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 菩提珠子诳群妖 水火精灵喷气焰

诗曰:

谋计浑如路,歧中复有歧。

嗟哉一方寸,翻为六出奇。

巧筹偏运巧,欺人只自欺。

穹如海上客,鸥鸟共忘机。

话说古柏老变了假庙,玄鹤老妖变了道者,峰五老妖变了些石头镇馍,把八戒迷诱。那灵龟与麋鹿等妖变汉子,把八戒捆缚了,担了麝香,将经担解了禅杖,众妖扛了,离得林内往西飞走。众妖又喜喜欢欢,说:“得了真经,且去大家看念,明些道理。”众妖魔正扛着经担前走,只见洞里两个小妖走来报道:“洞里来了一个猢狲脸的长老,说是特来讨经担的孙外公,叫洞主快扛了去,验封交付与他。”众妖魔听了,便住着经担。麋妖道:“这猴睑长老,莫非就是玄鹤老说的,当年玄英洞降那辟寒、辟暑、辟尘魔王的孙行者么?”玄鹤老道:“像是他了。若是他,我等不可归洞,且往大树岗古松老谷中去。”峰五老说:“也去不得。那孙行者既手段大,若寻来也要还他。”灵龟老说;“我有一计,真经担包,着古松老扛到大树岗,与麋鹿老去收了。我们将石块变两包假经包,押回谷洞。那猴子睑长老,得了经包,自然前去。若去到他国地方,怎能来取?”玄鹤老笑道:“这孙行者,凭你路远,他能来龋”灵龟老说:“就是他能来取,远路日久,我等经文已看念久了,便还了便何害。”古柏老说:“好计,好计。”

当时峰五老又取了两块大石头,变了两个经担包。叫小妖扛着,取路回幽谷洞来。把真经两担包,叫古柏老与麋老妖,押往大树岗去。他那知比丘僧与灵虚子跟上他们。灵虚子变了一个小鸟儿飞上前,见众妖计较变假包回谷,却把真经叫古柏老妖押去。乃叫灵虚子变了个老虎,自己却变个樵夫,走到古柏、麋老面前,把他两妖一吓。麋妖见虎心乱,古柏见樵夫心慌。他两妖心一慌乱,却被比丘僧到彼忙将菩提珠子二枚,变作经包,随将其经包抵换了,藏在路傍。那古柏、麋妖,只知慌慌张张,押着两个假包避虎飞去。

这灵虚子却走回路来,正遇着沙借赶来。比丘仍变了老僧,同着沙弥见了沙僧道:“师兄,不必前行找寻。老憎方才见两个妖精,摄了经包,藏在路傍。可速挑回小庵去。”沙僧听得,忙把禅杖挑了经包,同老僧回庵去了。

却说行者坐在幽谷里,等这众妖魔回洞。坐的时久,他心里急躁起来。走出洞外一望,只见峰五老妖同玄鹤、灵龟众鹿小妖,押着两个经包走近洞来。行者一见,大喝一声道:“何物妖魔,敢白昼变化,骗我们经担,又把我师弟捆缚在地?”培五老妖答道:“我们何曾骗你们经担?都是你那长嘴大耳和尚立心不正,窃麝贪需,自用设骗心机,故招我等情由。他若似长老立心正大,做人忠厚,我等分毫也不敢犯。”行者听得奉承他,就好胜起来道:“我要赶路程,也不管你闲帐。只是经包在何处?“妖道:“是我等扛了来,在此。”行者把眼一看,只见两包原封不动在前。他把禅杖拴了,忙忙的挑将起来,指着众妖说:“好了,你们这些妖精,我孙外公若是来时有金箍棒的心性,不饶你一只腿。如今有真经在身,参谒了如来的念头,且方便了你们,去吧。”行者说毕,挑着假经包就走。

这几个老长见哄了行者去,他们也不到幽谷里来,齐往大树岗走。正遇着古柏与个老妖,押着菩提子变的经包,慌慌张张走那岗头。见了峰五老妖们,方才安心欢喜。到麋老洞中,大家计较说:“且备些肴洒,庆贺真经。”玄鹤老妖道;“真经不是灵芝,岂有备着酒庆贺之理?”灵龟老妖问道:“真经如何行不得庆贺?”玄鹤老妖道:“我当年也曾到玉真观,闻知复元大他讲说真经,乃佛祖见性明心,济幽拔苦大道理。若有见闻的,须发菩提心,焚香持斋课诵。怎么备肴酒庆贺,可不亵读了真经?”众老妖听了道:“既然如此,我等须是开了这经包,展开一看是何言语。”玄鹤老说:“这却行得。”乃把假包来开拆,一般封皮完固,只是当面拆开,却不是经文,乃是一层层白纸,并无一字。拆到当中一粒菩提子。众妖笑将起来道:“原来经包内是这一粒果子儿。”惟有玄鹤老妖识得,乃向众老妖说;“列位契友不知,此就是经了。”众老妖问道:“老友,你如何说就是经文?”玄鹤老答道:“我曾飞入灵山,也闻得释子们说:

“真经本无字,了义复何文?

只此一粒子,菩提发见闻。”

玄鹤老妖说罢,只见那经包化为乌有,菩提珠发出万道金光,飞空不见。众妖惊异起来道:“原来经包内空空,只此一物也不着实,发现金光,飞空去了。我们枉费了这些变幻心肠,不如大家各寻自己本领,受些山中清福吧。”古柏老妖向麋老说道:“都是你为窃香长老多出这一番事。你孙既安,看来那长老身边麝香不多,也未必是令孙的,此怨可解。”麋老点头道:“谨领,谨领。”麋老从此与小鹿在幽谷洞中修真养性,不提。

且说当日众妖各散,惟有灵龟老妖怒气不解,说道:“我等费了这番心肠,弄得真经一字不曾得见,想来都是这老和尚弄的神通本事。我当年曾结契一友,现在此正东上千里之外赤炎岭修行。料他师徒路过此处,待我往彼处约地一同作法,摄取他真经,必定要开了看是何言何语。岂有既称经卷包,大柜小柜,其中止是一粒菩提子?若果只是这一粒子,便纸包了,袖他几百。看来又似个数珠儿,只消绳穿着,挂在胸前也去了,何须包担挑来?此必有诈。”玄鹤老妖道:“话便说的也是。只是唐僧师徒,我也久知他神通广大。取经本是好事,让他去吧,也是功德。”灵龟口虽答应,心里不依。当时辞别玄鹤老而去。

且说沙憎挑着八戒的经包,同着老僧、沙弥到了洗心庵。三藏见了经包找来,心中欢喜。那八戒还在堂中愁眉苦脸,老僧道:“师兄,经包已找寻得来,你何事又带忧愁?”八戒道;“经包虽有,肚皮却难。”老僧笑道;“我这庵后,有一个池,叫做涤虑池。师兄,可去那池里吸口水漱漱吧。”八戒听了,就要往庵后走,被老僧一手扯住道:“师兄,以池水漱口,不如以自己洗心。我这庵前,匾上唤做‘洗心庵’,岂有虚立名色?何不在堂中,向圣像前一洗你自己之心。包管你腹中自然安愈。”八戒听了,便在堂中望着菩萨圣像说道:“我悟能再不敢速拗师父,贪那冷馍馍斋饭也。”八戒说罢,老僧叫沙弥取了一桶滚热汤水,八戒一气饮了,即时叫腹愈。方才与沙僧打点经担,喂了马料,只等行者到来前行。

却说行者挑着两包假经担,往前越走越重,乃歇下道:“一般都是经包,怎么八戒的独重,难怪呆子叫肩疼肚饿。”说了又挑着走了几步,又歇下道:“八戒被妖迷哄,谁叫他贪痴妄想吃斋。若不是我的神通筋斗本事,到妖怪谷洞作了个变主为客之计;那妖怪先到洞里,拆开经包,散乱经文,怎能取得来。”只因行者自夸自奖,动了这夸奖机心,那假包石头越重。只压的地走到庵前歇下。

进庵门见了三藏们经担完全,已打点了起身,乃笑道:“老孙积年用机变耍妖精,今被妖精耍了来也。”三藏见行者说道:“悟空来了么,八戒经包已蒙庵主师徒找寻着,指引沙僧挑来。八戒又蒙庵主老师父救好,如今经包担柜已完了,只等你来行路。”行者道:“徒弟也被妖精迷了,好生吃了妖精苦也。”三藏道:“悟空,妖精怎能迷的你?”行者道:“师父,且清庵门外看看经包去着。”三藏依言,与八戒们出得庵来一看,那里是经包?但见:

四方两块大蛮石,上秤称来八百斤。

谁教机心夸本事,几乎压断脊梁筋。

三藏见了道:“徒弟呀,你是有神通的,怎么被妖耍了,挑这两块大蛮石来?”老僧笑道:“圣僧,莫要讲了,这也是高徒自作自受。”三藏乃谢了老僧,辞别前行。

却说离了天竺国,正东上有座高山,山间有条岭,叫做赤炎岭。这岭冬夏多暖,行人走道不可说热,但闭口不言。行过十馀里,方清凉。若是说了一个热字,便暖气吹来,有如炎火。这岭内有个洞,就叫做赤炎洞。洞里却是一条赤花蛇,年久成精,毒焰甚恶。他这依人说热便热,正是他借人心意气,感召迷人。往往过岭的说了热字,这妖精放毒焰。越说,越放。行人被他热便成害,他乘此来吸人精气。地方没奈何,法师不能剿。这日,正在洞中静养他的元神,思量要化气成仙。没有个口诀,少个鼎炉,怎得个元阳纯阴配合一气。忽然来了灵龟老妖,这灵龟老妖,只因恨取经僧人弄了神通,耍他们空费一场虚幻。他不听玄鹤之劝,独自走到赤炎岭来。这灵龟老妖本是:

冷清清涧边毓孕,阴沉沉坎内成形。

偶送赤火降虚灵,未曾相既济,怎奈逼炎腾。

他不觉的叫了一声热。赤蛇精听得有叫热的,便腾腾喷出火焰。那热气直向灵龟身边逼来,老精炽的越叫热,那蛇精益喷焰。灵龟老妖被焰炽急了,乃弄出神通来,也喷出白茫茫滔天大水,直往洞中冲来。这赤蛇也喷出红通通焚林烈炬,两气相战,谁强谁弱,但见:

一个倚仗四灵之首,汪洋顺口喷来。一个逞能五毒之魁,烈焰腾空煽去。但见汪洋逢烈厝,滚沸沸不作寒凝。烈焰遇汪洋,冷阴阴难烧肌骨。始初未济合相,嗣后交和成数偶。

却说灵龟老妖喷水,赤花蛇精喷火。两个喷了多时,方才相近。见了面,大家笑将起来。赤花蛇精道:“原来是灵龟契友,久别清光,何期今日相会?”灵龟老妖答道:“只为一宗心事,特来时议。”乃把摄经一节,被唐僧他徒弄手段,骗哄了他的情由,备细说出。赤花蛇精听了道:“原来就是唐僧,他当年路过此岭,静悄悄过去。有人说唐僧十世修行,吃他一块肉,成仙了道。那时不曾捉得他,闻知他近日从灵山下来,已证了仙体。不但有百灵保护,便是捉了他,也吃不得了。只是闻得他取来的真经,大则修真了道,小则降福消灾。我等安可不摄取了他的,做个至宝。”灵龟老妖喜道:“我来正是为此。只是用何计摄取他的经担?”蛇精道:“待他过岭叫热,我便知他们过岭。那是喷出烈焰烧他,他自然畏怕走了,这经文必然我得。只恐他又如来时,静悄悄过岭去了,使我不知。”灵龟老妖笑道:“契友,你主动,不如我主静。你必待他开口;我却要他静默不言,便知他过岭。动静既在我两个,料经文必归我们之手。”蛇精大喜,乃请龟妖到他洞中款待,等候取经人到岭,不提。

且说比丘到彼僧与灵虚子待唐僧师徒整顿了经担,从正路前行,他却移去庵堂,复还本相。一路只以保护真经为心,最怕唐僧师徒动了邪念,惹出妖魔。他两个或先行,或后走,三里五里,或山或水,百般防范。却好先行打从这赤炎岭过,比丘僧与灵虚子说:“师兄,你知这赤炎岭不许行人叫热么?”灵虚子答道:“我久已知。但只是静悄不言,便过得去。”比丘僧道:“正是如此。”两个遂闭口禁声。

方才走到岭头一二里路,却早灵龟老妖却向了蛇精说:“有僧道从岭过来了,莫不是取经僧至?”蛇精听得,便走出洞,到得岭头,果见一个僧人,挂着一串数珠儿在项上;一个优婆塞,拿着一个木鱼儿在手中。他两个计较,一个说:“让他过去,只夺经担。”一个说:“莫要容他,且来一个害他一个。”蛇精便喷出烈焰,龟妖乃喷出洪流。比丘僧二人正在岭头行走,只见冷冷热热。一阵暖气炎蒸,忽又一阵寒风凛烈。比丘僧乃向灵虚子道:“师兄,冷风热气逼来,恐有妖魔阻道,须要小心提防。”灵虚子道:“天气晴明故暖,岭头静僻生凉。师兄,何劳过虑妖魔,便有妖魔,我等岂畏?自有驱他法术。”比丘僧笑道:“我等固然不畏,但恐打经担的生事,又要费我等工夫。”正说间,只见岭前来了个妖精,好生古怪。怎见得古怪,且听下回分解。

总批:

五老中,水、石最高,得无心之妙;其次莫如鹤、鹿;龟老便多事矣,只缘自恃聪明故耳。

人见龟、蛇相交,不知其相克。或曰交未有不从克来者。《冷符经》云:“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g5d中华典藏网

g5d中华典藏网

g5d中华典藏网

g5d中华典藏网

g5d中华典藏网

g5d中华典藏网

g5d中华典藏网

g5d中华典藏网

g5d中华典藏网

g5d中华典藏网

g5d中华典藏网

g5d中华典藏网

g5d中华典藏网

g5d中华典藏网

g5d中华典藏网

g5d中华典藏网

g5d中华典藏网

g5d中华典藏网

g5d中华典藏网

g5d中华典藏网

g5d中华典藏网

g5d中华典藏网

g5d中华典藏网

g5d中华典藏网

g5d中华典藏网

g5d中华典藏网

g5d中华典藏网

g5d中华典藏网

g5d中华典藏网

g5d中华典藏网

g5d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