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吉祥薄伽梵说uCg中华典藏网

这个永恒的瑜伽,uCg中华典藏网

我曾告诉毗婆薮,uCg中华典藏网

毗婆薮告诉摩奴,uCg中华典藏网

摩奴告诉甘蔗王。(1)uCg中华典藏网

注:毗婆薮(Vivasvat)是太阳神。摩奴(Manu)是毗婆薮的儿子,人类始祖,第一位立法者。甘蔗王是( )摩奴的儿子,太阳世系的第一位国王。uCg中华典藏网

就这样互相传授,uCg中华典藏网

王仙们都知道它;uCg中华典藏网

但由于历时太久,uCg中华典藏网

这个瑜伽又失传。(2)uCg中华典藏网

注:“仙人”( )是对婆罗门圣贤的称谓,这里的“王仙”( )指国王中的圣贤。uCg中华典藏网

你虔诚,是我朋友,uCg中华典藏网

因此今天我告诉你,uCg中华典藏网

这个古老的瑜伽,uCg中华典藏网

这个最高的秘密。(3)uCg中华典藏网

阿周那说uCg中华典藏网

是你出生在后,uCg中华典藏网

毗婆薮出生在前,uCg中华典藏网

我怎么能理解,uCg中华典藏网

你先宣讲这瑜伽?(4)uCg中华典藏网

注:毗婆薮是古已有之的太阳神,而黑天是阿周那的同代人,因此阿周那这样提问。uCg中华典藏网

吉祥薄伽梵说uCg中华典藏网

你和我,阿周那啊!uCg中华典藏网

都经历了许多生,uCg中华典藏网

我知道所有这一切,uCg中华典藏网

而你不知道这一切。(5)uCg中华典藏网

尽管我不生,自我不变,uCg中华典藏网

尽管我是一切众生之主,uCg中华典藏网

我依然利用自己的原质,uCg中华典藏网

凭借自己的幻力出生。(6)uCg中华典藏网

注:“不生”(aja)指原本存在,不生不灭。“幻力”(māyā)指神秘的创造力,即利用原质创造一切。《白骡奥义书》(Śvetāśvatara , 4.8)中说:“应知幻力是原初物质,有幻力者是大自在天。”uCg中华典藏网

一旦正法衰落,uCg中华典藏网

非法滋生蔓延,uCg中华典藏网

婆罗多后裔啊!uCg中华典藏网

我就创造自己。(7)uCg中华典藏网

注:“创造自己”也就是“凭借自己的幻力出生”,即化身下凡。uCg中华典藏网

为了保护善良的人,uCg中华典藏网

为了铲除邪恶的人,uCg中华典藏网

为了正法得以确立,uCg中华典藏网

我在各个时代降生。(8)uCg中华典藏网

注:“时代”(yuga)是印度古代的神话时间概念:在宇宙从创造到毁灭的一个周期内,人类也处在圆满时代、三分时代、二分时代和迦利时代的循环往复之中。这四个时代总共一万两千年,其中每个时代的正义依次递减,也就是从最初的圆满时代,最终走向黑暗的迦利时代。按照《摩诃婆罗多》中的描写,黑天作为大神毗湿奴的化身,降生在“迦利时代和二分时代之间”。在《摩诃婆罗多》中,还记载有毗湿奴其他多次化身下凡的事迹,如化身为野猪,潜入海底,托出被阿修罗拖进海底的大地;化身为罗摩,消灭十首魔王罗波那,等等。uCg中华典藏网

谁真正理解,阿周那啊!uCg中华典藏网

我的神圣出生和行动,uCg中华典藏网

这样的人抛弃身体后,uCg中华典藏网

就不再出生,而归依我。(9)uCg中华典藏网

注:“不再出生”就是摆脱生死轮回,获得解脱。uCg中华典藏网

摒弃激情、恐惧和愤怒,uCg中华典藏网

沉浸于我,寻求我庇护,uCg中华典藏网

通过智慧苦行获得净化,uCg中华典藏网

许多人进入我的存在。(10)uCg中华典藏网

这样的人走向我,uCg中华典藏网

我就会接纳他们,uCg中华典藏网

阿周那啊!每个地方,uCg中华典藏网

都有人追随我的道路。(11)uCg中华典藏网

渴望事业有成的人,uCg中华典藏网

在这世上祭祀天神,uCg中华典藏网

因为在这人类世界,uCg中华典藏网

行动迅速产生成果。(12)uCg中华典藏网

按照性质和行动区别,uCg中华典藏网

我创造了四种种姓;uCg中华典藏网

尽管我是种姓创造者,uCg中华典藏网

我依然不变,不行动。(13)uCg中华典藏网

注:关于四种种姓的性质和行动,参阅下面第十八章43—45。uCg中华典藏网

一切行动不沾染我,uCg中华典藏网

我也不贪求行动成果,uCg中华典藏网

谁能够这样理解我,uCg中华典藏网

他就不会受行动束缚。(14)uCg中华典藏网

你已知道从前古人uCg中华典藏网

追求解脱,这样行动,uCg中华典藏网

那么,像从前古人,uCg中华典藏网

你就这样行动吧!(15)uCg中华典藏网

什么是行动和不行动?uCg中华典藏网

甚至智者也感到困惑;uCg中华典藏网

我将告诉你这种行动,uCg中华典藏网

知道后,能摆脱罪恶。(16)uCg中华典藏网

应该知道什么是行动,uCg中华典藏网

什么是错误的行动,uCg中华典藏网

还有什么是不行动,uCg中华典藏网

而难点是行动方式。(17)uCg中华典藏网

在行动中看到不行动,uCg中华典藏网

在不行动中看到行动,uCg中华典藏网

他便是人中的智者,uCg中华典藏网

无所不为的瑜伽行者。(18)uCg中华典藏网

注:这里所谓的“不行动”也就是不执著行动成果。uCg中华典藏网

如果从事一切行动,uCg中华典藏网

而摆脱欲望和企图,uCg中华典藏网

行动经过智火焚烧,uCg中华典藏网

聪明人称他为智者。(19)uCg中华典藏网

注:“智火”是智慧之火。智慧即认识最高存在。行动经过智慧之火焚烧,也就摆脱欲望和企图,不执著行动成果。uCg中华典藏网

摒弃对成果的执著,uCg中华典藏网

永远知足,无所依赖,uCg中华典藏网

那么,即使从事行动,uCg中华典藏网

他也没有做了什么。(20)uCg中华典藏网

控制思想和自己,uCg中华典藏网

摒弃执著,无所企求,uCg中华典藏网

他仅仅是活动身体,uCg中华典藏网

不会犯下什么罪过。(21)uCg中华典藏网

满足于偶然所得,uCg中华典藏网

超越对立,毫不妒忌,uCg中华典藏网

对成败一视同仁,uCg中华典藏网

他行动而不受束缚。(22)uCg中华典藏网

思想立足于智慧,uCg中华典藏网

摒弃执著,摆脱束缚,uCg中华典藏网

为了祭祀而行动,uCg中华典藏网

他的行动完全融化。(23)uCg中华典藏网

注:为了祭祀而行动,因此,行动作为祭品,融化在祭火中。uCg中华典藏网

梵即祭供,梵即祭品,uCg中华典藏网

梵将祭品投入梵火;uCg中华典藏网

谁能沉思梵即行动,uCg中华典藏网

这样的人能达到梵。(24)uCg中华典藏网

注:《薄伽梵歌》将吠陀的祭祀概念扩大为广义的行动,乃至与梵等同。uCg中华典藏网

一些瑜伽行者,uCg中华典藏网

用祭祀祭供天神;uCg中华典藏网

另一些瑜伽行者,uCg中华典藏网

用祭祀祭供梵火。(25)uCg中华典藏网

有人用耳等等感官,uCg中华典藏网

祭供控制之火;uCg中华典藏网

有人用声等等对象,uCg中华典藏网

祭供感官之火。(26)uCg中华典藏网

注:耳等等感官是耳、眼、鼻、舌和身,声等等感官对象是声、色、香、味和触。uCg中华典藏网

也有人用生命活动,uCg中华典藏网

连同一切感官活动,uCg中华典藏网

祭供由智慧点燃的、uCg中华典藏网

自我控制的瑜伽之火。(27)uCg中华典藏网

同样,有些人用财物祭供,uCg中华典藏网

用苦行祭供,用瑜伽祭供,uCg中华典藏网

一些誓言严酷的苦行者,uCg中华典藏网

用自己的学问知识祭供。(28)uCg中华典藏网

一些人注重调息,uCg中华典藏网

控制吸气和呼气,uCg中华典藏网

用吸气祭供呼气,uCg中华典藏网

用呼气祭供吸气。(29)uCg中华典藏网

注:“调息”( )是《瑜伽经》中提到的瑜伽八支之一。《弥勒奥义书》(Maitri , 6.18)中提到瑜伽六支,调息也是其中之一。uCg中华典藏网

一些人控制饮食,uCg中华典藏网

用呼吸祭供呼吸,uCg中华典藏网

所有懂得祭祀的人,uCg中华典藏网

用祭祀消除罪恶。(30)uCg中华典藏网

享受祭祀剩余的甘露,uCg中华典藏网

这些人达到永恒的梵;uCg中华典藏网

这个世界不属于不祭祀者,uCg中华典藏网

何况另一个世界?阿周那啊!(31)uCg中华典藏网

注:“甘露”( )指喝下后能长生不死的仙液。这里用以比喻祭祀后剩下的食物。其含义与3.13相同。“何况另一个世界?”可以实指不祭祀者死后不能进入天国世界,也可以喻指不祭祀者不能像祭祀者那样获得解脱。uCg中华典藏网

种种祭祀展现梵面前,uCg中华典藏网

它们全都产生于行动;uCg中华典藏网

你应该知道这一切,uCg中华典藏网

知道后,就能获得解脱。(32)uCg中华典藏网

智慧的祭祀胜于uCg中华典藏网

一切物质的祭祀;uCg中华典藏网

一切行动,阿周那啊!uCg中华典藏网

在智慧中达到圆满。(33)uCg中华典藏网

要知道,通过虔敬,uCg中华典藏网

通过询问和侍奉,uCg中华典藏网

洞悉真谛的智者,uCg中华典藏网

会把智慧教给你。(34)uCg中华典藏网

注:学生虔敬和侍奉老师,通过询问获得知识,这是印度古代传统的师生关系。uCg中华典藏网

知道了这一切,阿周那啊!uCg中华典藏网

你就不再会这样愚痴,uCg中华典藏网

就会看到所有一切众生,uCg中华典藏网

都在自我之中,在我之中。(35)uCg中华典藏网

注:这里,“自我”即阿周那的自我,“我”即黑天。“在自我之中,在我之中”,就是一切众生的自我与阿周那的自我同一,与黑天同一。uCg中华典藏网

即使你犯有罪恶,uCg中华典藏网

比一切罪人更有罪,uCg中华典藏网

只要登上智慧之船,uCg中华典藏网

就能越过一切罪恶。(36)uCg中华典藏网

正如燃烧的烈火,uCg中华典藏网

将木柴化为灰烬,uCg中华典藏网

智慧之火,阿周那啊!uCg中华典藏网

将一切行动化为灰烬。(37)uCg中华典藏网

注:行动在智慧之火中化为灰烬,也就是不执著行动成果,而将行动作为祭品,奉献给黑天。uCg中华典藏网

在这世上,哪里也找不到uCg中华典藏网

像智慧这样的净化者,uCg中华典藏网

通过瑜伽获得成功的人,uCg中华典藏网

自己在自我中找到它。(38)uCg中华典藏网

怀抱信仰,控制感官,uCg中华典藏网

专心致志,获得智慧,uCg中华典藏网

这种获得智慧的人,uCg中华典藏网

很快达到最高的平静。(39)uCg中华典藏网

没有智慧,没有信仰,uCg中华典藏网

自我怀疑,走向毁灭,uCg中华典藏网

此世、彼世和幸福,uCg中华典藏网

都不属于自我怀疑者。(40)uCg中华典藏网

用瑜伽弃绝行动,uCg中华典藏网

用智慧斩断疑惑,uCg中华典藏网

把握住自我的人,uCg中华典藏网

不会受行动束缚。(41)uCg中华典藏网

注:把握住自我,不执著行动成果,也就不受行动束缚。uCg中华典藏网

因此,用智慧之剑斩断uCg中华典藏网

自己心中无知的疑惑,uCg中华典藏网

婆罗多后裔阿周那啊!uCg中华典藏网

立足瑜伽,站起来吧!(42)uCg中华典藏网

注:本章章名为《智慧瑜伽》(Jñānayoga)。黑天讲述自己尽管是一切众生之主,不生不灭,但为了维持正法,一次又一次化身下凡。由此,黑天向阿周那传授古老的瑜伽智慧:从事行动而不执著行动成果,就能达到与梵同一,获得解脱。uCg中华典藏网

以上是吉祥的《摩诃婆罗多》中uCg中华典藏网

《毗湿摩篇》第二十六章(26)。uCg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