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顿红宅之谜
作者:米尔恩章节列表
升序↑- 第一章 史蒂文斯太太吓坏了
- 第二章 吉林汉姆先生坐错了站
- 第三章 两个男人和一具尸体
- 第四章 来自澳大利亚的兄弟
- 第五章 吉林汉姆先生的新职业
- 第六章 里面,还是外面?
- 第七章 绅士的画像
- 第八章 “华生,你要一起来吗?”
- 第九章 打一场槌球比赛吧
- 第十章 吉林汉姆先生说胡话
- 第十一章 西奥多·厄舍尔神父
- 第十二章 墙上的阴影
- 第十三章 打开的窗子
- 第十四章 贝弗利先生是个好演员
- 第十五章 诺伯莉夫人向吉林汉姆先生倾诉衷肠
- 第十六章 为晚上的行动做好准备
- 第十七章 贝弗利先生下水
- 第十八章 猜测
- 第十九章 审讯
- 第二十章 机智的贝弗利先生
- 第二十一章 凯莱的自白书
- 第二十二章 贝弗利先生继续向前
米尔恩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范太史集
五十五卷。宋范祖禹 (1041—1098)撰。范祖禹,字淳甫,一字梦得,成都华阳(今四川双流县)人。祖禹少孤,由叔祖范镇抚养,闭门读书。后举进士甲科。曾从司马光在洛阳编修《资治通鉴》达十五年之久。书成,司马光荐为秘书省正字。王安石颇爱重之。哲宗时,官至礼部侍郎。后因上疏反对绍述新法,力阻章惇为相,被贬为武安军节度副使、昭州别驾,安置永州、贺州,又徙宾州、化州,不久病卒。祖禹平生作文,不下数十万言。史称“其开陈治道,区别邪正,辨释事宜,平易明白,洞见底蕴。其疏类皆湛深经术,练达事物,深有裨于献纳。”著有《唐鉴》十二卷、《帝学》八卷、《仁宗正典》六卷,而《唐鉴》深明唐三百年治乱,深受学者敬重,视他为“唐鉴公”。此集全名《太史范公文集》,为五十五卷,另有十八卷本,为明人程敏政从秘阁借阅本集抄成。《宋史·艺文志》、《直斋书录解题》均作五十五卷。其中诗为三卷、表章札子九卷、奏议十四卷、墓志铭及石记为十七卷。《朱子语录》称:“范淳甫文字纯粹,下一个字,便是合当下一个字,东坡所以服他。”又曰:“四六语佳,莫如范淳甫。”本集有清钞本数种,常见为《四库全书珍本初集》影印本。
上清太上九真中经绛生神丹诀
早期上清派经典,约出于南北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经系《九真中经》传本之一,其内容与《上清太上帝君九真中经》颇有不同。但《无上秘要》卷十八引《洞真九真中经》,其文见于本书,可证本书应出于南北朝。全书共收入五篇道法。第一篇(篇名残缺),言存思太素五神及二十四神之法,修行此法可辟灾升仙。 第二篇《太上真人招五辰于洞房籍飞魂于六合隐存秘道》,言存思招降五大行星之神入身养魂制魄之法,以及存思日月之象于身中「魂房六合之府」之法,修行此二法可致神仙来迎。 第三篇《太上回元隐道消除罪内篇》,言存思北斗七星之神以解脱罪愆之法。 第四篇《太上九真帝君九阴混合纵景万化隐天经》,言存思帝君九阴(北斗九星女神)及五大行星之神,化形隐景,上登玉清之法。 第五篇《太上玉晨郁仪奔日赤景玉文结璘奔月黄景玉章》,言存思日中五帝、月中五夫人等神灵,飞奔日月之法。以上各篇道法皆以存神为主。
流亡
现代长篇小说。洪灵菲著。上海现代书局1928年4月初版。收作者《自叙》和《自诗》各1篇。小说描写大革命时期一群青年革命者的斗争活动和爱情生活。主人公沈之菲是M党党部的重要人员。M党发生内讧,旧势力大举抓捕激进的新派人物,沈之菲带着女友黄曼曼仓皇逃到T村斋寺附近的一间藏棺古屋,并在危亡之际结为生死伴侣。不久,他们双双来到H港,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后被密探发现而被捕。在狱中,他们受尽折磨,但牢记中山先生的教导,坚贞不屈。两天后他们被驱逐出境,押送回S埠。沈之菲与黄曼曼约定在最短的时间里逃往海外,但却受到了家庭的阻挠。父亲不允许他“牺牲家庭去革命”,前来约他的黄曼曼则遭到他父亲的粗暴阻挡。沈之菲不得不只身外出流亡。他先到新加坡,因生活无着,前途无望而转道暹逻,但那里的环境十分险恶,到处逮捕进步人士,沈之菲无所作为,过了十几天流浪生活。革命的愿望终于驱使他回到故国,但国内正值革命低潮。沈之菲只好回到故乡。不断的挫折和死水一般的生活使他徘徊在沉沦与革命的十字路口,父亲的讽刺又使他感到非常苦闷和气愤。这时,黄曼曼从北京来信,诉说了思念之情,并鼓励他继续奋斗,沈之菲热血沸腾,决心“为着人类寻求永远的光明”,踏上新的“流亡的征途”。作品描写了主人公在流亡生涯中遭受的苦难,赞扬了革命者的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不折不挠的斗争精神。作品格调高昂,富有斗争气息,但描写不够细腻。
洛阳豪客
王度庐作品大系武侠卷第二辑之一。清朝末年,豪门小姐苏小琴容貌出众,武功超群,因打退“鲁家五虎”而名扬洛阳。江南美少年李剑豪男扮女装到苏家避难,二人情同“姐妹”。不久真相识破,“姐妹”成为恋人。但又因江湖恩怨,情人又成冤家,酿出场悲剧。
衡曲麈谭
古典戏曲论著。1卷。明人张琦著。这部论著分为“填词训”、“作家偶评”、“曲谱辨”、“情痴寤言”4个部分。张琦认为“曲也者,达其心而为言者也”,“传奇之曲,与散套异”。在“填词训”里,他着重论述了散套填词的注意事项。在“作家偶评”里,他对明散曲和传奇作家的成就和风格分别进行了评说,其中不乏高论。如其论汤显祖《牡丹亭》剧:“上薄风骚,下夺屈宋,可与实甫《西厢》交胜。”可谓独具只眼。在“曲谱辨”里,他提出“专在平仄间究心,乃学之而陋焉者”。亦可谓高见。《衡曲麈谭》原附于《吴骚合集》卷首,有明刻本、《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本,又有《读曲丛刊》、《曲苑》本。《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以《读曲丛刊》本为底本,将《衡曲麈谭》点校辑入第4册。
周官集传
十六卷。元毛应龙撰。毛应龙生平始末不得详知。据张萱《内阁书目》记载,应龙字介石,豫章(今江西南昌)人,大德间当官澧州教授。《周官集传》各家着录均为二十四部,原书久佚,清修《四库全书》,馆臣自《永乐大典》中辑出。《天官》、《春官》、《秋官》、《冬官》完整,仅缺《地官》、《夏官》,每官四卷,应为二十四卷,实录为十六卷。《周官集传》是采集前代诸家研究《周礼》学说的着作。此书对诸家训释,引据广博,对郑锷《解义》、徐氏《音辨》、欧阳谦之说所采尤多。对出自自己的观点则以题“应龙曰”相区别。其中亦有沿袭误说,未考古义者,如解“钟师掌金奏以钟鼓奏九夏”,汉杜子春、郑玄皆以“九夏”为乐曲,毛应龙不引,而独引欧阳谦误说。又如解“甸祝禂性”、“栗氏为鬴”,毛应龙皆有谬执旧文,疏于考核,疑古义过甚之疵。书中对“冕服车旗制度”、“亩祧昭穆之制”、“司尊彝之六尊六彝”、“司几筵之五几五席”、“方弓义弓之异名”、“正岁正月并用”诸事,条例引证,颇为明晰。《周官集传》对搜集挖掘《周礼》研究作出很大贡献,其中博录宋以来诸家散失之说,尤为宝贵。元代学者研究《周礼》,所存仅此一书最为完整。《周官集传》,在《周礼》研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除《周官集传》之外,毛应龙另有《周官或问》五卷,《永乐大典》将其附于《集传》之后,但所存仅《天官》十九条、《春官》十四条、《秋官》、《冬官》各一条,篇幅寥寥,不能另成一卷,《四库全书》录《集传》时遂附于各传之下。《周官集传》版本有:江西刊本;路氏钞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