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卷 放生善跡

古來文人慧士,俱由前世善根夙悟,故托生來,即有一段超凡入聖的妙用,不像那些沒根行的,不是繫著了富貴功名,便是戀定了嬌妻美妾,把這善根都汨沒了。

西湖原是古放生池,後以湖心寺為放生池,餘遂不禁人之捕捉,漸漸連湖心寺池內也便有名無實了。直至萬曆年間,西湖上有一個極有文名的秀才,後來做一個極有善緣的和尚。這人姓沈,名株宏,出家無門洞,法號蓮池。他父親號明齋處士,原是杭州望族。他生來慧敏,落筆成章,考著不出三名前後,二十歲就補了廩。那功名盡可隨手而得,父母妻子都望他發科發甲,他卻全不以功名在念,蓋因前世是個善知識,故此這一途留他不住。KZz中华典藏网

你道他前生是什麼人?為何托生西湖,成這一篇佳話?他前生姓許,名自新。原係臨川府尹,為官清正,晚好天竺之學。一日,忽被冥司攝去,看見閻羅天子尊禮一個永明禪師,醒來就棄家尋訪。訪到西湖淨慈寺,永明禪師知道衣缽該傳這人,先期坐化,留偈與他。他見了偈,也就立化了,因此托生在仁和褚堂沈宅。到得二十年後,父親棄世,妻張氏亦以病亡,止有母周氏孀居在室,因母命要他續娶了湯氏。這湯氏卻也與佛有緣。日日清晨,見丈夫定要誦過了《金賜經》方才看書,做文字,他也心甘淡泊。卻好這年除夜,杭城大作分歲之例,一家老小盡聚集攏來,飲酒歡呼,爆竹流星,笙蕭鑼鼓,響徹通宵,謂之守歲。蓮池那時也隨俗過了,但覺父母俱亡,前妻已故,對景淒然。正是:KZz中华典藏网

心中無限傷情事,不耐燈前對酒卮。KZz中华典藏网

湯氏見他心事不快,不喜飲酒,便叫丫鬟烹一杯好茶與相公吃。豈料「芥菜子偏落在繡花針眼里」,丫鬟棒了茶,魁地一聲,口稱「有鬼」,竟將茶碗打碎。外面叫鬼,忙來看時,只見直僵僵,丫鬟臥在地上,把蓮池平日最愛的一隻茶碗打得粉碎。蓮池看了,不覺色溫,對娘子道:「此洗自幼相隨,已二十年,不意分離竟在今夕。」湯氏道:「相公,可知道萬物有無常,因緣無不散?物之成毀,何足介意。」正是:KZz中华典藏网

翻將開釋語,激動有心人。KZz中华典藏网

蓮池聞得這兩句話,暗想道:「娘子此言正合我平生之志。此身虛幻,酷似空花,百歲光陰,速如飛電。倘若無常一到,難免分離,畢竟與碗一樣。」就立身向娘子拜了一拜,道:「茶匝碗雖小,倒是喚醒迷人的木鋒;娘子之言,卻是參透禪門的老僧。我從此得悟,猛醒回頭,娘子就是吾師。我出家之志從此決矣。」湯娘子道:「我方才之吉,不過是勸你開懷的意思,為何當真要出家起來?你今年方三十,且到半百之後,功名已遂,兒女事完,方可行此勾當。如今一事無成,從那裡說起?」蓮池只說:「無常迅速,人身難得。」手裡卻在案上寫「生死事大」四字,絕不回言。KZz中华典藏网

看看雞唱五更,東方漸白,卻是新正元旦了。緊鄰徐媽媽,起早在家堂神聖前燒了頭香,念了一回佛,看了一捲心經,便鎖鎖門,走到沈家來賀節。適值湯娘子因丈夫要出家,無計可留,因徐媽媽到來,便將昨夜打碎茶碗的事細細說了一番,又見官人今日就要出家,故此著惱。徐媽媽道:「啊喲,這等沒主意的!大娘,你且寬心,請相公出來,我倒有一番言語勸他,自然不去了。」只見蓮池裡邊踱將出來,向徐媽媽唱了一個喏。媽媽笑嘻嘻回禮道:「老身特來拜相公的節,恭喜相公今秋大比,必定高魁天下。忽聞得大娘說,相公反要棄家修行,不知是真是假?」蓮池道:「生死事大,即刻便行,豈是假話?」媽媽道:「相公果要出家,老身卻有一言相稟。我想太太生相公一場,指望為官作宰,光耀門庭,春秋祭掃,供設泉下。相公如此,豈不虛了先人之望?」蓮池道:「媽媽雖說得是,我有一辭謝世的,試念與你聽:KZz中华典藏网

恩重山丘,五鼎三牲未足酬。親得離塵垢,子道方成就。呔!這是出世大因由。凡情怎剖?孝子賢孫,好向真空究,因此,把五色封章一筆勾。」KZz中华典藏网

媽媽又勸道:「出世酬恩,相公說得有理,但大娘嫁相公不久,家中又無人倚靠,怎忍得割斷恩情,拋撇而去?」蓮池道:「我既出家,也自顧不得了。我也有一辭念與你聽:KZz中华典藏网

鳳侶鸞儔,恩愛牽纏何日休?活鬼喬相守,緣盡還分手。呔!為你兩綢繆,披枷帶杻,覷破冤家,各自尋門了走。因此,把魚水夫妻一筆勾。」KZz中华典藏网

媽媽又勸道:「夫妻也罷了,古人云『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相公若有一男半女也就罷了。今子嗣尚無,可不絕了沈門後代麼?」蓮池道:「有子無子,總是一般,你不知道。我再念一辭你聽:KZz中华典藏网

身似瘡疣,莫為兒孫作遠憂。憶昔燕山竇,今日還存否?呔!畢竟有時休,總歸無後,誰識當人,萬古常如舊?因此,把桂子蘭孫一筆勾。」KZz中华典藏网

媽媽又勸道:「相公,我看你三更燈火,十載寒窗,如此用功,必須獨佔鼇頭,庶不枉男兒志氣。若去出家,豈不被人恥笑?」蓮池道:「功名未來之事,如何羈留得我住?我也有幾句念與你聽:KZz中华典藏网

獨佔鼇頭,謾說男兒得意秋。金印懸如斗,聲勢非常久。呔!多少在馳求?童顏皓首,夢覺黃梁,一笑無何有。因此,把富貴功名一筆勾。」KZz中华典藏网

媽媽又苦勸道:「相公既說這功名原是不可必之事,只如今現在的家舍田園,如何也捨得丟卻了麼?」蓮池道:「媽媽,你也不要認真了是我姓沈的,千年田地,八百個主人,這是身外之物,何介我意。正是:KZz中华典藏网

富比王侯,你道歡時我道愁。求者多生受,得者憂傾覆。呔!淡飯勝珍饈,袖衣如繡,天地吾廬,大廈何須構?因此,把家舍田園一筆勾。」KZz中华典藏网

媽媽見他說來說去,都是推卻的話,又實是一片大道理,因想說道:「相公這些事也都罷了,只你才高班馬,學邁歐蘇,一旦修行,真正埋沒你一生的學問。」蓮池大笑道:「你不知閻王面前是用不著『者也之乎』的,一發不勞媽媽過慮了。」正是:KZz中华典藏网

學海長流,文陣光芒射鬥牛。百藝叢中走,斗酒詩千首。呔!錦繡滿胸頭,何須誇口?生死跟前,半字不相放。因此,把益世文章一筆勾。KZz中华典藏网

蓮池道:「我意已決,媽媽切勿再言了。」媽媽道:「相公出世情真,超凡念切,如何老身一人可以勸得住的,但功名富貴固為身累,我想出世的人,春遊芳草,夏賞荷池,金谷蘭亭,盡堪流灑,只要存好心,行好事,在家亦可念佛修行,大娘還可依傍同修,何必要出家?」蓮池道:「你還不悟,我且再說你聽:KZz中华典藏网

夏賞春遊,歌舞場中樂事稠。煙雨迷花柳,棋酒娛親友。呔!眼底逞風流,苦歸身後,可惜光陰,懡▉空回首。因此,把風月情懷一筆勾。」KZz中华典藏网

媽媽被這一番說話,七首詞兒,講得頓口無言。KZz中华典藏网

坐了半晌,想了又想,但道:「相公,然雖如此,只是娘子少年,一朝孤處,深為不便。必鬚生一長久之計,安頓了大娘,方為了當。相公請細思之,老身就此告別,聒噪!多有得罪,相公莫怪。」蓮池道:「媽媽,你且請坐著,還有商量。」便對妻子道:「我已踢開世網,打破愛河,自尋出路,你卻怎麼結局?也要你自己斟酌,自己情願。」湯氏便道:「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男女雖殊,修行則一。你既已踢開世網,難道我獨不能踢開世網?你能打破愛河,難道我獨不能打破愛河?你既自尋出路,難道我獨不能自尋一出路?總是同來同往,同證同修便了。」KZz中华典藏网

蓮池聞言大喜,遂對徐媽媽道:「我見你無男無女,獨自在家。今日幸你在此,也是天假的善緣。我今就將娘子托付與你相陪。所有田園,盡可度日。等我雲遊回日,蓋一尼庵,再去梵修便了。」遂到屠學道處告還了這項盛倉米的頭巾。那提學愕然驚問道:「你是少年有才之士,為何講個告字來?」蓮池道:「生員的趨向不同,看得功名事小,生死事大。」說罷,便撇然而出。屠提學不勝歎息。KZz中华典藏网

回來收拾行李,作別出門,競投西湖而來。見了南北兩山尚無定所,忽撞著一個瘋僧,一手扯住蓮池,胡斯亂嚷。蓮池忙陪禮道:「弟子雖未披剃,也是佛門中人。」那僧相了又相,微微的笑說道:「背後有人喚你回去。」蓮池回頭一看,不見瘋僧。只見一片紙條在地下,拾起看時,卻是兩句詩,寫著:KZz中华典藏网

無門窟裡歸無路,心生一大即伊師。KZz中华典藏网

蓮池拾了紙帖,不見這僧,心下暗想道:「或者我緣分應該在無門窟出家,這個聖僧卻來指引。但聞岳墳後有一無門洞,想來就是。那第二句無頭無腦,卻詳不出。」將字在手心裡畫了又畫,便道:「醒得了!分開四字,合成二字『心生』豈不是『性』?『一大』豈不是『天』?『性天』既是我師,何不竟到無門洞去尋訪『性天』,虛實便了。」走到大佛頭,過了葛嶺,竟至岳墳,便往山後,彎彎曲曲走了半晌,卻好到無門洞口。周圍四望,果然一坐好山。有詞為證:KZz中华典藏网

峭壁插天如削,危崖仙掌遙擎。蓮花池湧燦明星,屈曲蒼龍臥嶺。▉▉太白攜詩欲問,昌黎賈勇先登。不如收拾利和名,到此緣何不醒?

右調《西江月》KZz中华典藏网

蓮池舉頭一看,上面一個大匾,寫著「無門洞」三字,門傍有一對寫道:KZz中华典藏网

何須有路尋無路,莫道無門卻有門。KZz中华典藏网

蓮池在洞門口立了一會,只見柴門緊閉,寂靜無人,不敢敲門叫問,只得在外探望。忽見一老僧走出,約有七十餘歲,開門,看見蓮池人品,認是城中遊客,便道:「相公,裡面請坐。」蓮池進門,先禮了佛,然後坐下,便問道:「寶山可有一位性天禪師麼?」那老僧道:「不敢,貧僧就是。」蓮池立起身便拜。性天不知何故,慌忙答禮。蓮池道:「弟子久仰老師道德無涯,特來拜求剃度。」性天道:「我自陝西南五台雲遊到此,已經三載。道糧只勾老僧一人,所以不敢接待道友,收留徒弟。足下是城裡人,享用過的,怎擔得恁般荒涼景界。莫說老僧不允,就是老僧允了,不是盛族還來勸歸,就是足下耐不慣淒涼,久後仍要歸宗,反增老僧一重罪案,卻使不得。」KZz中华典藏网

蓮池聽了,不覺失笑道:「老師的話,極為有理。只是弟子拋家割愛而來,單為生死事大,止求老師為我剃度,也不敢求住此間。」性天道:「汝念既堅,明日便與你披剃了罷。」取字佛慧。日與性大談些禪理。不及數月,便辭別了性天,出外遊方。饑餐渴飲,一直從山東、河南、北京,周圍走了一個大栳栳圈。聞得有個遍融和尚,是個善知識,特去訪他。那遍融和尚見了蓮池,只回他道:「作福念佛。」又再叩問,便道:「腳跟須步步行得穩。」又叫他急急南歸。蓮池心中尚未明了,又聞笑岩大開爐精,蓮池又去人室參訪。笑岩道:「汝只持戒念佛。」KZz中华典藏网

蓮池聞二法師之言,終日參解,卻無甚深意。一直行到東昌地方,見一茂林之所,山川幽峭,樹木扶蘇,便在大樹之下,偃息片時。方才入定,只見許多佛祖立在面前,也有焚香的,也有合掌的,往他身前圍繞了一周而去。少停,又見一班魔神,立在面前,奇形怪狀,刀干戈矛,也往身邊圍繞了一周而去。忽然焚香合掌的,都變了魔神;那奇形怪狀的,都變做諸佛。渾了一番,方才出定。坐在樹下,左思右想,恍然有悟道:「為魔為佛,總在一心,何必向外馳求?」遂做一偈道:KZz中华典藏网

二十年前事可疑,三千里外遇何奇?KZz中华典藏网

焚香擲戟渾如夢,魔佛空爭是與非。KZz中华典藏网

念完偈,便立起身,挑著行李,往南而來。走了數日,已到南京地方,身子覺得有些勞頓,遠遠望見兩個僧人來了,不免同伴而行。只見兩個游僧走近前來,打個問訊道:「長老往那裡去的?」蓮池道:「阿彌陀佛,我要往南去的。」游僧道:「我也是要往南去的。大家同行,一路也熱鬧些。不知長老肯相挈否?」蓮池道:「同行極好。」遂同走了二三里路。KZz中华典藏网

蓮池挑了這擔,如何跟得這兩個熝頭僧著。他兩個便上前說道:「我看你路途辛苦,行李像是艱難,不若我們替你代挑一肩,一者鬆鬆你的肩,二者將息兒,明日也好同走,不然似你這般光景,卻不耽誤了大家走路?」蓮池見他說得真切,便道:「路途艱難,彼此一般,如何倒反累道友起來?」那僧道:「總是會中人,何分爾我?不過替你挑幾步,接接力,少停,你又好挑。」蓮池也不疑心,竟將行李付他挑了。方才接得上肩,那僧就把蓮池豁地一聲,推倒在地,竟似離弦的箭,飛也趕他不上,由你背後叫痛叫苦,他頭也不回,去了。KZz中华典藏网

蓮池掙了半日,掙得起來,影也不見,心中卻自懊悔,只愁隻身何處歇宿,急急往前亂走。尋著一個叢林,上寫著「瓦官寺」,且投此處暫住幾日。那瓦官寺中,走出兩個和尚來,見蓮池隻身而至,就有許多推阻的光景。不得已留住了幾日,忽然蓮池大病起來。師徒二人便商量一計,假意對蓮池道:「明日有個齋主要來在此安息。他來定要攪你。我扶你到安靜些的所在去,又好養病。」師徒二人竟將蓮池扶在金剛腳下,半床草蓆,聽其風吹地冷,進出絕不一顧。KZz中华典藏网

蓮池到此地位,正無可奈何,內有一道人看了,反覺不安,便道:「天上人間,方便第一。這和尚雲遊病此,無人照管,眼見得性命要送在金剛腳下了。我且拿盞滾湯與他吃。這現在功德,有何難做?」即時取了一盞湯,走到蓮池面前道:「師父!你可吃些湯水麼?」遂遞湯水過去道:「這般冷地下睡,吃口下去也暖暖肚。」蓮池道:「湯水倒不勞,只煩你到禮部沈老爺那裡通個信,說道杭州蓮池和尚病倒在此。多感多感。」道人聞說,吃了一驚:「原來你就是蓮池老爺!阿彌陀佛,何不早說?也免得受這苦楚。兩三日前,禮部沈爺,正在各處庵觀寺院來尋訪你,你卻就是。失敬,失敬!我就去通報便了。」正是:KZz中华典藏网

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KZz中华典藏网

你道沈禮部是誰?就是杭州沈三洲,係蓮池的堂兄。他為何曉得蓮池雲遊到此?數日前,有兩個熝頭僧,拐了蓮池行李,分贓不均,嚷鬧至禮部衙門前來。沈公見是兩個和尚,爭著一個被囊,一個說是「途中被他搶去,」一個說是「跌錢輸與他作當的」。兩個爭執不已。沈公道:「取被囊上來,自有道理。」便喚衙役將被囊逐一搜檢,內有度蝶一張,看是何人,便有下落。上寫著:KZz中华典藏网

雲遊僧株宏年三十二歲,係杭州府仁和縣人,因操方訪道,但有經過關津渡口,不許攔阻。KZz中华典藏网

右牒仰經過縣驛等衙門準此沈公看了,知是自己兄弟衣囊,便大怒道:「這被囊分明是沈蓮池的,你這兩個禿奴從何處得來?蓮池現在何處?若有一字虛誣,立時處死。」兩個嘴舌利便的騙賊聽了沈禮部的說話,竟像遇了包龍圖的一般,說得他毛骨驚然,便道:「爺爺,這蓮池是小的們的師父。因憐小的赤貧,納不起度牒,權借小的為護身符的。至於蓮池,現在杭州。」沈公道:「好胡說的奴才,不是你誆騙來的,定是謀財害命得的,且收監再審。」即時差人四下尋訪蓮池消息,故此瓦官寺中也有人來問過。道人心裡明白,所以聽得蓮池二字,即便欣然而往。到了禮部衙門,便對長班說知蓮池現在瓦官寺。沈公聞報,立時打轎,往瓦官寺而來。KZz中华典藏网

卻笑瓦官寺的師徒兩個正在那裡議論道:「昨日扶出去的病僧,雖然不涉我事,若是死了,還要累著常住哩。」說猶未了,只見那道人喘吁吁的,一身生汗,跑將進來。師徒兩個不知他為恁事,這樣著驚。道人忙道:「你還不知杭州沈蓮池老爺在此作寓,禮部就來寺裡望他哩!」師徒二人還罵道:「你這瘋道人,不要見鬼!我們寺中幾時有個蓮池在此?這般慌張。」道人笑道:「在這裡,我倒曉得的。」二僧道:「果然在這裡,快去請他到方丈來。若禮部老爺來拜,也好接待他。如今卻在那裡?」道人又道:「在這裡。」二僧發急道:「這裡是何處?」道人指著外面金剛腳下道:「前日扶出去的不是?」二僧聽得說了,驚得目定口呆,沒做理會處。徒弟道:「事不宜遲,我想一計在此,快出去請了蓮池老爺進來,上房安息了,再行個苦肉汁,一味磕頭哀求他,要他在沈老爺面前方便一聲,或者出家人慈悲,寬恕我等,也不可知。」師父道:「說得極是。」便走到金剛腳下,倒頭便拜:「我輩有限不識泰山,一時小見,將老爺移出,罪該萬死。今聞禮部老爺來拜,望乞慈悲。」一連磕了十數個頭。蓮池道:「阿彌陀佛,我修行人,不計較這些小事。」KZz中华典藏网

師徒兩個就請了蓮池進去,到上房安息,一個烹了六安上號毛尖茶,送與蓮池吃;一個薰得噴香綿被,與蓮池蓋。正忙做一團,只聽得禮部沈爺已到寺門了。住持忙出門跪接進來。這兩個勢利和尚驚得牙關對撞,腿膝亂搖。直等蓮池見了沈公,吃了兩杯茶後,一字不題,方才放下這個「石稱錘」。沈公見兄弟病勢甚重,便喚主僧過來吩咐道:「好生伏恃老爺,病痊之日,自有重賞。」那僧領命去了。便把前日堂上獲著二僧,搜出度牒的事對兄弟細細說了一番:「不知吾弟衣囊從何落在二賊之手?至今監候在此,待吾弟身子健了,面質後,斷要處死他。」蓮池道:「雖是這兩僧不守清規,畢竟是佛門弟子。況我衣囊已獲,望吾兄寬宥,放了他罷。」沈公道:「吾弟以恩報仇實是菩薩心腸,難得,難得!我就釋放便了。」當時辭了蓮池,回衙就請太醫院到寺眼藥調理。況有兩僧在旁,不時服侍慇懃,不數日,病漸好了,就往禮部衙去別了沈公,回寺謝了主僧,打點行李回杭。KZz中华典藏网

眾僧見他執意要去,諒留他不住,遂作別起身,回到了西湖之上,便在南北兩山,欲覓一僻靜之所。忽見五雲山一個去處,四山圍合,徑曲林幽,原是古雲棲寺的舊基,宋朝雍熙年間,有一大扇和尚,善能伏虎,人便稱他為伏虎禪師,這寺是他創造的。天禧中,敕賜真濟禪院。不料弘治七年,洪水驟發,殿字經像,盡皆漂沒。蓮池到此,已是隆慶六年。因愛此山岑寂,可以修行,遂孤形只缽,結個茅庵,默坐於內。一日止煨粥一餐;胸前掛一面鐵牌,牌上寫著:「鐵若開花,方與人說。」KZz中华典藏网

自從蓮池到了,虎狼馴伏,便有樵夫人山斲柴,傳說蓮池的好處,不但老虎不吃人,狗是老虎的酒,連酒杯兒也不動了。人人稱異道:「又是個伏虎禪師了。」凡遇亢旱,蓮池誦經祈禱,便降甘雨。人人一發說他是個活佛臨凡。這些檀越施主,若大若小,爭出錢糧,情願鼎新雲棲,以為永遠香火。肩泥挑石,運木移磚,不一日,便成蘭若。但是蓮池不喜莊嚴屋宇,聊取安適,支閣而已,所以外無崇門,中無大殿,惟禪堂處憎眾,法堂奉經律,外設放生所,內啟老病堂,西建十方堂。百執事各有寮,日有警策語,依期宣說;夜有巡司,擊板念佛。再有寶刀戰、回耀峰,為龍虎環抱。東岡而上,有壁觀峰;峰下出泉,名青龍泉,中峰之旁,有聖義泉;西崗之麓,有金液泉。三泉覽引,涓潔甘芳。稱為「雲棲六景」,遂成偌大叢林。清規整肅,毫忽無差。自書記、知賓,茶頭,飯頭、庫頭、菜頭、園頭、淨頭等執事員役,整整有條。六時禮佛,不許婦人女子進門,為四方道場之冠。縉紳士大夫苦空僧行,禮拜連座者,人千人萬。KZz中华典藏网

那時蓮池方才開口說法,道:「無常迅速,一心念佛。『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但不要隨口念過,真能旋天轉地,受用不盡。若果一心不亂,自然往升西方極樂世界。」內中一個御史左宗郢便問道:「念佛得悟道否?」蓮池道:「怎麼得不悟?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今反念念自性,怎麼得不悟?此法極其簡便直捷。那參禪喝棒,只好接引上等根器的人,凡夫俗子省得些甚麼?故此念佛是廣大教化法門。富貴人受用見成,正好念佛;貧窮人,家小累小,正好念佛。有子孫的,宗祀得托,正好念佛;無子孫的,孤身自在,正好念佛。若人子孝,安受供養,正好念佛;若人子逆,兔生恩愛,正好念佛;若人無病,趁身康健,正好念佛;若人有病,切近無常,正好念佛。老年人光景無多,正好念佛;少年人精力有餘,正好念佛。若人處閒,心事不擾,正好念佛;若人處忙,忙裡偷閒,正好念佛;若已出家,逍遙物外,正好念佛;若不出家,知是火宅,正好念佛。若人聰明,通曉淨土,正好念佛;若人愚魯,別無所能,正好念佛。若欲參禪,禪是佛心,正好念佛;若思悟道,悟須佛證,正好念佛。」左御史又問道:「念佛時必須淨室莊嚴否?」蓮池道:「不必拘牽形跡。好靜的,不必敲魚擊鼓,自可寂靜念佛;怕事的,不必成群做會,只消閉門念佛;識字的,不必入寺聽經,只消依教念佛。千里燒香,不如安坐家堂念佛;供奉邪師,不如孝順父母念佛;廣交魔友,不如一身清淨念佛;寄庫來生,不如見在放生念佛;許願保禳,不如悔過自新念佛。習學外道文書,不如一字不識念佛;無知妄談禪理,不如老實持戒念佛;希求妖鬼靈通,不如正信因果念佛。」左御史聽了,大悟而去。KZz中华典藏网

蓮池每見杭城大小人家多好殺生,遂舉筆作「戒殺文」七則云:KZz中华典藏网

一曰生日不宜殺生。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己身始誕之辰,乃父母垂亡之日,正宜戒殺持齋,廣行善事,使先亡妣考早獲超升;見在椿萱,增延福壽。何得頓忘母難,殺害生靈?KZz中华典藏网

二曰生子不宜殺生。無子則悲,有子則喜。不思一切禽畜,亦各愛其子。慶子生,令他子死,於心何安,夫嬰孩始生,不為積福,而反殺生,不亦愚乎?KZz中华典藏网

三曰祭先不宜殺生。亡者忌辰及春秋祭掃,俱當戒殺,以資冥福。夫八珍羅於前,安能起九泉之遺骨而使之食乎?殺生以祭,徒爭業耳。KZz中华典藏网

四曰婚禮不宜殺生。世間婚禮,自問名納采,以至成婚,殺生不知其幾。夫婚者,生人之始也。生之始而行殺,理既逆矣。且吉禮而行兇殺,亦覺不祥。KZz中华典藏网

五曰宴客不宜殺生。良辰美景,賢主嘉賓,蔬食果酒,不妨清致。何須廣殺生命,窮極肥甘,笙歌饜妖於杯盤,宰割冤號於砧幾?嗟乎!有人心者,能不悲乎!KZz中华典藏网

六曰祈攘不宜殺生。世人有疾,殺生祀神,以祈福佑,不思已之祀神,欲免死而求生也,殺他命而延我命,逆天悖理,莫甚於此矣。KZz中华典藏网

七曰營生不宜殺生。世人為衣食故,或畋獵,或漁捕,或屠宰牛羊豬犬,以資生計,而我觀不作此業者,亦衣亦食,未嘗凍餒而死也。殺生營生,神理所殛;以殺昌裕,百無一人。種地獄之深因,受來生之惡報,莫斯為甚矣。何苦而不別求生計乎?KZz中华典藏网

KZz中华典藏网

蓮池便命書記速傳此戒殺文,廣行天下。復作「放生文」勸人為善。遂鑿上方池放生,自作碑記於長壽庵。因有人問道:「魚鱉無萬,群聚一池,如獄囚一般,不得暢快,奈何?」蓮池道:「不強如殺乎?魚鱉聚在一池,猶坐關和尚終日坐在斗室之中,遊行自在,亦未見其甚苦。」又問道:「池中一勺之水,放得幾何生?」蓮池道:「此為之兆也。吾具放生之心,人難道不具放生之心乎?一處放生,以至於十處、百處、千處、萬處,由杭而至於南北二京,川湖江廣,山陝河南,無一處不放生,則天下便成極樂國土,世上亦永無刀兵殺運之災矣。」KZz中华典藏网

一日淨慈寺性蓮和尚請蓮池講圓覺經,在南屏五十三日,人來聽經的,如山似海,只有虞德園先生與之相好。虞德園見湖心寺放生池久廢,遂邀蓮池踱到龍王堂,望著湖心寺,不勝歎息道:「此三潭舊跡也,今薪草堆積,都變做了草灘,豈不可惜?況西湖原是古放生池,如今漁人晝夜網捕,無刻休息,甚是可憐。何不濬復三潭,仍為放生池,卻比大師上方池不更開闊麼?」蓮池甚嘉其言,立心要成此功德,遂懇合城縉紳士庶,並呈明當道,立取葑泥,繞寺築埂,還插水柳為湖中之湖,專為放生而設。重建舊寺為德生堂,山門仍名湖心寺,杭嚴道王應乾題匾其上。擇僧看守,禁止漁人,不得越界捕捉。自蓮池重興後,那放生的源源不絕,也有為生日放生的,也有為生子放生的,也有逐月初一、十五做放生會的。西湖之上,竟做了西方樂國矣。KZz中华典藏网

蓮池復回雲棲,只是閉門念佛,閒時著述些經文戒律,每每設放瑜珈施食,普濟幽魂。到了萬曆十六年,杭州大旱,設壇祈雨的頗多,絕無一些雲氣,雨從何來?有人道:「近聞蓮池大師道行高妙,何不去求他出來祈雨?」遂哄動了朱橋梵村的人,都來求大師禱雨。蓮池道:「我又無符咒法術,曉得祈甚麼雨?」眾人只道他推卻,一齊放聲大哭,跪倒在地。蓮池勉強應允,便隨眾出山。那些村中人只道大師怎樣建壇,怎樣請龍,怎樣移雲掩日,誰知大師絕無一些作為,只率領了眾人,繞著田間,念了無數阿彌陀佛。自大師一念佛起,便有一片黑雲從東北而來,行至半路,雷聲隱隱的從雲裡響將起來。及至田內走了一周,只見那雨平傾的落了三四尺深,田禾盡活。愈信大師佛力廣大。KZz中华典藏网

次年潮信大發,衝倒朱橋,民人不能行走,揭衣而涉,多有溺死之人。村中欲請大師救濟。忽一日,本府知府餘良樞聞得雲棲大師道德高妙,便欲請他主持其事,親往雲棲來見大師。只見一路山青水秀,疊嶂層巒,知非凡境。山門上一匾是「雲棲」二字,旁有一對是:KZz中华典藏网

翠藹封中覓路,碧峰盡處歸庵。KZz中华典藏网

餘知府道:「真名山勝跡也。」到了寺前,有知賓接進,蓮池即出相迎。進了方丈,賓主坐下,餘知府開口便說:「非為別事,只因朱橋被潮汐衝塌,往來病涉,非有道之士主持其事焉能成此大功。本府欲借重和尚倡建,不知尊意何如?」蓮池道:「貧僧出家人,原以濟人為本,方便為門。砌路修橋,正是僧家之事。此舉無論貴賤,每願捐資八分,隨緣而助,便可竣事。」知府道:「只恐功人施微,難以速成。」蓮池道:「施不論多寡,但以得心為主。心力多則功成不朽。況八者,取坤士之義。以土製水,無有不成之理。」餘知府道:「和尚出言平易,見解人微,真非凡人可及。」便叫門子拿拜匣來,取了一封銀子,送與蓮池道:「俸資八十兩,稍助橋工,餘仗和尚佛力。」隨打轎回衙。四方好善的,聞得蓮池大師興工造橋,都來佈施,立累千金,糾工築基,每下一樁,便誦咒百遍。自起工至橋成之日,潮汐不至,以此得成其功,人皆稱為神異。KZz中华典藏网

當年湯氏因丈夫住持雲棲,他便在菜市橋側創造一尼庵,名孝義無礙庵,遂一心梵修,法名太素,得悟無生,先蓮池圓寂。KZz中华典藏网

蓮池自出家幾五十載,所著述除經疏,餘雜錄如竹窗隨筆、二筆、三筆等書二十餘種。忽一日,入城別諸弟子以及故舊,道:「我將他往,特來奉別。」人皆不知其故。回寺復命特設茶湯與闔寺僧眾話別。眾問:「大師何往?」但言:「此處吾不住矣。」眾亦不知其故,次日上堂復對大眾道:「明日准要行。」眾留之,不聽,便入丈室端坐,瞑目無語。眾方醒悟,圍繞師前。大師復開目道:「所著彌陀疏抄,實乃淨土慈航,傳燈正脈。當令普利群生,不可斷絕。在大眾只宜老實念佛,莫換題目便了。」言訖,竟自圓寂。少頃,城裡城外弟子雲集,欲與大師治喪。曰:「大師遺命,不許披麻帶白,行世俗禮,照常規式。所有衣缽,盡行作福放生。」KZz中华典藏网

大師生於嘉靖乙未,逝於萬曆四十三年七月初四午時,葬於寺左嶺下,遂全身塔於此。其妻湯氏,先一載而化,亦塔於寺外之山右。可見佛慧性生,男女俱成正果。天下叢林,未有如雲棲之處置精詳,僧規嚴肅者。西湖放生池、萬工池,並城中上方長壽兩池,至今放生不絕。大師豈非西湖一大善知識!KZz中华典藏网

KZz中华典藏网

KZz中华典藏网

KZz中华典藏网

KZz中华典藏网

KZz中华典藏网

KZz中华典藏网

KZz中华典藏网

KZz中华典藏网

KZz中华典藏网

KZz中华典藏网

KZz中华典藏网

KZz中华典藏网

KZz中华典藏网

KZz中华典藏网

KZz中华典藏网

KZz中华典藏网

KZz中华典藏网

KZz中华典藏网

KZz中华典藏网

KZz中华典藏网

KZz中华典藏网

KZz中华典藏网

KZz中华典藏网

KZz中华典藏网

KZz中华典藏网

KZz中华典藏网

KZz中华典藏网

KZz中华典藏网

KZz中华典藏网

KZz中华典藏网

KZz中华典藏网

KZz中华典藏网

KZz中华典藏网

KZz中华典藏网

KZz中华典藏网

KZz中华典藏网

KZz中华典藏网

KZz中华典藏网

KZz中华典藏网

KZz中华典藏网

KZz中华典藏网

KZz中华典藏网

KZz中华典藏网

KZz中华典藏网

KZz中华典藏网

KZz中华典藏网

KZz中华典藏网

KZz中华典藏网

KZz中华典藏网

KZz中华典藏网

KZz中华典藏网

KZz中华典藏网

KZz中华典藏网

KZz中华典藏网

KZz中华典藏网

KZz中华典藏网

KZz中华典藏网

KZz中华典藏网

KZz中华典藏网

KZz中华典藏网

KZz中华典藏网

KZz中华典藏网

KZz中华典藏网

KZz中华典藏网

KZz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