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真逸史
作者:方汝浩
又名《妙相寺全传》、《残梁外史》。章回小说。明方汝浩著。八卷四十回。故事内容据明刊本“凡例”所云,为写齐梁“两朝隆替兴亡”。鲁迅《小说旧闻钞》则以为系“凭空结撰”。前半主叙东魏镇南大将军林时茂的经历,后半主叙其徒聚义起兵的故事。林因得罪丞相高欢之子高澄,弃官为僧,号澹然,奔梁,为妙相寺副主持,旋又受住持钟守净的排挤、诬陷而出逃。几经磨难,因得天书三卷而有异术,遂广结江湖豪杰。大盗苗龙先是为林复仇,火烧妙相寺。其后代杜伏威、薛举、张善相等众小英雄又拜林为师,三人同习武艺韬略。因偷习天书,得异术,义结金兰,聚义造反,树起“除暴安良,替天行道”的旗帜,攻城略地。只因听从了林澹然的指点,顺时而行,先受招安于梁,复归大唐受封。林澹然也功德圆满,坐化升天。此书有明天启古杭爽阁主人履先甫原刻本,题“清溪道人(方汝浩)编次”。清初有翼圣斋复刻本。光绪上海书局石印本改题《妙相寺全传》,另一石印本则作《残梁外史》。近有1987年浙江古籍出版社排印本,略有删节。
章节列表
升序↑- 前言
- 校点后记
- 禅真逸史凡例
- 第一回 高丞相直谏闢邪 林将军急流勇退
- 第二回 锺爱儿圆慧出家 梁武帝金銮听讲
- 第三回 林长老除孽安民 丘县尹荐贤礼释
- 第四回 妙相寺王妃祝寿 安平村苗二设谋
- 第五回 大侠夜阑降盗贼 淫僧梦裏害相思
- 第六回 说风情赵尼画策 赴佛会赛玉中机
- 第七回 绣闺禅室两心通 淫妇姦僧双愿逐
- 第八回 信婆唆沈全逃难 全友谊澹然直言
- 第九回 害忠良守净献谗 逃灾难澹然遇旧
- 第十回 贪利工人生歹意 知恩店主犯官刑
- 第十一回 弥勒寺苗龙叙情 武平郡杜帅访信
- 第十二回 都督巧计解僧头 守净狼心验枕骨
- 第十三回 桂姐遗腹诞佳儿 长老借宿擒怪物
- 第十四回 得天书符救李秀 正夫纲义激沈全
- 第十五回 佞子妙相寺遭殃 奸党风尾林中箭
- 第十六回 夺先锋诸将斗勇 定埋伏陈玉鏖兵
- 第十七回 古崤关啜守存孤 张老庄伏邪皈正
- 第十八回 梁武帝愎谏纳降 虞天敏感妻死节
- 第十九回 司农忠愤大兴师 梁武幽囚甘饿死
- 第二十回 都督冥府指翁孙 阿丑书堂弄师父
- 第二十一回 窃天书后园遣将 破妖术古剎诛邪
- 第二十二回 张氏园中三义侠 隔尘溪畔二仙舟
- 第二十三回 清虚境天主延宾 孟门山杜郎结义
- 第二十四回 伏威计夺胜金姐 贤士教唆桑皮觔
- 第二十五回 遭屈陷叔姪下狱 反囹圄俊杰报雠
- 第二十六回 山径逃蹤锄秃恶 黄河访故阻官兵
- 第二十七回 计诈降薛举破敌 图霸业伏威求贤
- 第二十八回 汤府丞中计败兵 杜元帅纳言正位
- 第二十九回 轩辕庙苏朴遭擒 延州府伏威遇弟
- 第三十回 沈兰劫寨陷全军 牛进迎街惩大恶
- 第三十一回 报雠沥血祭先灵 释怨营坟安父骨
- 第三十二回 张善相梦中配偶 段春香月下佳期
- 第三十三回 计入香闺贻异宝 侠逢朔郡庆良缘
- 第三十四回 善相破法斩冯谦 士开解围推段帅
- 第三十五回 元帅兵陷苦株湾 众侠同心归齐国
- 第三十六回 双玉人重逢合巹 三义侠衣锦还乡
- 第三十七回 罗默伽肆兇受戮 尹氏女尽节还魂
- 第三十八回 土地争位动阴兵 孽虎改邪皈释教
- 第三十九回 顺天时三侠称王 宴李谔诸贤逞法
- 第四十回 禅师坐化证菩提 三主云游成大道
猜你喜欢的书
续通典
中国典章制度史专著。清乾隆时三通馆史臣奉敕编修。成书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到乾隆四十九年(1784)之间,有武英殿刊本,浙江书局复刻本,1935—193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十通》合刊本,本书影印精装1册。本书为《通典》之续书,共150卷,分类大致与《通典》相同,仅把兵与刑分列,计为9典。包括《食货典》16卷、《选举典》6卷、《职官典》22卷、《礼典》40卷、《乐典》7卷、《兵典》15卷、《刑典》14卷、《州郡典》26卷、《边防典》4卷。记载唐至德元年(757)至明崇祯十七年(1644)间史事,以明代典制为最详。资料除来自正史外,还引用了《唐六典》、《唐会要》、《五代会要》、《册府元龟》、《太平御览》、《山堂考索》、《契丹国志》《大金国志》、《元典章》、《明会要》、《明集礼》以及唐宋元明各代文集、奏议等。资料较为丰富,编排亦较条理,对研究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本书内容与《续通志》、《续文献通考》有些重复。
金台纪闻
明代文言笔记小说。明陆深撰。一卷二十六则。 自序云:“予忝登朝为史官,记载职也。偶有所得,辄漫书之。盖自乙丑之夏讫于戊辰九月,录为一卷,题曰《金台纪闻》”。《金台纪闻》是陆深为官翰林时杂记从正德乙酉年至戊子四年中朝廷故事的笔记小说。则此书撰于弘治十八年(1505)至正德三年(1508)间。收入《俨山外集》内,又有广百川学海本、宝颜堂秘笈本、续说郛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等。此书以记载正德乙酉至戊子四年中朝廷故事、友朋论说为主,兼录历史传闻、天文地理、神道人事,及雕板印刷、校点古书等。
魏郑公谏录
五卷。唐王方庆撰。王方庆名綝,以字行。咸阳 (今属陕西)人。武后时官至凤阁侍郎平章事,终于太子左庶子,封石泉公,谥号贞。《魏郑公谏录》辑录魏徵生前谏诤及太宗对徵褒奖之事而成。魏徵字玄成,封郑国公。其佐太宗时,前后陈谏二百余事。认为君好比舟,民好比水。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为政之要务全其本,为君之道先存百姓。劝太宗以亡隋为鉴,薄赋敛,轻租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任贤受谏,慎终如始。本书所录起自谏诏免租赋又令输纳,终太宗临朝诏群臣,共计130条,基本概括了魏徵的谏诤事迹和政治思想。为研究唐初政治、唐太宗及魏徵的重要史料。司马光《资治通鉴》所记魏徵之事,多以该书为依据。其不采摘者,亦足以与正史相参证。本书现存最早的版本有明正德二年 (1507) 曾大有刻本 (现存北图)。此外有《四库全书》本、《闾丘辩囿》本、《畿辅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社会科学类)本。清人王先恭为本书作校注,又有 《王益吾所刻书》本。
摄大乘论章
摄大乘论章,卷一,首尾缺,编号二八〇七。
东山梅溪度禅师语录
清福度说,庆绪等编。十卷。卷首收序;卷一收上堂一;卷二收上堂二;卷三收上堂三;卷四收上堂四;卷五收小参;卷六收茶话、佛事、机缘;卷七收拈古、颂古;卷八收佛祖赞、自赞、歌、书问;卷九收法语、法派;卷十收示偈、联芳、行由。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九册。
宝雨经
凡十卷。又称显授不退转菩萨记。唐代达摩流支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册。初述佛授记东方月光天子,将为支那国女王,正法治化,乃至弥勒成佛时,复予授记。复有东方莲华眼佛世界止一切盖菩萨为利益、安乐、哀愍一切有情,问佛一百零一事,佛具以十法回答,若菩萨能成就十种法,即得施、戒、忍、精进、方便、般若等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