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英烈传

作者:佚名
续英烈传

明代白话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又名《永乐演义》、《永乐定鼎全志》、《云合奇踪后传》。五卷三十四回。题“空谷老人编次”。首“秦淮墨客”序,秦淮墨客为纪振伦,似作者即为纪振伦。成书于明万历年间。主要写明初“靖难之变”事,叙明惠帝朱允炆即位,因各地诸王势力日炽,尾大不掉,故用齐泰、黄子澄策,企图废掉诸王;燕王朱棣乘机起兵,以“靖难”为名,破京师(现南京),废惠帝, 自立为帝(永乐)的历史故事。作者同情惠帝,写其被迫逊国退位,对其遭遇寄予深切同情。有道光双桂堂刻本。另有明刊本,未见。

章节列表

升序↑

猜你喜欢的书

死灵魂

死灵魂

死灵魂(俄语:Мёртвые души),为俄国文学家果戈理的代表作品。小说的第一部出版於1842年,果戈理还没有完成预定计划中的第三部,便於1852年去世。这本书的主题得自於普希金。虽然这部小说最後以中断的句子做为结束,它仍被视为一部完整的作品。是四大著名吝啬鬼小说之一。六等文官乞乞科夫买卖死魂灵的故事。乞乞科夫来到某市先用一个多星期的时间打通了上至省长下至建筑技师的大小官员的关系,而后去市郊向地主们收买已经死去但尚未注销户口的农奴,准备把他们当做活的农奴抵押给监管委员会,骗取大笔押金。他走访了一个又一个地主,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买到一大批死魂灵,当他高高兴兴地凭着早已打通的关系迅速办好了法定的买卖手续后,其罪恶勾当被人揭穿,检查官竟被谣传吓死,乞乞科夫只好匆忙逃走。

太上说十炼生神救护经

太上说十炼生神救护经

经名:太上说十炼生神救护经。撰人不详,约出於唐代。假托太上老君为众生说念诵十方天尊名号,除罪延生之法。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不署撰者。太上老君劝人诵念十方救苦天尊名号。

京华烟云

京华烟云

又译《瞬息京华》,中国现代长篇小说。林语堂著。旅居美国期间用英文写成。美国纽约约翰·黛出版公司1939年出版。已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1941年曾出版过郑陀、应元杰合译的中文本、越裔的节述本。还有张振玉1977年译本。吉林时代文艺出版社1986年据张本重印,收入该社的《拿来参考丛书》。林语堂(1895—1976),中国现代作家。原名和乐,又名玉堂,福建龙溪(漳州)人。早年留学美、英、德三国,获美国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德国莱比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等职。先后创办过《论语》、《人间世》、《宇宙风》等刊物。提倡过“幽默文学”。主要著作还有《剪拂集》、《大荒集》、《吾土与吾民》、《风声鹤唳》、《苏东坡传》等。本书分上下两本,是由几篇小说联成的长篇小说。以中国近现代社会为背景,叙述了一些人物的悲欢离合的故事和思想的演变。如作家所钟爱的人物“道家的女儿”姚中兰,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越来越背离了庄子哲学,在民族危亡的时刻和群众抗日的洪流里,实现着做一个普通老百姓的愿望。书中有佳话,有哲学,有历史演义,有风俗变迁……反映了中国封建王朝、官僚政治、吃人礼教的腐朽没落,以及民主要求的高涨、民族意识的觉醒等。本书是作者的代表作,达到了一定的艺术高度。出版后,在国内外曾发生广泛影响,在国外长期畅销不衰。但书中有不少政治偏见。

近报丛谭平虏传

近报丛谭平虏传

简名《平虏传》。章回小说。明无名氏著。二卷十九回。书成于崇祯 年间。记述崇祯初军民抗击关外“东酋”的事 迹。史载天启末至崇祯三年(1630)皇太极曾率 军大举南侵,书以此为背景。小说写到固安刘 知县率军民坚抗,斩敌探,炮轰敌军,城破后刘 知县遭断尸,壮怀激烈。敌军渐逼京师,形势危 险,袁崇焕奉命征剿。山东布政朱万冲阵,胜敌 方略,宁夏巡抚耿如杞伏击敌军,敌方退。又有 响马高敬石啸聚山林之众数百人,同心灭虏。 末尾歌谣四起,言传袁崇焕不该杀毛文龙,又 有说他贻误战机,崇祯三年下狱。反映了当时舆论。小说叙至自此狼烟不起,天下太平。书当成于崇祯初。今存明末刊本,卷首有吟啸主 人序,有图,疑作者即吟啸主人,藏日本内阁文 库,台湾天一出版社有影印本。

守南昌广饶记

守南昌广饶记

广东香山林福祥著。《林福祥遗稿》内容之一,广东中山图书馆藏原件,《近代史资料》1963年第一期据以著录。记叙作者任官时追随江忠源、张芾守南昌、援广饶对抗太平军事。

钦定兰州纪略

钦定兰州纪略

二十一卷。清阿桂等奉敕撰。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初,甘肃循化(今属青海)伊斯兰新教首领苏四十三,自称回王,领导撒拉族人民起义,一路上攻势凌厉,斩关夺隘,迅速攻克河州(今临夏),趋兰州,清廷急派军机大臣和珅、阿桂等率军镇压。闰五月底,清军将苏四十三等团团围住。苏四十三在面临断水的危急形势下,镇定自若,“设誓共死”(卷十),最后壮烈牺牲,起义军战士也无一人投降。乾隆四十六年,阿桂等奉敕纂修《兰州纪略》,次年书成,并经高宗钦定。本书包括天章一卷、正文二十卷,自乾隆四十六年三月陕甘总督勒尔锦奏报苏四十三起义始,至乾隆四十七年十一月高宗赦免王禀望冒灾捏赈案犯、兰州知府杨士玑等罪止,详细叙述了甘肃伊斯兰教中新、老教派的争教及清廷“帮扶老教”、“尽洗新教”导致斗争加剧的情况,记载了清廷镇压苏四十三起义始末。同时,该书还用了几乎一半的篇幅,记载了清廷处理甘肃布政使司、后任浙江巡抚王亶望冒灾捏赈案,反映了清代中叶各种官吏贪污纳贿的严重程度。本书后收入《四库全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