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家庭
作者:巴尔扎克
《双重家庭》原题名《贞洁的女人》。一八三〇年在玛门、德洛奈-瓦莱版《私人生活场景》两卷集第二卷中首次发表。一八三五、一八三七年分别收入《十九世纪风俗研究》和《社会研究》,曾易名《双户人家》。一八四二年收入菲讷版《人间喜剧》第一卷,定名为《双重家庭》,属“私人生活场景”。篇末的写作日期,最初为“一八三〇年二月—三月”,后改为“一八三〇年二月—一八四二年一月”。一个虔诚、盲目的女信徒,毁灭了自己的幸福,也毁灭了丈夫的幸福;毁灭了自己的家庭,也毁灭了别人的家庭。——《双重家庭》尖锐地抨击了狂热的宗教信仰。巴尔扎克自称在宗教与王权这两种“永恒的真理”的照耀下写作,但他并不是虔信宗教,而是主张用宗教来淳化风俗、遏制情欲和医治社会的弊端,至于扼杀人类感情的假虔诚则一向是他嘲讽批判的对象。这个中篇犀利地指出宗教狂热实质上是出于自私的目的,它非但不能给人类造福,反而会酿成人间的悲剧;同时也指出婚姻的不慎,会给家庭生活带来多么严重的后果,而在婚外寻得的幸福又是多么短暂和脆弱。
猜你喜欢的书
汉魏六朝专家文研究
汉魏六朝专家文研究,为刘叔申先生晚年讲稿,由罗常培先生笔记。此书析论精微,每发一义,启示无穷。内容除总论外,重要的篇章有:论各家文章与经史子之关系、汉魏六朝之写实文学等。
金薤琳琅
二十卷。著录。明代都穆撰。穆(1458—1525年),字玄敬,吴县(今属江苏)人。弘治己末进士,援工部主事,历礼部郎中,加太仆少卿。一生好学不辍,搜访金石遗文。是编取金石文字,搜集编次,各为辨证;计周刻二、秦刻六,汉刻二十三、隋刻五、唐刻二十七,凡六十三。对于古碑都录其原文,其剥落不完者,取洪适隶释补之。所录碑刻,皆收载全文,有今天已不能见到者,对碑刻书法研究者颇有参考价值。有《四库全书》本。
红楼幻梦
一名《幻梦奇缘》。长篇小说。清花月痴人撰。二十四回。作者真实姓名不详。此书为曹雪芹《红楼梦》续书之一。成书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作者深疾《红楼梦》“欢洽之情太少,愁绪之情苦多”,因而“摭其奇梦之未及者,幻而出之”,又演出一场“幻梦”,目的在“使世人破涕为欢,开颜作笑。”小说从黛玉复生写起,叙宝玉、黛玉成亲,宝玉与贾兰中举,黛玉得见亲兄弟琼玉,宝玉、琼玉中状元,柳湘莲与妙玉成婚,晴雯复生, 宝玉做官,黛玉生公子,红楼繁盛。诸多情节,统写入梦境之中。环境与细节描写,多有细致、铺陈之处,语言力摹曹雪芹风格,有乱真功力。此书可见《红楼梦》影响之深。不仅有文学价值,亦有认识清代社会风俗、世态之社会价值。有道光间刻本,一九八八年春风文艺出版社杨爱群校点本。
重治毗尼事义集要
《重治毗尼事义集要》,律学著述。清顺治七年(1650)智旭录释。十八卷。内容包括:四分戒本、总辨羯磨法、比丘尼戒及四分律藏大小持戒犍度略释。书首除序文外,还有《原序》、《原跋》、《总问辨》、《提纲》、《律藏总目》等。书尾有跋文。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当来变经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说当来坏法事,增一至五,并示修持要法。
旧城喻经
佛说旧城喻经。一卷,宋法贤译。与佛说缘起圣道经,佛说贝多树下思惟十二因缘同本。说十二因缘之观法。或逆或顺,观十二因缘,如行旧道达旧城,因以为经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