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游思集
泰戈尔的《游思集》是一本散文诗集。这本诗集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选诗十三篇,第二部分选诗二十六篇,第三部分选诗二十七篇,共收集散文诗六十六篇。这些散文诗之间没有内在的联系,数序也不连贯,均为诗人一时即兴之作,是诗人平日将自己倏然而生的思绪随时记录下来而成的。
考古图
古代金石学著作,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青铜器物图录。宋吕大临编著。大临字与叔,京兆蓝田(今陕西省蓝田县)人。本书成于元祐七年(1092)。书中所收之器来自秘阁、太常、内藏以及私人收藏,共计224器,其中殷周器148、秦汉器63、玉器13。本书是第一部较系统地记载铜器出土地点和年代的书籍,全书凡10卷,依器分类,计:卷一,鼎属;卷二,鬲、甗、鬵;卷三,簋属,包括敦、簋、簠、铺、簋盖;卷四,彝、卣尊、壶、罍;卷五,爵属、豆属、杂食器,包括爵、觚、举、豆、镫、盉、、瓿;卷六,未标总名,包括盘、 、盂、弩机、戈、削;卷七,钟、罄、錞;卷八,玉器;卷九、卷十,秦汉器。书中所载各器,均逐一绘出图形并摹出铭文,记载器物的尺寸、容量或重量,对于器物出土地点和藏家可知者也有较详实的记录,例如卷四便记录了有“单臩彝”字样的7件器物的出土地点,指出它们是河南河清(今孟津)黄河岸崩时所发现的十数器中的一部分。本书对所收三代铜器的时代也做了一些考证,例如对庚鼎、辛鼎、癸鼎,他根据《史记》夏商无谥法,皆以天干命名,于是疑为夏商之器。但本书的分类标准很不严格,而且对一些器物的定名也有讹误,例如将鼎误定为鬲,将盉误定为鬲,又往往将器铭上的共名作为器名,卷四“单从彝”五器,是方鼎、觚、簋、盉、甗五种不同的器,书中却统称为彝。总之,金文著录之法至此书已大体完备,对后世金文类著述影响较大。本书有北京图书馆藏元刻本、明万历泊如斋本和清乾隆十八年(1753)宝古堂本等。
老子翼[四库本]
明代评注老子的著作。三卷。明焦竑著。焦竑(1540—1620),字漪园。死后谥文端。江苏南京人,原籍山东日照县。二十三岁师耿定向,开始研习王学。二十五岁中乡试举人。二十七岁主教正书院。三十三岁与李贽交好。四十七岁问学于罗汝芳,以后逐渐偏离耿定向的正统说教。五十岁进士,官翰林院修撰,五十八岁被劾。《老子翼》是焦竑的精心用力之作,辑录韩非以下解《老子》者六十四家,附以自己的评注。仿李鼎祚《周易集解》,荟萃众家精语;其音义训诂则仿裴駰《史记集解》。全书是“博赡而有理致”(《四库全书提要》)。此书旨在根据三教本出一源的观点,力图调和孔、老二学。不赞成孔、老相互攻击,而认为二学可互补,指出《老子》乃“明道之书”,它“有以证无”,“则为无为,事无事,而为与事举不足以碍之”(《老子翼序》),《老子》并非弃绝人事,实际上是除心不除事,“所谓无为,不是郁闭,而是天门开阖而能为雌;所谓涤除玄览,不是晦昧,而是明白四达而能无知;主空虚,不毁万物为实,绝非独任虚无”(《老子翼》上篇)。一般认为,《老子翼》对于《老子》的清静自然之理的阐述和以往解老者有所不同。有清刻本和排印本。
陈刚中诗集
元诗别集。3卷。陈孚撰。卷1题为《观光稿》,卷2题为《交州稿》,卷3题为《玉堂稿》。《四库全书》曾据浙江巡抚采进本编入别集类。主要版本,有明天顺四年(1460)沈琮刊本(刻于广州府学)、数种清抄本。明天顺四年刊本卷首有《元史》本传,洪武二十五年(1392)皇甫暕序。卷末有天顺四年沈琮跋语,据沈琮跋,可知本集系据洪武二十五年浙江布政司刊本校刊。卷1《观光稿》,为元世祖至元年间陈孚以布衣身份上《大一统赋》,江浙行省奏闻于朝。署为上蔡书院山长,考满谒选京师时所写的诗。卷2《交州稿》,为至元二十九年(1292)陈孚以翰林编修摄礼部郎中,为梁曾的副使,出使安南的往返之作。卷3《玉堂稿》,为陈孚自安南使还,擢翰林待制之后所写的诗篇。本集3卷之中,多有纪行之作,《四库全书总目》说陈孚“摹绘土风,最所留意”。本集在卷3之后有1卷附录,收入了有关陈孚出使安南的资料。
法界圣凡水陆大斋普利道场性相通论
法界圣凡水陆大斋普利道场性相通论,九卷,清咫观述,又云鷄园水陆通论,出楼阁丛书。见新编续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颂
摩诃大法王 无短亦无长 本来无皂白
随处现青黄 华发看朝艳 林凋逐晚霜
疾雷何太急 迅电亦非光 九圣犹难测
龙天岂度量 古今人不识 权立号金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