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阴符天机经

阴符天机经

阴符天机经,原不题撰人,盖为唐人所作。《通志•艺文略》着录《阴符天机经》一卷,即是书。今本收入《云笈七签》卷十五,又载《正统道藏》太清部。篇首叙文称:「圣人将欲施为,必先观天道之盈虚,后执而行之,举事应机,则无遗策。」是为全篇要旨。正文分十九节,诠释《阴符经》名词经义。谓圣人洽国用兵处世,皆应以心统物,细察天人之兆,把握进退之时,顺从阴阳相胜、刚柔变化之道,以立于不败之地。书中颇引《易传》、《老子》及孔明、太公注《阴符》之语,文字简明流畅、条理清晰。

午溪集

午溪集

元诗别集。10卷。陈镒撰。《四库全书》曾据编修汪如藻家藏本编入别集类。陈镒曾筑室于午溪之上,并题名为“绿猗堂”,故将诗集题作《午溪集》。本集的传本较少见,除《四库全书》本(收入《四库全书珍本初集》),还有几种清抄善本。卷首为元至正二年(1342)黄溍序,至正三年张翥序,孙炎序,孔旸序,至正十六年刘基序。据《四库全书总目》介绍,卷首还应有刘基、孔旸手柬各1通,但今本未收。卷1—2为五言古诗,卷3—4为五言律诗、五言绝句,卷5为七言古诗,卷6—8为七言律诗,卷9—10为七言绝句。《四库全书总目》曾引刘基书信中的意见,批评道:“今观其集,诚不无稍伤冗蔓,尚少简汰,则基言为能中其病。”陈镒诗篇显然受到晚唐影响,风骨纤弱。但统观全集,清辞丽句仍然时时可见。集中应酬之作较多,水平较低,语意多有重复之处,在很大程序上降低了《午溪集》的艺术水准。

极玄集

极玄集

诗总集。唐姚合编。原编一卷,南宋后析作二卷。录唐王维、祖咏及大历以下共二十一家诗一百首(今本实为九十九首),序称“此皆诗家射雕手也,合于众集中更选其极玄者”。所选多五律,尤以钱起、郎士元、耿湋、司空曙、皇甫冉数家居数量之首,显然偏于大历才子清隽一路诗风,故明胡震亨谓其“颇与高(仲武)合,大指并较殷(璠)殊”(《唐音癸签》)。但所录作品皆精当,唐韦庄称其“已尽精微”(《又玄集序》),《四库全书总目》亦言其“特有鉴裁”。二卷本诗人名下附小传,南宋以后人所加,各各标明其字、里贯、登科年及简要仕历,有为他书失载及互异者,所谓“总集之兼具小传,实自此始,亦足以资考证也”(《四库全书总目》)。今传一卷本,有明毛氏汲古阁影宋抄本,较接近原貌。汲古阁刻本及嘉靖、万历间多种明刻本皆作二卷,1958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唐人选唐诗十种》据汲古阁刻本印行。另明邵重生有《极玄集参》二卷,万历刻本;清康熙间王士禛有《极玄集选》一卷,辑入其所编《十种唐诗选》。

吴光禄使闽奏稿选录

吴光禄使闽奏稿选录

本书不分卷,吴赞诚撰。赞诚字存甫,安徽庐江人。清咸丰元年,由拔贡朝考知县。光绪二年,以三品京堂继丁日昌督办福建船政。四年四月,兼署福建巡抚;十月,转光禄寺卿,仍留署任。旋辞署抚篆,留办船政。在使闽期间,尝两渡台湾办理「开山抚番」事宜。殁后遗有「吴光禄使闽奏稿汇存」三卷,各卷分别题曰「船政奏事各折」、「台湾奏事各折」及「陈病状辞任各折」。日本国立京都大学图书馆藏有此书,「选录」影摄其中卷二、卷三部分,整理排印。「台湾奏事各折」有折片十三篇,起自光绪三年四月,迄于四年十一月;「陈病状辞任各折」有折八篇,起于光绪四年五月、迄于五年八月,亦多涉在台情形。此外,书后另刊有「卞制军奏议选录」十三折片,作为「附录」。按仪征卞宝第(字颂臣,号娱园)先于同治七年廷福建巡抚,旋奉母终养。至光绪七年,复拜湘抚之命;十二年三月,擢升闽浙总督。所录十三折片中,一篇系在闽怃时奏给同治六年分台、澎各营俸饷事宜,一篇系在湘抚后期奏覆查抄台湾道刘璈财产之折;余均为在闽浙总督任内奏报台湾核销及人事有关等折片。卞氏另撰有「闽峤輶轩录」,其中涉及台湾府部分,已摘刊于第二一六种「台湾与地汇钞」;

帝范

帝范

四卷。唐太宗李世民撰。书成于贞观二十二年 (649)。论为君持身治国之道。以为尧舜之道、周孔之教为治国之本。贞观末年太宗以此书赐其子李治(高宗),曰:“此十二条者,帝王之大纲也”,“修身治国备在其中”(《帝范·后序》)。《旧唐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皆云四卷。晁公武《读书志》仅载六篇。陈振孙《书录解题》曰一卷。此本载《永乐大典》中,共十二篇,首尾完整。是书于南宋时已佚其半,至元乃复得旧本,故明初转有全文。曰:《君体》、《建亲》、《求贤》、《审官》、《纳谏》、《去谗》、《诫盈》、《崇俭》、《赏罚》、《务农》、《阅武》、《崇文》十二篇。贾行注和韦公肃注,并佚。注文疑出于元人之手。日本有传本。大抵本文以日本传本为佳,注文以四库馆臣辑本为上,亦互有补充。有 《武英殿聚珍版丛书》、《知不足斋丛书》本。《粤雅堂丛书》三编本据日本传本刊。

毗婆尸佛经

毗婆尸佛经

二卷,赵宋法天译,佛为苾刍说过去毗婆尸佛四门游观,出家转法轮之事,与长阿含大本缘经之后分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