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游记
作者:吴元泰
又名《东游记上洞八仙传》、《八 仙出处东游记》、《东游八仙全出身传》。章回长 篇小说。明吴元泰著。二卷。五十六回,别本 四十五回。叙八仙故事。各有出身,铁拐李玄, 魂随老君游西,身被徒弟杨子焚毁,依附饿莩 之尸,故蓬首垢面,坦腹跛足。钟离权为汉朝大 将,后弃官学道,成仙。蓝采和乃赤脚大仙降 生,常赤一足,遇铁拐被度化成仙。张果原为白 蝙蝠,受天地之气,日月之精,后入仙班。吕洞 宾乃华阳仙人后身,两举进仕不第,被钟离点 化为仙。曹国舅因恶其弟仗势欺人,散尽家财, 被钟离、吕仙引入仙班。八仙赴王母蟠桃会,乘 兴过海,各显神通,战胜龙王所设种种阻碍,请 齐天大圣、如来、观音、老君讲和。此书先叙八仙 出身,后叙八仙战龙王,尤为精采。有明余文台刊 本,藏日本内阁文库,清嘉庆十六年(1811)本,道 光十年(1830)致合堂《四游全传》合刊本。上海古 典文学出版社《四游记》合刊本,1956年出版。
章节列表
升序↑- 铁拐修真求道
- 老君道教源流
- 二仙华山传道
- 铁拐独步遇师
- 杨徒守尸误化
- 铁拐托魂饿莩
- 仙丹起死回生
- 戏放青牛乱宫
- 秦王请祷玄女
- 铁拐屡试长房
- 钟离将兵伐寇
- 钟离不聿交兵
- 钟离大败蕃阵
- 蕃兵劫败汉军
- 钟离败逃山谷
- 东华传道钟离
- 飞剑山嵎斩虎
- 点金济众成仙
- 采和持板踏歌
- 张果骑驴应召
- 果老殿中辨鹿
- 仙姑得梦成仙
- 洞宾店遇云房
- 云房十试洞宾
- 钟吕鹤岭传道
- 洞宾酒楼画鹤
- 洞宾调戏白牡丹
- 仙侣戏弄洞宾
- 三至岳阳飞度
- 湘子造酒开花
- 救叔蓝关扫雪
- 钟吕弈棋斗气
- 洞宾私遣椿精
- 萧后吕客谈兵
- 洞宾大排天阵
- 宗保论阵漏机
- 铁拐大怒洞宾
- 钟离医疾调兵
- 大破金锁青龙阵
- 钟离令破白虎阵
- 钟离令破玉皇阵
- 大破迷魂太阳阵
- 钟吕对阵回天
- 湘子设筵和好
- 国舅学道登仙
- 八仙求文老子
- 八仙蟠桃大会
- 八仙东游过海
- 洞宾二败太子
- 八仙火烧东洋
- 龙王奔投南海
- 龙王水灌八仙
- 八仙推山筑海
- 龙王表奏天庭
- 八仙天兵大战
- 观音和好朝天
吴元泰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书谱
一作《书谱序》。书学论著。二卷。今存前一部分。唐孙虔礼撰。成于唐垂拱三年(687年)。孙虔礼,字过庭。生卒不详。富阳(今浙江)人,另说陈留(今河南)人。官至右卫胄曹参军。长于草书,用草书所成《书谱》留存至今。现存《书谱》云“撰为六篇,分为两卷”。《宣和书谱》云“《书谱序》上下两篇”,宋周密《云烟过眼录》著录: “唐孙过庭《书谱》上下全,徽宗渗金御题,前后‘宣和’、‘政和’印。”知当时存上下二卷。
修道全指
晚清至民国时期全真龙门派第十一代传人蒋克志(又名蒋救愚,字于道,号植阳子、炼虚子)所著的内丹修炼典籍,成书于 1916 年(民国五年丙辰)。本书约十六万余言,以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为核心,强调三教同源,殊途同归,皆以修道为旨归。书中指出,儒家的存心养性、道家的修心炼性、释家的明心见性,本质上都是在追求心性的修炼与提升。在内容结构上,按内丹修炼由浅入深的步骤展开,详细阐述了修道的各个节次及相关方法要领。开篇的 “炼己最初口诀”,着重讲解了入门阶段如何摒弃杂念、端正心态,为后续修炼打好基础;“性命合一口诀” 深入剖析了性与命的关系,以及如何将二者融合修炼,以达身心和谐统一;“采取口诀” 则介绍了在修炼过程中如何汲取天地之精气、转化自身精气神的具体方法;“烹炼口诀” 对火候的把握、精气的炼化等关键环节进行了细致说明,强调修炼过程中时机与力度的精准掌控;“温养口诀” 讲述了在完成初步修炼后,如何持续滋养身心,稳固修炼成果,防止退转;“了性口诀” 与 “了命口诀” 分别从性功和命功的角度,阐释了修炼的高阶境界与最终目标,即实现心性的圆满觉悟和生命的超凡脱俗。书后又附《文昌帝君戒淫宝训》,力求尽详尽善。良苦用心可见一斑。
道德真经广圣义节略
道德真经广圣义节略,原题「唐玄宗御制道德真经疏」。四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卷前有《道德真经外传》。按《续修四库全书提要》谓此书「其非玄宗御制明矣。……此盖诸臣所撰,或后人所为也」。《天一阁具存书目》称玄宗所撰《道德真经疏》十卷本与四卷本回异。又有当代学者检考其文,断此书作于玄宗之后。今按,此书即唐末道士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之节录本。卷前所谓《道德真经外传》,是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之序,正文四卷亦从杜氏之书节录而出。杜氏为唐玄宗《道德经》注疏作义释,「义曰」乃杜氏所作。
元包经传
五卷。附《元包数总义》二卷。北周卫元嵩撰。此书《唐志》作十卷,今传本五卷;其体例依扬雄《太玄》,次第则袭古《归藏》易,以坤居首,次之以乾、兑、艮、离、坎、巽、震,卦凡七变,合本卦成八八六十四卦;并自为辞解系于其下,然因好用僻字,文颇诘屈。唐苏源明为作《传》、李江作《注》,宋韦汉卿又为《音释》,亦一仿《太玄》之例。所附《元包数总义》,宋张行成补撰。行成字文饶,一作子饶,临邛(今四川邛崃)人;曾官成都府路钤辖干办公事,乾道(1165—1173)中除直徽猷阁、迁兵部郎中。有《皇极经世索隐》、《易通变》等,学者称观物先生。行成以为苏、李诸人徒言其理而不知其数,乃广采《易》说为《元包数总义》以通其旨。《元包》为术数类要籍,流传颇广,影响亦深;有《说郛》本、《津逮秘书》本、《四库全书》本、《汉魏遗书钞》本、《学津讨原》本、《范氏奇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元会运世亦省称“元会”。北宋学者邵雍计算历史年代的单位。邵雍认为,“天地亦有终始”,此天地坏灭之后,便有一新天地继而产生。于是提出“元、会、运、世”这一组时间概念:三十年为一世,十二世为一运,三十运为一会,十二会为一元;一元为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世界之成毁始终,即以一元为一个周期。参见“《皇极经世书》”。
玉山纪游
一卷。元顾瑛(1310—1369)纪游唱和之作,明袁华厘定成帙。顾瑛字仲瑛,号金粟道人,昆山(今属江苏)人。集中所游,自昆山以外,有天平山、灵岩山、虎丘、西湖、吴江、锡山、上方山、观音山,亦有远在数百里以外者,总题曰“玉山”。游者以顾瑛为主,并非一人;游非一地,而往来聚会悉归“玉山堂”。每游必有诗,每诗必有小序,以志岁月。与顾瑛游者,除袁华之外,有会稽杨维桢,遂昌郑元裕,吴兴郯韶、沈明远,南康于立,天台陈基,淮南张渥,嘉兴瞿智,吴中周砥、释良琦,昆山陆仁等,皆一时风雅胜流之士;还有里贯、事迹不详之顾佐、冯郁、王濡之三人,以其侪偶推之,亦非俗士。本书所收不及《玉山名胜集》、《草堂雅集》之富,然山水清音、琴樽佳兴,一时文采风流,尤可重见。袁华后已入明,《四库》依其诗皆作于至正年间及其编此集时间为由,而将此书列诸元代。此书有四库本。
力庄严三昧经
三卷,隋那连提耶舍译。佛由力庄严三昧出,说佛之十智。佛在祇园。于后夜入力庄严三昧,文殊师利等二十童子,各礼佛足。分往十方佛土,各同十方菩萨来集。佛从定起,坐师子座。文殊先问佛十种智难信?佛以六喻明之。智轮菩萨问十智义?佛为释十智因缘,得成十力。次明三世诸佛,皆观菩提树七日七夜,如此方便,即是不可思议诸佛如来甚深境界。次种种问答,明诸佛不思议境界,即一切众生境界。是一境界,无二无别。依六根六尘,而示平等无差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