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瓦尔多

作者:卡尔维诺
马可瓦尔多

意大利著名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Italo Calvino)的短篇小说集,于1963年由Einaudi出版社首次出版,1983年霍顿·米夫林出版公司出版其英语第一版。马可瓦尔多亦是该小说主人公。该小说讲述了低级工人马可瓦尔多在现代工业社会中追求自然美与梦想的故事,探讨了人的存在与幸福关系的问题,指出回归自然是改善这一关系的途径,但面临重重困难的故事。

猜你喜欢的书

忏悔录

忏悔录

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卢梭的自传,记载了他自己从出生到1766年被迫离开圣彼得岛之间五十多年的生活经历。写于1781—1788年。这部自传可说是一个平民知识分子反对封建专制的不平等社会、为维护“人权”而斗争的记录。书中,卢梭满怀感情讲述自己“本性善良”,古代历史人物又给了他崇高的思想,但是,社会环境的恶浊、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关系也使他受到了沾染和损害。卢梭历数了他儿童时代寄人篱下所受到的粗暴待遇,入世后所受到的虐待,以及他耳闻目睹的种种黑暗与不平。他愤怒地揭露那个社会的“弱肉强食”、“强权即公理”以及统治阶级的丑恶与腐朽。这部自传名曰“忏悔”,实是“控诉”。另一方面,他对那些被侮辱被损害的“卑贱者”倾注了深切的同情。作者站在人性论的立场,把自己作为“人”的一个标本来进行剖析,对自我进行热烈的赞赏,表现出鲜明反封建的资产阶级个性。自传既表现了反封建的积极意义,也暴露了资产阶级个性的本质。

俨山外集[四库本]

俨山外集[四库本]

文言小说丛书。明陆深撰。三十四卷。有明嘉靖陆楫刊本。此集包括《传疑录》二卷、《河汾燕间录》二卷、 《春风堂随笔》一卷、 《知命录》一卷、《金台纪闻》二卷、 《愿丰堂漫书》一卷、 《溪山余话》一卷、《玉堂漫笔》三卷、 《停骖录》一卷、《续停骖录》三卷、《豫章漫抄》四卷、 《中和堂随笔》二卷、《史通会要》三卷、《春雨堂杂钞》一卷、 《同异抄》二卷、《蜀都杂抄》一卷、《古奇器录》一卷、 《书辑》三卷、 《南巡日录》一卷、《大驾北还录》一卷、《淮封日记》一卷、《南迁日记》一卷、《科场条贯》一卷、《平北录》一卷。其中《史通会要》摭刘知几《史通》之精华,概括排纂,分门别类,而采诸家之论以佐之,为史学著作。 《同异录》采择古人嘉言,撮其大略,分“典常”、“论述”上下二篇,进呈皇帝作治理国家的参考。 《书辑》论书法艺术。其他各集都是订证经典,综述见闻,杂论事理,大部分具有史料价值,也有一些传闻异事,具有小说的色彩。此书各集还分别被辑入广百川学海、宝颜堂秘笈、丛书集成、纪录汇编、续说郛、古今说部丛书、五朝小说等笔记小说丛书。

樊川文集

樊川文集

诗文集。唐杜牧撰。二十卷,外集一卷,别集一卷。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太和进士。曾在江西、宣歙等地节度使幕中任幕僚,后又任黄州、池州、睦州、湖州刺史,官至中书舍人。后人称“小杜”。有经邦济世抱负与忧国忧民情怀,其古诗多反映这类内容。在七言绝句创作上有独特成就,其七绝或咏史,或抒情,或写景,无不俊逸脱俗,爽朗清新。创作有多方面成就。诗文俱佳,诗成就尤高。诗多律体、绝句。内容有以论政、强兵、反佛来阐述其主张,表达削平藩镇势力,平治天下的雄心。有表达诗人意气抱负及感伤时事的。古体诗题材广泛,笔力峭健。

天仙正理直论增注

天仙正理直论增注

明伍守阳撰。守阳又与其堂弟伍守虚共注之。一卷, 分为九章。卷前有《道原浅说》一篇明“人所以得生之理”及养生炼丹之道。正文九章,即: (1)《先天后天二气直论》,明丹道只用先天,忌用后天;(2)《药物直论》;(3)《鼎器直论》;(4)《火候直论》;(5)《炼己直论》;(6)《筑基直论》;(7)《炼药直论》;(8)《伏气直论》;(9)《胎息直论》。此书于天仙至正之玄理, 明显直切地加以论述,系统地介绍伍柳派内丹修炼之法,谓使人无所疑惑,豁然明丹道之真谛,故称“正理直论”。收入《道藏辑要》毕集及《道藏精华录》中。

鲠直张千替杀妻

鲠直张千替杀妻

一作“刎头张千替杀妻”。简名《替杀妻》。杂剧剧本。元无名氏作。四折一楔子,末本。剧写屠户张千与员外结拜为兄弟。员外离家西去索钱。半年后,张千与其母、义嫂扫祭祖坟时,嫂支开张母,勾引张千。张佯许待回家。嫂归家备酒以待张,恰员外归,便灌醉员外,要张千杀之,张不肯。嫂自持刀欲杀员外,反被张夺刀杀死。郑州官府判员外杀妻之罪,解赴开封府。府尹包拯觉案有疑,恰张千前来自首,陈述杀人缘由。刑场上,张千临刑前嘱托员外为赡养老母。有《元刊杂剧三十种》本,宾白不全。《元曲选外编》据以重印。

显扬圣教论

显扬圣教论

梵名Prakaran!a^ryava^ca^ -s/a^stra 。凡二十卷。又称总苞众义论、广苞众义论、显扬论。印度无著造,唐代玄奘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本论为显扬瑜伽师地论要义之最著者,古称瑜伽论十支之一;为唯识宗十一论之一,成唯识论之所依。本书凡十一品:(一)摄事品,(二)摄净义品,(三)成善巧品,(四)成无常品,(五 )成苦品,(六)成空品,(七)成无性品,(八)成现观品,(九)成瑜伽品,(十)成不思议品,(十一)摄胜决择品。共有二百五十二颂半,卷末附录显扬圣教论颂一卷。另有注释书显扬疏一卷(唐代窥基)、显扬论疏八卷(新罗璟兴)等,然皆已不传。此外,由于玄奘将显扬论与显扬圣教论颂分别译出,以致引起学界对于论、颂之作者是否为同一人之议论。日本学者宇井伯寿主张显扬论为世亲所作,显扬圣教论颂方为无著所作。其所提论点之一,谓南朝陈代真谛所译之三无性论相当于显扬论中成无性品之长行释文,而三无性论与同为真谛所译之转识论,皆属于无相论之一部分,又转识论为世亲三十唯识颂之同本异译,故知无相论为世亲所作;复由此推知显扬论当为世亲之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