剿闯通俗小说
作者:佚名
明末长篇小说。10回。题“西吴懒道人口授”。晚明弘光元年(1645)兴文馆刊本,有图5叶。又名《剿闯孤忠小说》。清初刊本,书名为《忠孝传》。清抄本,题作《剿闯小史》。明末天启年间,阉宦魏忠贤擅权。崇祯即位,虽剪除魏党,但国家元气大伤,百姓被饥寒所迫,纷纷起义。李自成被尊为“闯王”,声势浩大,杀入京城,崇祯帝自缢于煤山。李自成入京后,大索百官财物;兵将到处杀戮抢掠。而李自成只想登基,不听李岩兄弟劝戒。明代边关守将吴三桂不受李自成的招降,进关抗李。闯王点兵10万拒吴。吴三桂见寡不敌众,哭求虏主援助。虏主怜其忠义,发虏兵10万出征。三桂大败闯王,闯王携所掠金银财宝离京出走,吴三桂奉命追击。不久,虏众入城,葬崇祯,留京众臣各加一级。南京大臣拥福王为帝。勤王兵四起,但纪律松弛,民畏官军胜过畏贼。关外巡抚黎玉田与吴三桂合兵灭贼,射中李自成,李不久死去。刘宗敏分兵出走。吴上表奏捷。福王封吴三桂为蓟国公,并封赏将士,昭恤死难忠良。自此天下复见太平。本书写于晚明,以反映国家兴亡为特色,体现出作者对国运的关心。虽然其立场是反对李自成起义,所写的结局也不符合历史真实,但据此可以看出时人对明末战乱、异族入关等事件的理解与企望。
章节列表
升序↑猜你喜欢的书
日本历史与日本文化
本书为论文及文章集成,全面详尽地论述了日本历史与文化的脉络,见解独到,有学术价值。内藤湖南本名虎次郎,字炳卿,号湖南。今日本秋田县人,是日本近代中国学的重要学者,日本中国学京都学派创始人之一。内藤湖南在中国学方面,研究范围十分广泛:从对中国稀见古籍史料的搜求、考证、编辑、出版,到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时代划分,对中国文化发展趋势的论证,对中国近代史重大事件的分析、评论,以及在中国史学史、美术史、目录学史、敦煌学、满蒙史地等领域,也都卓有建树。
魂断山崖
本书是松本清张的四个中短篇推理,〈魂断山崖〉〈金池塘〉〈焰火挽歌〉〈凝视〉。卷款潜逃的年轻记者青塚以及来自温泉旅馆的女服务生阿菊携手到东京闯天下……他们的幸运很快降临了,尽管青塚主持的“新流”杂志连续赤字,却能迫使企业家市坂秀彦无限制的支持。然而,青塚的颟顸独裁、阿菊的粗鄙无知,这对奇妙的搭配却引起评论家冈本健夫的密切注意,尤其在一封对新流杂志封面提出疑问的信函出现之后。青塚与阿菊来自何处?他们与企业家市坂秀彦的暧昧关系,是如何发生的?这张由青塚提供的山景图封面,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吗?市坂是因此而受制于青塚?一连串的谜团、错综纷纭的人际关系,使好奇的冈本落入沉思……
音韵阐微
中国音韵学著作。李光地等著。从康熙五十四年(1715) 开始奉敕修撰,历时10载,到雍正四年(1726)完成。李光地(1642—1718),字晋卿,号榕村,福建安溪人。清朝康熙时进士,累官至直隶巡抚、文渊阁大学士。治程朱理学颇为出色,曾奉命主编《性理大全》、《朱子大全》等。本书遵用宋元以来流行的“平水韵”,将韵部分为106部。一韵之中,又分开、齐、合、撮四呼。一呼之下,统以36字母,各字遂按36字母的次序排列,始见终日。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还在卷首列一韵图,称为韵谱。这个韵谱在音韵体系上完全与正文韵书部分的内容相合,分韵与韵书一致,也分112韵。各图之中分为4栏,列1、2、3、4等字。同等之内,再别为平上去入4声。韵图之内,只列韵目,不写明等呼及摄名、摄次等。图中列字的次序,完全按照韵书中的次序。所列的字,是韵书中的小韵首字。入声字只配阳声韵,不配阴声韵。平声合为一类,无阴、阳平之分。本书有两个显著特点:1.运用等韵的观念和术语表示字音。这在“凡例”中说得很明白:“按韵分音,在于字母。每音上所标见溪等字,乃字母也。……”。“排列字母各有等第,见溪诸母下系一二三四字,乃其等也。”2.改良反切。本书所用切语,与传统韵书不同。反切上字采用歌麻(开口呼字用之)、支微齐(齐齿呼字用之)、鱼虞(合口撮口呼字用之)各韵的字;反切下字主要采用影、喻纽字。除此对反切上下字还有其他要求。这样就使本书成为出现较晚、影响较大的传统韵书的殿后之作。
医庐医话录存
医话,卢觉愚著。全书以医话形式辑录,不拘泥于传统医案的刻板体例,内容涵盖内科、妇科、儿科、伤寒温病等多个领域,既有对经典理论的独到阐释,也有对疑难杂症的临床辨析。书中大量真实病案记录详实,如针对岭南湿热气候引发的温病治疗,卢觉愚既遵循《伤寒论》辨证体系,又结合地方环境特点调整治法;对于妇科经带胎产诸疾,他融合脏腑学说与气血理论,注重调畅情志与药物协同。尤为可贵的是,面对清末民初西医东渐的冲击,卢觉愚以开放姿态探讨中西医理异同,例如尝试用西医解剖学印证经络学说,或借细菌学解释疫病流行规律,展现出一代医家立足传统、求索创新的精神风貌。
瓜分危言
近人梁启超撰。四章。详述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侵占中国领土,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掠夺铁路权、内河航运权、财权、兵权、用人权等中国主权的情况。成书于戊戌变法失败后,梁氏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立场出发,强调列强所以敢于瓜分中国,原因在于不变法图强。初刊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清议报》,后收入《饮冰室合集》。
毗尼关要
律学著述。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德基辑。十六卷。系《四分律比丘戒本》的注释书。本书释九种戒相,每种戒相均为四分:初总标;二别列戒相;三结问;四劝持。于“别列戒相”中之各戒下,又设总释、缘起处、起缘人、所立戒相四科。于“所立戒相”下又立释义、犯缘、定罪、开缘、会详五目。见载于清《龙藏》及日本《续藏经》。德基另撰有《毗尼关要事义》一书,专为本书中难解难读之字、词、语句释义注音。见载于日本《续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