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洛霍夫

肖洛霍夫
  • 姓名:肖洛霍夫
  • 全名:米哈依尔·肖洛霍夫
  • 性别:
  • 国籍:俄罗斯
  • 出生地:顿河边维申斯卡亚镇
  • 出生日期:1905年5月24日
  • 逝世日期:1984年2月21日
  • 民族族群:

米哈依尔·肖洛霍夫(Михаил А Шолохов 1905年5月24日-1984年2月21日),俄罗斯作家。生于顿河边维申斯卡亚镇。1920年顿河建立革命政权后,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亲身参加过剿匪战斗。斗争生活使他迅速成熟,也为他后来的创作积累了素材。1922年到莫斯科。一边工作,一边读书,并开始创作活动。同年加入莫斯科共青团作家和诗人的文学团体“青年近卫军”。1924年发表第一部短篇小说《胎记》,年底加入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联合会(“拉普”),成为专业作家。1925年返回故乡,潜心写作。翌年出版短篇小说集《顿河故事》、《浅蓝的原野》。小说以顿河地区的国内战争和建立苏维埃政权的斗争为素材,揭示了国内战争时期哥萨克内部阶级冲突的尖锐性和悲剧性。严酷的阶级斗争使各个阶层乃至家庭都划分为对立的两个营垒。在《胎记》里,匪帮头子砍死了自己18岁的当红军的儿子。《蛀孔》里,隐藏余粮的富农父亲和大儿子亲手杀害了打算揭发他们的小儿子。《看瓜田的人》里,父亲活活打死给红军俘虏送面包的母亲,弟弟为了救当红军受了伤的哥哥,亲手砍死来搜查哥哥的父亲。作品真实、深刻的揭示出这场大搏斗的急骤性和严峻性。虽然作者偏重于事件的戏剧性、悲剧性,但也塑造了一些性格鲜明的形象,显示了青年作家的才华和深刻的洞察力,也带有自然主义倾向和土语方言使用过多的毛病。1926年开始创作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小说描绘了1912年到1922年间的两次革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两次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国内战争)中的重大历史事件,描绘了顿河哥萨克在这10年间的动荡生活。小说通过对主人翁葛利高里·麦列霍夫勇敢顽强、热爱劳动、热爱自由、忠于爱情的性格的描写,通过对他的生活道路的描述,反映出哥萨克独特的风土人情,和广大哥萨克在复杂的历史转折关头经历的曲折道路。这部长篇小说场景宏伟,画面生动;气势雄浑的战争、革命场面与细腻恬静的生活画面交织在一起,众多人物的独特命运在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中得到深刻的描述。虽然小说主人公麦列霍夫在苏联曾经引起多次激烈的争论,但这部小说在20至30年代的苏联文学中,独树一帜,使作者获得了广泛的声誉。1930年,在苏联农业集体化的过程中写出长篇小说《被开垦的处女地》第一部,1932年在《新世界》杂志上发表。小说第二部手稿二次大战前已经写完,毁于战火,50年代初作家重新创作第二部,1955年开始在报刊上发表,1960年全书最后完成,获得1960年度列宁奖金。小说描写了顿河格列米雅奇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疾风暴雨般的历史变革,反映了贫农、中农和富农、潜藏的反革命分子两个营垒之间的错综复杂的斗争,表现了农民尤其是中农从个体经济走向集体经济的痛苦的转变过程。卫国战争期间在前线任军事记者,写了许多随笔和短篇小说。1943年开始发表反映卫国战争的长篇小说《他们为祖国而战》的部分篇章,全书未完成。1957年发表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描写主人公索科洛夫在战争中遭受的沉重的痛苦,和他的刚毅顽强的精神,表现人在战争中的艰难历程和战争给人的命运造成的悲剧。小说受到苏联文学评论界的高度重视并引起争论。1930年加入苏联共产党,1934年当选苏联作家协会理事,多年任该协会书记处书记,1939年当选苏联科学院院士,1961年成为苏共中央委员,是历届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荣获过五枚列宁勋章和苏联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196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金。

肖洛霍夫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大瑟尔

大瑟尔

本书是凯鲁亚克后期的半自传体小说,主人公杜洛兹是一位作家,是“垮掉的一代”所崇拜的偶像。他受邀去加利福利亚的海滨胜地大瑟尔度假,希望能亲近大自然并远离那些狂热的崇拜者。可事与愿违,他看到的大自然让他有压迫感,他甚至幻想海浪拍击堤岸的声音是对他种种罪恶的抨击。酗酒过度的杜洛兹在经历一番疯狂的风流韵事之后,精神几近崩溃,这也使他对垮掉派的理想落败进行痛苦的反思。

玉机微义

玉机微义

五十卷。明徐用诚撰。刘纯续增。徐用诚名彦纯,字用诚,会稽 (今浙江绍兴)人。学术上宗朱震亨,兼采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王海藏等诸家医说。精于医术,擅长本草,著有《本草发挥》等书。刘纯,字宗厚 (一作景厚),为当时名医,祖籍淮南,洪武中移居咸宁(今陕西西安一带)。著有《医经小学》、《伤寒治例》等书。此书徐氏原撰于洪武元年 (1368),题名 《医学折衷》,立论以 《内经》为宗,同时亦兼采张仲景、王叔和、巢元方诸家之论,尤参考金元医家刘河间、李东垣、朱震亨之说,并以朱氏之论为准。刘纯其后又增补若干病证,对原书中诸证亦有所附论,并改其名为 《玉机微义》,成书于洪武二十九年(1396)。卷一至卷七分列中风、痿证、伤风、痰饮、滞下、泄泻、疟七门。卷八至卷三十三分列咳嗽、热、火、暑、湿、燥、寒、疮疡、气、血、内伤、虚损、积聚、消渴、水气、脚气、诸疝、反胃、胀满、喉痹、淋秘、眼目、牙齿、腰疼、腹痛、心痛二十六门。卷三十四至卷四十三分列头痛、头眩、咳逆、痞满、吐酸、痉、疠风、风痫、破伤风、损伤十门。卷四十四至卷五十分列斑疹、黄疸、霍乱、厥、痹、妇人、小儿七门。共五十门。其中卷一至卷七,卷三十四至卷四十三为徐氏原撰内容,卷八至卷三十三,卷四十四至卷五十为刘氏增补内容。搜罗广泛,以内科杂病为主,亦涉及外、妇、儿、五官等诸科。论述精详,旁征博引,颇有学术价值。卷八至卷五十为刘氏续增内容,共三十三门,与徐氏同出一辙。为后人所重视。有明初刻本、正统四年(1439)姑苏陈有戒刊本、日本宽文四年(1664)刊本、《四库全书》本。

牛郎织女传

牛郎织女传

全名《新刻全像牛郎织女传》。白话小说。明朱名世编。四卷不分回。描述牛郎织女的故事。小说据民间传说繁衍而成。叙金童与天孙织女互相爱慕。玉帝得知要斩金童,太上老君保奏金童下凡,托生到牛员外家为次子,名牛金郎。令天孙织女到云锦宫织锦。金郎年幼父母去世,常受嫂嫂马氏毒打折磨。太白金星奏知玉帝,准命牛金星下凡为牛陪伴金郎。牛能言,祸事皆赖以告知,使金郎躲过灾难。金郎依牛言和兄嫂分家,十三岁升天,在天河遇见织女,二人倾诉旧情,玉帝赐二人成婚。他们婚后只恋夫妻之情,忘却天职,玉帝大怒,擒拿后欲斩。后又改令金童在河西天将行宫内,织女在河东云锦宫工织,二人不得相会。由于太白金星请太上老君讲情,方允逢七月七日相会一次。存明万历书林余成章刊本,上图下文,题“儒林太仪朱名世编”。上海大观书局石印本题书名为“新编神怪小说牛郎织女”,十二回。

重编天台诸文类集

重编天台诸文类集

重编天台诸文类集,卷十,宋如吉编。

净土绀珠

净土绀珠

净土绀珠,一卷,清德真辑并序,露莲居士序,刘烨跋。

六门教授习定论

六门教授习定论

全一卷。又作习定论。印度大乘宗经论部。无著菩萨颂,世亲菩萨释,唐代义净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一册。据开元释教录卷九载,本论于武后长安三年(703)十月在西明寺译出,系简要叙述当代瑜伽系禅观之内容,明以六门修习禅定,而得世出世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