅结纳言官排斥异己,各立门户的弊政。此书虽然是记载史实的笔记,但因叙事比较详尽,描写人物比较生动,且有较强的故事性,故带有较强的文学色彩。《顾命记事》写穆宗临终前对臣子的眷恋之情,很有人情味。《矛盾原因》写张居正嗾使曹大埜诬告高拱,激起科道官员共愤,神宗降旨将曹大埜降调外任。张居正知事不成,急忙到高拱面前说曹大埜系受赵贞吉指使,又说赵贞吉在南北二京散布流言,现在北京果然出事。张居正既借此解脱自己,又诬害了赵贞吉,又为以后发难设下伏笔,足见他心机之深。 《毒害深谋》写张居正勾结冯保,买通王大臣陷害高拱。由于言官主持公道,张居正阴谋未能得逞,“乃遂改换面目,向人曰:高老事几不免,我为他忧愁,昼夜不能寝食,吐血若干,须白了若干,今才救得下也”,活画出张居正口蜜腹剑的阴险嘴脸。

中华古今注

中华古今注

五代博物考据类笔记集。3卷。后唐时人马缟撰。《直斋书录解题》著录。顾怀三《补五代史艺文志》入杂家类。今传本前有马缟自序,称本书乃据崔豹《古今注》增益添注而成。体例仿《古今注》,其上卷73条,中卷43条,下卷80条,虽未如《古今注》分门,但次序大体一致。上卷为帝王宫阙等六十六门,中卷为皇后冠带等四十四门,下卷为古今音乐等八十门。主要考证各种事物的起源、演变,近似类书。该书前有自序,称“昔崔豹《古今注》博识虽广,迨有阙文,洎乎广初,莫之闻见。今添其注,以释其义。”

贤首五教仪

贤首五教仪

亦称《华严五教仪》,简称《五教仪》。佛教著述。清续法集录。六卷。内容是概述贤首法藏的判教学说及华严宗的主要教义。鉴于当时义学沙门轻视法藏等的《华严经》注疏,天台宗人亦攻击华严宗“有教无观”,续法乃依其师德水明源之说,历时十年,于清康熙五年(1666)集成是书,康熙十四年(1675)宣讲。此书认为:“贤首大师判释如来一代时教,不出三时、十仪、五教、六宗、三观。”故以此五部分组织,概括华严宗教义的主要内容。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

比丘避女恶名欲自杀经

比丘避女恶名欲自杀经

一卷,西晋法炬译。有比丘因恶名住林中欲自杀,正住天神说偈晓之,即得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