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隋唐史
作者:费正清
剑桥历史丛书的一种。本书为第3卷,论述隋唐时期的王朝历史,作为《剑桥中国隋唐史》的上卷。原书于1979年出版,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外隋唐史研究的水平。 本书是一部结构来谨、资料丰富、内容充实的断代史,在不少问题上有独特的见解,自成一家可言。相信对这一段历史感兴趣的读者能够从中看到西方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而且隋唐史的研究者也可作为参考。 本书的特点之一是,对隋唐史上有争议的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不乏新意,富有创见。特点之二是它填补了隋唐史研究中的不少薄弱环节,乃至空白。特别之三是它在论述隋唐史时,没有局限于隋唐史本身,而是将隋唐史放在中国古代历史,特别是从汉至宋的历史长河中去考察。特点之四是它极其重视史料真伪和专题研究,并且广泛吸取了各国的学术研究成果。
章节列表
升序↑猜你喜欢的书
内经知要
医经类著作。明李中梓(1588—1655)撰。二卷。中梓字士材,号念莪,华亭(今上海)人。博学多闻,后因多病及其子被庸医误治,究心医学,对《内经》、《伤寒论》的理论有较深研究。医术高超,颇负盛名。在学术上受李东垣、薛立斋、张介宾等人影响较大,主张脾肾并重,强调阳气的重要性,治疗上擅长温补。一生著述较多。根据《内经》、《伤寒论》理论,参阅诸家著述,结合其多年临床经验,撰有《医宗必读》、《士材三书》、《颐生微论》、《伤寒括要》等著作。本书撰于崇祯十五年(1642),是《内经》的节注本。约五万字。分道生、阴阳、色诊、脉诊、脏象、经络、治则和病能八类。分类系统,选材精当,注文联系实际,重点突出。实为学习《内经》的一部较好参考书。为后人所重,流习甚广,为学习 《内经》必读之书。至清薛生白重校加按语,即后世通行本。有金阊传万堂刻本,清道光五年(1825)太邑赵氏重校刻本,一九三七年上海世界书局影印本。杨春波《论李中梓的学术思想及其主要成就》(《福建中医药》1963.8)、徐荣斋《略论李士材学说》(《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78.2),可供参考。
普济本事方
又名《类证普济本事方》、《本事方》,中医方书著作。十卷。许叔微撰。约刊于12世纪中期。现存刻本10余种,包括清康熙刊本、《四库全书》本、日本刻本。1959年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排印本。分为中风肝胆筋骨诸风、心小肠脾胃病、肺肾经病、补益虚劳方、头痛头晕方等25门,辑录医方、医论、医案。全书共收珍珠丸、独活汤、星附散等318方,气厥与中风论证、惊病抑肝补脾论证、补脾并补肾论证等简短医论70余则,诸方下多记有关治验。
武宗逸史
《武宗逸史》作者是齐秦野人。本书以明武宗朱厚照为主角,主要讲述了明武宗荒诞奇葩的一生以及和他相关的民间野史、绯闻艳事,并展现了明朝中后期百姓起义的历史。全书以明武宗朱厚照三十一年的人生历程为总纲,以刘瑾、张永、江彬等几个权臣相继受宠的交替过程为环节,编织出一张从宫廷到地方的官场是非网——充满了“邪”气,涂抹出一副君不君臣不臣穷奢极欲的享乐图——鼓荡着“淫”风。与此同时,并行着刘健等诤臣屡遭毁谤和残害,刘增、刘碧不择手段誓死复仇,刘六刘七揭竿而起直逼京城这三条主线,微弱但顽强地发出抗议之声,促成惊天之举,虽败犹荣。
诗品
钟嵘著。字仲伟。颍川长社人。生于齐梁时代。该书又名《诗评》。以评名是论作家优劣,以品称是定作家品第。后《诗品》成为定名,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论著作。全书由正文和序文两部分组成。《序》是全书总论,论述了五言诗的起源和发展,表达了作者对诗歌写作的看法以及对当时诗风的批评。正文分三品论评自两汉至齐梁诗人,每品一卷。上品十一人,中品三十九人,下品七十二人,共计一百二十二人。 “略以时代为先后”,对各家逐一品评,论其创作得失及承传关系。虽不乏见地,然强分等第,牵强附会,亦有未当。约成书于南梁天监十二年(513)后。通行有《四部备要》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出版陈延杰的注本《诗品注》。
全面抗战论
潘汉年著,生活书店,1938年1月第1版。本书收录“全面抗战释”、“全面抗战中政治动员的基点”、“如何确保抗战的全部胜利”、“群众动员的基本问题”、“上海中立区问题”、“承认上海中立区的外交意义”等22篇文章。
梵网菩萨戒经义疏发隐事义
梵网菩萨戒经义疏发隐事义,一卷,明袾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