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孩子
作者:蒙台梭利
作者蒙台梭利。本书讲述了了解孩子特性及更充分激励他们潜能的方法。了解孩子特性及更充分激励他们潜能的方法。蒙台梭利教育法之所以能影响整个世界的教育体系,关键在于她在总结卢梭、裴斯泰格齐、福禄贝尔等人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革命性的儿童观念。她认为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一种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着的存在,它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教育的任务就是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力”的发挥,使其按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和自由的发展。她主张,不应该把儿童作为一种物体来对待,而应作为人来对待。儿童不是成人和教师进行灌注的容器;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蜡或泥;不是可以任意刻划的木块;也不是父母和教师培植的花木或饲养的动物,而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能动的、发展着的活生生的人。教育家、教师和父母应该仔细观察和研究儿童,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发现“童年的秘密”;热爱儿童,尊重儿童的个性,促进儿童的智力、精神、身体与个性自然发展。她还利用第一手观察资料和“儿童之家”的实验,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儿童发展的规律。
章节列表
升序↑蒙台梭利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四万人的目击者
棒球明星新海清在四万名观众面前猝死于球场,医生诊断为心脏麻痹致死。高山检察官觉得其中有鬼,便在送去火葬场之前暗中解剖新海清尸体,由此展开调查。新海清队友矢后与其妻妹长冈阿伊子恋情坎坷,新海清日记中有两页缺失,新海清投资经营的“皇冠滴流”店疑窦重重……阴冷狡诈的凶手在幕后狞笑,检察官不畏凶险步步紧逼,惊与险,法与情,交织在一起,引人入胜,发人深省。
海国四说
十五卷。清梁廷楠(1796—1861)撰。梁廷楠字章冉,广东顺德人。副贡生,咸丰年间赐内阁中书,加侍读衔。通史学,善诗文,精音律,并颇注意研究西方国家政治情况。曾赞助林则徐、邓廷桢禁烟,支持广东反对英军入城的斗争。其《夷氛闻记》对鸦片战争情况有较真切记载。凡《耶苏教难入中国说》、《合省国说》、《兰仑偶说》、《粤道贡国说》四种。初刻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后经修订,复刊于咸丰年间。是中国近代早期的外国史地研究著作之一。
东郭记
传奇名。明孙仁孺撰。《远山堂曲品》著录。据《孟子·离娄》等篇中人物事迹敷演成剧,集齐人、陈仲子、淳于髠、王驩、绵驹等人于一台,以“齐人有一妻一妾”故事为主线。写齐人到东郭墦间乞食,归来却向妻妾吹嘘有势交贵友,酒食醉饱,结果齐王封其为上卿。淳于髠凭一张巧嘴而官拜主客卿,一日而进七士,都是齐人之辈。王驩偷盗而行贿,步步高升。陈贾、景丑等拔掉胡须扮作女人,谄媚权贵,皆受重用。作者以辛辣的笔墨,勾画了封建官僚和下流文人贿赂公行、廉耻丧尽的丑态,正所谓“做官的便是圣人,有钱的便是贤者”,批判晚明的黑暗现实。每出标目均截取《孟子》语句而成,意含幽默,在明人传奇体例中别创一格。今存明万历刊本(收入《古本戏曲丛刊二集》)、明末汲古阁刊本、清文茂堂重刻本、致和堂重刻本、达观堂重刻本等。清初傅山有《齐人乞食》杂剧,熊超有同名杂剧。
满文老档
清初官修满文编年体史书。额尔德尼、达海、库尔缠等奉敕撰。凡180册。起清太祖努尔哈赤丁未年(1607),迄清太宗皇太极崇德元年(1636),依年、月、日顺序编写。此版本内缺天命七年(1622)七月至十二月,天聪七、八、九年(1633—1635)部分(其中天聪九年原稿本,1935年整理内阁大库时已被发现)。老满文的《满文老档》原稿本37册,加上1935年发现的共40册,今存台湾故宫博物院,称《老满文原稿》。乾隆四十年(1775)仿老档字体抄写,分装成100册,即“无圈点档册”。同时又按音抄“有圈点档册”180册,今藏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乾隆四十三年(1778),又将上述档册重抄一部,原藏沈阳崇谟图阁,今藏辽宁省档案馆。《满文老档》译成汉文始于金梁等人,译出百余册,择要编成《满洲老档秘录》上下编,于1929年出版。1971年以后,台湾学者广禄、李学智翻译出版了《老满文原档》两册。1979年辽宁大学历史系出版《重译满文老档》3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译注的《满文老档》上下两册,1990年由中华书局出版。日本学者内藤虎次郎20世纪20年代初,将沈阳所藏《满文老档》拍摄底片,藏京都大学,后由藤罔胜二等进行初步整理,部分译成日文刊行。神田喜一郎等组成《满文老档》研究会,1965年将《满文老档》译成日文分7册出版。神田信夫等又出版了《旧满洲档》第9卷(后金天聪九年)日译本。所记清入关前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史实,多为《三朝实录》等史书所不载,是研究满族早期的发展、社会性质和语言文字,以及东北地区各民族历史的珍贵文献。
明仁宗宝训
明仁宗朱高炽语录汇编。杨士奇等编纂。宣德五年(1430)成书,与《仁宗实录》同进。六卷。万历三十年(1602),吕本校订刊印,改为二卷。凡四十一子目,前有宣德五年明宣宗序。
般若心经幽赞
般若心经幽赞,二卷,唐窥基撰,日本智晖刊行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