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琉辛诺村源流考

作者:普希金
戈琉辛诺村源流考

《戈琉辛诺村源流考》于1830年动手写作。诗人死后,这篇小说经过书报检查机关的大肆删节和歪曲后才得以于1837年在《现代人》上发表。小说的反农奴制思想十分明显,作者还拟了一份提纲,其中提到农民暴动。在《戈琉辛诺村源流考》中别尔金这个人物,作为说故事人的形象,在《别尔金小说集》各篇里头倒是看不出来,在《戈琉辛诺村源流考》这一篇中却表现得相当鲜明。这是个智力不甚发达的地主,通过他的眼睛看世界,通过他具有“历史癖”与“考据癖”的头脑进行“研究”,结果却展现出了农奴制下农民群众的一幅幅悲惨的画面,反映了俄国农村数十年间衰败的历史。

猜你喜欢的书

坟墓的闯入者

坟墓的闯入者

本书是福克纳创作生涯晚期的一部侦探小说,首版于一九四八年。小说讲述镇上一个大户人家的儿子被杀,黑人路喀斯受到怀疑,被抓入狱中。曾得到路喀斯帮助的白人孩子契克不相信他是凶手。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和一个小伙伴及一位白人老太太卷入案子中。他们从死者的坟墓里发现了另外一具尸体,为排除路喀斯的嫌疑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同时,契克用事实说服了种族主义思想严重的律师舅舅,帮助路喀斯洗脱了罪名。小说通过这样一个案件揭露了美国的种族歧视问题,体现了作者在南方种族矛盾和种族融合这一问题上的态度,是反映福克纳对种族问题思考的一部重要著作。

画继补遗

画继补遗

画史著作。南宋庄肃撰。此书是邓椿《画继》的续补,故称《画继补遗》。于元大德二年(1298)成书。辑 录南宋绍兴元年(1131)至德祐元年(1275) 间画家八十四人小传,分上、下两卷,上卷 记缙绅、僧道、士庶,下卷记画院众工。《画继补遗》舛错脱漏不少,长期以来 未得重视,其地位难与《画继》比肩,然而 由于此书是记录南宋画史的早期资料,不 应忽视。书中均为画家传记,缺乏理论 性,难以构成真正的画史著作体系。作者 对院体画风颇多非难,抑马远、夏珪等名 家,然而又不似邓椿之推崇文人画,却对 金碧青绿的赵伯驹表示赞赏。除《画继补遗》外,《画继》续编者尚有 陈德辉的《续画记》,滕霄《图绘宝鉴续编 序》谓此书所载自高宗迄宋终,计画家一 百五十人,惜原书已佚,难知其详。自元 陶宗仪以来,均不知《画继补遗》作者,明 黄虞稷错作“明嘉兴吴景长撰”,直至清黄 锡蕃得明罗凤抄本,才知作者为庄肃。有《四库全书》所采用的天一阁藏本, 新刊本有《中国美术论著丛刊》本,与邓椿 《画继》合刊,黄苖子点校,人民美术出版 社1963年版。

民族与古代中国史

民族与古代中国史

《民族与古代中国史》是傅斯年生前未能完成的一部中国古代史专著。他从1929年开始着手写《民族与古代中国史》,由于时局动乱和公务繁忙,他先后撰写的主要章节,分别以《夷夏东西说》、《姜原》、《周东封与殷遗民》、《大东小东说——兼论鲁、燕、齐初封在成周东南后乃东迁》、《论所谓五等爵》等为题目以论文形式发表。2002年,其学生、著名历史学家何兹全先生对这些论文进行系统整理,以傅斯年生前所定书名出版面世。何兹全在前言中曾肯定地说:可以作为傅斯年史学代表作的“就是这部未完成的《民族与古代中国史》”;对构成该书的几篇论文评价说:“篇篇都有精意,篇篇都有创见——独到的见解,篇篇都是有突破性、创造性的第一流的好文章。就这一本未完成的书之已完成的几篇文章,已足以使傅斯年坐上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大师的宝座,享有大师荣誉。”

孟子集疏

孟子集疏

十四卷,宋蔡模著。赵顺孙《四书纂疏》载蔡模有《大学演说》、《论语集疏》、《孟子集疏》。今唯存此书。卷末有其弟蔡抗序,称“(蔡)沈书以《论语·孟子集注》,气象涵蓄,语气精密,至引而未发,尤未易读。欲取《集义》、《或问》及张(栻)、吕(祖谦)诸贤门人高第往复问答语,如朱子所谓搜辑条流,附益诸说者。类聚缕析,期于语脉分明,宗旨端的。未及编次而卒。模乃与抗商榷以成此书。皆备列朱子《集注》原文,而发明其义,故曰《集疏》。”其书于各家之说有所去取,少有辨证。以发明朱熹《孟子集注》为主,或佐证其义,或旁推馀意。因蔡沈为朱熹弟子,蔡模又为蔡沈之子,此书又本蔡沈初创,故于《孟子集注》的疏解,知之确,择之精。今存《四库全书》。

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毗奈耶

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毗奈耶

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毗奈耶,二十卷,唐义净译。补录卍十九题记。根本说一切有部所传,是现存律藏文献中最为浩繁者,也是最晚译出者,为藏传佛教徒所遵循。汉译为唐代义净翻译,藏译于吐蕃时期译出,藏译在内容上比汉译全面。1931年在吉尔吉特(今属巴基斯坦)发现了相当数量的梵文本。传统上分为四部分,即律分别、律本事、律杂事、律上分。律分别包含比丘分别、比丘尼分别、比丘别解脱戒经、比丘尼别解脱戒经四部分。藏汉译本全,汉译为义净译《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50卷、《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毗奈耶》20卷、《根本说一切有部戒经》1卷、《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戒经》1卷。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亦称《西域求法高僧传》、《求法高僧传》等,佛教史籍。义净撰。本书分两部分,记述佛僧56人的传记。其中正传50人,附传6人。始自太州玄照法师,终于澧州大津法师。在这56人中,有30人因患病死于古印度,或中途遇难身亡。其中年高者70岁,年少者24岁,多数三四十岁;有11人到古印度后,不知存亡;有6人在古印度为僧,多系唐代去古印度取经的新罗僧人,或土蕃人;只有9人从古印度取经后,返回大唐。卷上,以“寺样”为题,记有古印度毗诃罗寺的建造形式、规模、装饰,及僧众3500,寺属村庄200所等情况。卷下,又以“又重归南海传法师资4人”为题,记述了他们去古印度习佛法情况。始自苾刍贞固律师,终于苾刍法朗。其中2人,由印度返回广州,1人在古印度为僧,1人病死于古印度,最后为义净本人自传。记述了义净留学古印度所经历30余国的历史,风俗以及他们在古印度住过的佛寺、学习的内容等。为研究印度史,中外文化交流及佛教史提供了有价值的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