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静的顿河

作者:肖洛霍夫
静静的顿河

当代最著名的俄罗斯作家之一肖洛霍夫的代表作。这部长篇小说反映了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前夕到1922年苏联国内革命战争结束这个俄国历史新旧交替时期中的重大事件和顿河地区哥萨克人的生活、斗争,着力抒写哥萨克在历史大动荡、大转折时刻所经历的曲折道路,描摹了哥萨克独特的风土人情及其各个阶层的变化。主人公葛利高里是个热爱劳动、热爱自由,对爱情忠贞不渝的中农,在他身上既有着粗犷、勇武的哥萨克的特点,又有着注重实际利益、狭隘偏见、在政治上左右摇摆的农民的个性。在革命战争中,从一个营垒投入另一个营垒,反复寻找所谓正确出路。他处在历史事件的急流当中,同各种社会力量的代表人物,不论是布尔什维克、革命哥萨克、还是白军军官、反动将领,都发生了冲突,在人生的歧路上徘徊,乃至沦落为匪,最后怀着痛苦绝望的心情回到已经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的家乡。作家揭露了长期统治着顿河哥萨克的反动、腐朽的旧制度与旧势力,并表现其必然灭亡,同时又刻画了哥萨克人独具的率真、剽悍、富有生命活力的性格。在描绘顿河地区建立和巩固苏维埃政权的过程中,他一方面歌颂了布尔什维克和革命哥萨克的高尚品质,一方面也深刻表现了革命队伍中过火行为和政策错误引起的严重后果,表明了作

肖洛霍夫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浮生梦

浮生梦

小说以康沃尔郡的庄园为人物活动的主要舞台。庄园主安布鲁斯·艾什利因病出国作短期休养旅行,在意大利邂逅孀居的表姐瑞秋,双双坠入爱河,并很快结婚。消息传到庄园,替他管理庄园的菲利普自幼失去双亲,是堂兄安布鲁斯将其抚养大,安布鲁斯是他的监护人、教师,是他的兄长,又像他的父亲,甚至是他的整个世界。在实际生活中,安布鲁斯也把菲利普视为农庄的继承人,安布鲁斯的死去对菲利普是一个巨大的打击。随后,瑞秋来到这个庄园,她的来因未明,之后发生一系列的事把故事推上高潮…

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

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弗里吉亚人。据希腊历史家希罗多德记载,他原是萨摩斯岛雅德蒙的奴隶,善讲寓言故事,讽刺权贵,后被德尔斐人杀害。现在流传的《伊索寓言》是后人根据拜占廷僧侣普拉努得斯搜集的寓言及以后陆续发现的古希腊寓言传抄本编订的。《伊索寓言》有三、四百个小故事,多是动物故事,通过描写动物之间的关系来表现当时的社会关系,这主要是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之间的不平等关系。作者谴责社会上人压迫人的现象,号召受欺负的人团结起来对恶人进行斗争,如在《狼与小羊》、《狮子与野驴》等故事中,作者用豺狼、狮子这样凶猛的动物比拟人间贪婪残暴的统治者, 抨击他们虐害弱小的寓意不言而喻;《农夫与蛇》这个故事是劝戒人们不要对敌人仁慈;《狗和公鸡与狐狸》不光阐明害人终害己的道理,还告诉人们要善于运用智慧去战胜敌人。《伊索寓言》中有些故事还总结了古代希腊人民的生活经验,如:跟那些遇到危险就把朋友抛弃不顾的人打交道,要多加小心的故事《旅行者和熊》、朋友不和就给敌人可乘之机的故事《狮子和公牛》等等。其中还有不少故事长期以来被后人引用,发人深省,启迪智慧,如《龟兔赛跑》、《狐狸与葡萄》等。当然,《伊索寓言》中也有一些消极的东西,如宣传乐天知足的《说马幸福的驴子》、向强者妥协的《芦苇和橄榄树》等故事。这些寓言反映的是奴隶和下层平民中落后的意识,有的则是后人收集时混入的,带有剥削阶级思想的影响。伊索寓言,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对法国的拉封丹、德国的莱辛、俄国的克雷洛夫都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耶稣会传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传入中国,金尼阁口述的译本《况义》在1625年刊行,收有寓言22则;1840年出版的《意拾蒙引》,收寓言81则;此后又有不同的中译本相继问世。

康熙德州志

康熙德州志

十卷。清金祖彭修,程先贞纂。金祖彭字大年,江苏吴县(今苏州)人,康熙初年以恩荫任德州知州。程先贞字正夫,州人,工部员外郎。著有《德州文搜》、《德州诗搜》等。德州志,创修于明万历四年(1576)知州唐文华,此志为二修。金祖彭在其序中曰:“旧志迄今已九十余年,典故多漏缺,其间贤才蔚起,节烈之挺生,科名之踵武,皆泯而无征。况鼎革以后,凡兵屯、地亩、力役之制,一切更新,乌可弗记。”金祖彭掌德州,正逢朝廷有纂修方志之命,乃搜罗故实,重修州志,唯此书之成,除依据万历唐文华旧志外,还取林于程先贞的志草十篇。程先贞殁后,金祖彭奉敕修志,即以旧志为典则,以程先贞志草为资材,历时近半年,新志成。《德州志》康熙十二年(1673)刻本。全书十卷,分为:卷一封域志;卷二建置志;卷三赋役志;卷四学政志;卷五祀典志;卷六兵卫志;卷七秩官志;卷八人物志;卷九选举志;卷十纪事志。此志取材新颖别致,内容丰富,其卷末创置纪事志,详细记载明代州事和李自成部将在德州境内的活动情况,可供研究明清史参考。然美中不足的是,该志详古略今。

女科折衷纂要

女科折衷纂要

妇产科著作。清凌德撰,凌晓五鉴定,凌永言校。不分卷。德字嘉六,号蛰庵,吴兴(今浙江湖州)人。以妇科名于时。著有《麻痧专治初编》、《蛰庵医话》、《麻痘初编》、《温热类编》 等书。本书博采诸家之说,论述妇科诸症,分类编撰,成书于光绪十八年(1892)。全书约三万字。分为调经、虚劳、胎产、临产、杂证、产后6门。调经门中有总论、精血论、养血论等22篇;虚劳门中有冷劳、骨蒸劳等4篇;胎前门中有总论、胎前调理法、胎前用药法等22篇。凡79篇。凌氏论述胎产经带诸疾重视养气血、扶脾胃,条分缕析、纲目分明。现存《三三医书》本。

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山伯与祝英台

本书于1953年8月开始动笔,1954年1月1日开始于香港《大公报》连载。美丽少女祝英台假扮男妆。来到寒山寺。遇到梁山伯,同窗三载,感情挚深。因父亲得病,祝英台要回家。梁山伯十八里相送。英台表露自己女儿身,梁山伯甚为惊讶,互表爱慕之情。英台被嫁给马文才,英台不从,与梁山伯密会,倾诉衷肠。马家迎亲时。英台来到梁山伯坟前,悲痛欲绝,出人意料的事情出现……

群书治要译注

群书治要译注

一称《群书理要》。唐魏征、虞世南、褚遂良、萧德言等编。五十卷。书成于贞观五年(631)。太宗李世民欲览前代得失,因命辑录经史诸子有关治道政术者,纂成此编。叙自传说中的五帝至晋历代帝王兴衰事迹,旨在阐明兴邦治国要义。包括经书十卷,十二种;史书二十卷,八种;子书二十卷,四十七种。所本诸书多属唐初善本,有裨校勘。内收《晋书》二卷,为十八家晋史遗文,尤为珍贵。桓谭、崔寔、仲长统、袁准、蒋济、桓范政论,亦赖本书得存梗概。国内久无传本。今本系本日本宽政、天明、尾张诸本刊出,缺卷四、十三、二十共三卷。有《四部丛刊》本等。此为译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