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君传

作者:徐昌龄
如意君传

明代文言小说。一名《则天皇后如意君传》,又名《阃娱情传》。徐昌龄著。其中一部分曾以《武瞾传》为题编入叶如壁之《杂纂醒睡编》。小说主要叙皇帝武则天晚年和男宠薛敖曹相爱并追求肉欲享受事。《金瓶梅词话》大量的关于生殖器、性行为、春药、淫具,乃至性虐待与此书多有关系。如: “两书所写的男女交欢都在女方醉醺醺欲睡时。短篇和《金瓶梅》中数处都写到接近性虐待狂的烧香疤之事。武则天看见鸟儿交尾而想到自己,潘金莲也有几次这种联想”,“短篇的色情描写多半写的是武则天所承受的欢乐和痛楚。《金瓶梅》也如此,至少第四十九回西门庆从胡僧那里得药丸后是如此。”尤其是《金瓶梅词话》第二十七回,叙述潘金莲“醉闹葡萄架”表现性迫害狂的情节,在本篇中能找到相应的段落和类似描写文字。可见《金瓶梅》在创作过程中,有意识地把本篇作为重要的素材来源之一。《金瓶梅》第三十七回的一篇韵语《威风迷翠榻》说:“犹为武则天遇敖曹”,以及卷首欣欣子的《金瓶梅词话序》中提到了“前代骚人”之《如意传》,为探究这一问题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章节列表

升序↑

徐昌龄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英国小说 家劳伦斯的代表作,出版于1928年。小 说描写了康斯坦斯因丈夫下半身瘫痪, 而不甘寂寞地与庄园狩猎人偷情,不久 怀孕的康斯坦斯离婚不成,只能远走苏 格兰。作品通过康斯坦斯在婚姻、爱情 上的反叛和追求,深刻反映了机器文明 及其战争对人性和人间最宝贵事物的摧 残和破坏,同时也把康斯坦斯的追求, 从单纯的肉体欲望的满足提升为现代 人精神追求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以其 严肃的寓意、社会批判的主题,真切透 辟的写实手法和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 成为名著,并对现当代英国乃至西方文 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鹤山集

鹤山集

南宋理学家魏了翁的诗文及学术著作集。了翁号鹤山,故名。109卷。魏了翁生平著述宏富,先是各自为集,此本是后人取其生平著作合编而成。原本100卷,后新增10卷,为刊行者所续入。凡制学文3卷,《周礼折衷》4卷,拾遗1卷,师友雅言2卷。其目共为110卷,而后序称107卷,因重订时,失于检勘,以《周礼折衷》并为3卷,以师友雅言并为1卷,又缺拾遗1卷,故实止此数。后重加校定,仍其所缺,析其所并,定为109卷。了翁的思想资料主要见于此集中。推尊理学,认为圣学的兴衰关系着世道的治乱,主张褒赠周(敦颐)、程(顥、颐),“开阐正学” ,以示学者趣向 (《鹤山集》卷5)。又主张“正心” “养心”,发挥了邵雍 “心为太极” 的思想,认为 “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又为天地之太极,以主两仪,以命万物” (同书卷16) ,而人与天地同生于一本 (即心) 。了翁笃志经术,造诣精粹,无狂躁、空疏迂腐之习。此集是研究其理学思想及宋代理学统治地位确立的重要著作。《四库全书》收录。

宸垣识略

宸垣识略

笔记。清吴长元撰。十六卷。长元字太初,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乾隆间潦倒京都,为公卿校雠文艺,撰是书。约二十四万字。据康熙时朱彝尊编《日下旧闻》和乾隆帝敕编《日下旧闻考》二书增删重写而成。 全书记录了北京城近郊区(包括大内宫苑、皇城、内城、外城和郊垌)的史地人文情况。书中胪列城市,条析坊巷,杂载寺观,间徵轶事,收录诗歌,采掇大纲,事详语略。吴长元久居北京,他根据自己的实地考查与史籍、碑碣想印证,对所据底本疏略未尽之处予以增补,错误不实之处予以纠正质疑。书中考证的文字,原为《日下旧闻》中的加“原按”,补遗的文字加“补按”,《日下旧闻考》中的加“考按”,作者自己考证的加“长元按”。书前冠有18幅地图(城池、大内皇城、八旗界址、西山园囿等),可称是北京历史上最早的旅游地图。

来鹤亭诗

来鹤亭诗

八卷。《补遗》一卷。元吕诚撰。诚字敬夫。生卒年不详。昆山 (今属江苏)人。曾于园林养一鹤,后有鹤自来为伍,园筑来鹤亭,并以名诗集。集中第一卷多岭南诗。第八卷诗内有洪武癸酉纪年。癸酉为洪武二十六年 (1393),而杨维祯前序作于至正七年 (1347),相距四十七年。《四库全书总目》云: “计其时诚亦耄矣。诸如皆称吕处士,元言其尝仕于明者,则元遗老也。集不知何人所编。”诚诗调清丽,有章可循。有 《四库全书》本,清光绪三十一年 (1905)李氏木犀轩抄本 (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另有明抄本 (藏于北京图书馆)、清抄本等题名 《吕敬夫诗》。

餐樱庑随笔

餐樱庑随笔

况氏为晚清词学大家,兼治野史掌故,著述甚丰。该书即其中的一种,杂记清代宫廷辛秘,朝野轶闻,典章学术,市井风情等,稍兼前清历代野史。该书原连载于《东方杂志》(十三卷),现据此标点整理,参考了今人的整理成果。

草木子

草木子

明代笔记。4卷。叶子奇撰。该书大约写成在洪武十一年(1378)之后,但最早刊刻却是在正德十一年(1516),系由其七代宗子叶溥付梓刊行。此外,还有明万历,清乾隆,同治年间的重刻本。中华书局1959年出版了校点本。北京图书馆善本室所藏正德初刻本,系清人王韬旧藏。书中有王韬7则题记。王韬题记介绍其书说:“洪武十一年春,有司祭城隍神,群吏窃饮猪脑酒,县学生发其事,子奇适至,以株连就逮狱中。用瓦磨墨,有得辄书,事释家居,续成之,号《草木子》。其书稽上下之仪,星躔之轨,律历推步之验,阴阳五行生克之运,海岳浸渎戎貊希有之物,神鬼伸屈之理,土石之变,鱼龙之怪,旁及释老之书,而归之于籍,兼记时事失得,兵荒灾异。曰《草木子》者,以草计时,以木记岁,以自况其生也。”其自序也说明是发愤著述:“幽忧于狱,恐一旦身先朝露,与草木同腐,实切悲之。”全书原为22篇,后由叶溥改并为4卷,共8篇:管窥篇、观物篇、原道篇、钩玄篇、克谨篇、杂制篇、谈薮篇、杂俎篇,内容涉及较为广泛。书中对元末起义军的记述,是珍贵的资料。该书文笔清峻,文字简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