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回 谈老言姑嫂借开怀 报奇事友朋皆引恨

彤云密布雪花飞,拥火围炉自掩扉。

坚坐长安车马寂,高歌一曲下书帷。

话表云老夫人见范、骆二位小姐,不由触动思女之情,两只眼眶红了一红,泪欲流下,遂强忍住了。遂向骆夫人勉强含笑口呼:“姐姐,你好福气,生得这一如花似玉的侄女。可曾许字人家否?”

未及骆夫人接言,范夫人接言:“现在虽未大定,却已有成了。”

云夫人问:“是那一家公子?”

范夫人曰:“乃是护国公桑黛。”

说至此,偶一回头,已见骆秋霞扯着范小姐退入房内去了。范夫人笑曰:“终是女孩之心,一闻旁人代他们作媒,便含羞而退。其实生是女孩儿家,终久都得配人,又有什么羞惭?”

云夫人含笑接言:“姐姐,莫说此话,我且问你,你幼时人家代你作媒,你也含羞么?”

范夫人曰:“便是如此。回想当初,实也好笑。不是愚姐谈你的老言,你曾记得当初将你许配云姑老爷之时,谈及姻事,你就终日躲在房内,再也不肯出来,饭也不去吃,命丫头们请你吃饭,你还将丫头骂个不休。其实与丫头何干?带累他们无辜受你那一番痛骂。至今想起来,着实可笑。”

骆夫人笑曰:“怪道云姐姐卫护两个女孩儿,原来是知道这甘苦的,真可谓推己及人了。”

言罢,三人笑个不了,连那些丫鬟仆妇也笑起来。内中有两个十五六岁的大丫头,却也同笑。范夫人见他两个也是笑个不止,即借他二人发挥,笑说:“你们这两个就很大方了,我可很喜欢你两个大方。你两个年纪也大了,眼见得要嫁人了,那时可不要像你们两位小姐,一闻说婆家,便羞躲起来,更不要像你姑太太终日躲在房内不出来,连饭也不肯吃。”

两个丫头被说,不由羞愧难胜,面红过耳,立刻一溜烟跑入小姐房内去了。此时三位老夫人见两个大丫头跑去,不禁又大笑起来。此是范老夫人用调笑之言,是以解云老夫人思女之悲,恐其过于伤感。

时已晌午,丫鬟仆妇早已摆上酒饭。当下范夫人让骆夫人上座,骆夫人再三不肯,骆夫人让云夫人上座。云夫人曰:“这是我娘家,我反来占姐姐的座位,断无此理。”

骆夫人曰:“虽如此说,小妹终是常住在此,姐姐是远来,应该上座。”

云夫人曰:“姐姐虽然常住这里,究竟是客,小妹焉能占先?”

骆夫人曰:“非是小妹硬赖,我侄儿拜相爷为父,小妹就是一家人了。姐姐出了阁,已然是人家人了,天下那有嫂嫂占姑娘之礼的。”

云夫人还要谦让,范夫人曰:“二位不必谦让了,我有一言以定坐次。朝廷尚爵,乡党尚齿,咱照乡党例,以定坐次。”

原来骆夫人比云夫人年长一岁,就坐了首座。云夫人陪坐,范夫人坐在下首主位。云夫人命丫鬟去请二位小姐,不一刻,二位小姐俱到,就在下横坐下。使女斟酒,酒毕用饭。饭毕漱口,净手复落座。顷刻云夫人便告辞回府,范夫人、骆夫人、范小姐、骆小姐送至上轿,方退入后堂。这闲言少叙。

次日正是三月朔日,在京文武各官,礼宜上朝觐见。是日五鼓,文武百官,李广、楚云等一众功臣,俱皆上朝。武宗帝临朝,各官趋叩金阶,山呼已毕,分班站立。武宗帝传谕旨曰:“今逢壬辰正科会试,正考官着范其鸾去,副考官着郑峰去,同考官第一房着殷霞仙去。”

其余十七房,均各各点出。当时范相同学士郑峰、翰林院殷霞仙谢恩。武宗帝又曰:“此系抡才大典,卿等务各细心校阅,拔取真才。”

范相等同称遵谕。武宗退朝,文武各官散朝。范相、郑学士、殷翰林并同考官各回府第,料理入闱校士。外面皆知点了他三人正副主考,所有各处士子,皆都预备进场考试。这且慢表。

且言李广等退朝后,云璧人、楚云等同到李府,大家在书房落座,家僮送上香茗。云璧人向李广口呼:“大哥,我闻一件奇异之事。”

李广问曰:“有何奇事?何不讲说大家听听。”

璧人双眉一蹙,“咳”了一声,曰:“舍妹颦娘自幼失落,今已八载,不知落于何方,音信全无。”

李广接言:“令妹迷失,音信全无,乃是烦恼之事。但须寻访,或可有日团聚,此非奇异之事。”

璧人答曰:“此不奇异,小弟所谓奇异者,却另有一事,大哥切莫见怪。”

李广曰:“但说不妨,何足见怪。”

璧人问:“大哥乳名可是唤作宁馨么?”

李广笑问:“愚兄乳名正是这两个字。此话从何言及?”

璧人曰:“正因家慈思女情切,家母舅向家慈前日谈起大哥的尊名,内中却有一段原委,小弟毫不知晓。原来舍妹自幼经家慈与李老伯母,在元宵佳节酒筵上面,与老伯母议定姻事,以舍妹匹配大哥。吾料大哥绝不知这段原委罢?”

此时楚云在旁,一闻此言,登时颊赤变色,心惊意乱,暗道:“原来当初有这番情事,幸亏我前日不曾认母。前日若认母,我母亲一定要依礼行事,将我于归与他,那时岂不令诸位盟兄弟笑煞我?虽未认母,先不致被众人笑话。正然暗思默想,忽闻李广曰:“愚兄竟不知有这件事情,贤弟今日若不言明,真令我梦梦一生。家母亦未言及幼年之事,我那里知道曾聘令妹。但不知当初彼此有何聘物?”

璧人曰:“据家慈所言,当初并无聘物,也未行盘下礼,但系有此一言为定。”

李广曰:“虽未行盘过礼,但千金一诺,岂可改移。自愧荒唐,先偕凤侣,愚兄有何面目见人?在知此事原因者,必恕愚兄不知之罪。在不知之者,必责斥愚兄背礼背义,那时愚兄不成了一个大罪人了吗?万一令妹有日归来,只好另缔良缘,再联嘉偶,是愚兄辜负令尊堂一番美意。若果良缘不散,请结再世之缘便了。”

言罢,长吁不已。璧人口呼:“大哥不必如此,不知舍妹可否归来?万一竟应了萧子世先生之言,那时再作商量便了。”

李广此时亦不便回答,只是默默无言。

璧人言罢,同众人告别。惟楚云尚且呆坐。李广送众人出府,回至书房,见楚云斜坐金交椅,若有所思之态。一见李广进来,遂起身告别。李广近前遮拦,口呼:“贤弟,你为何也要如此急迫,却是何故?众人虽走,你却不可再去,务要同愚兄饮酒消愁。”

楚云说:“饮酒自饮酒,消愁自消愁,何必定要小弟在此奉陪?”

李广口呼:“贤弟岂不知‘劝君共尽一杯酒,与尔同消万古愁’这两句诗么?酒若独饮,不但不能消愁,而且愁加十倍。所谓‘独酒不堪饮’,又云‘举杯消愁愁更愁’,即此之谓耳!而况贤弟先前同我朝夕不离,从今亦须旦暮共处,方不致恼人情思。若竟或散或聚,若即若离,未免辜负愚兄一番深意。李广虽是信口之言,并无他意,楚云闻之,心中不由生疑。毕竟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m1Q中华典藏网

m1Q中华典藏网

m1Q中华典藏网

m1Q中华典藏网

m1Q中华典藏网

m1Q中华典藏网

m1Q中华典藏网

m1Q中华典藏网

m1Q中华典藏网

m1Q中华典藏网

m1Q中华典藏网

m1Q中华典藏网

m1Q中华典藏网

m1Q中华典藏网

m1Q中华典藏网

m1Q中华典藏网

m1Q中华典藏网

m1Q中华典藏网

m1Q中华典藏网

m1Q中华典藏网

m1Q中华典藏网

m1Q中华典藏网

m1Q中华典藏网

m1Q中华典藏网

m1Q中华典藏网

m1Q中华典藏网

m1Q中华典藏网

m1Q中华典藏网

m1Q中华典藏网

m1Q中华典藏网

m1Q中华典藏网

m1Q中华典藏网

m1Q中华典藏网

m1Q中华典藏网

m1Q中华典藏网

m1Q中华典藏网

m1Q中华典藏网

m1Q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