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得墨忒耳与珀耳塞福涅

希腊神祇的悲惨故事和祭祀仪式看来是反映植物的衰谢和复苏的。这并不只限于狄俄尼索斯一个神。这个古老的故事用另一种形式和不同的应用又出现在得墨忒耳与珀耳塞福涅的神话中。实质上,他们的神话和叙利亚的阿芙罗狄蒂(阿斯塔特)与阿多尼斯的神话、弗里吉亚的库柏勒和阿蒂斯的神话,以及埃及的伊希思与奥锡利斯的神话都是一样的。在希腊的神话里,跟在亚洲和埃及与它相对应的神话一样,一个女神哀悼她心爱的神的死亡,这个心爱的神是植物的化身,特别是冬死春生的五谷的化身,只不过东方人的想象把这位被爱和死去的神表现为死去的爱人和死去的丈夫,受他情人或妻子的悲悼,而希腊人的幻想则把同样的观念体现在更温柔更纯洁的形式里,一个死去的女儿受他哀伤的母亲的悲悼。O9z中华典藏网

讲述得墨忒耳与珀耳塞福涅神话的最古文献是美丽的荷马式的《得墨忒耳赞歌》,批评家认定它是公元前七世纪的作品。这首诗的目的是解释埃莱夫西斯神秘宗教仪式的起源,诗人对雅典和雅典人一字不提,可是雅典人在其后好些世代里都明显地参加了这个节日。这可能是由于这首赞歌写于远古的时候,那时埃莱夫西斯还是一个独立的小城邦,它那平坦的田野,仅隔着一些小山群 与满布橄榄树的雅典大平原为邻。然而在当时神秘仪式的庄严行列却还没有在晴朗的九月里列队越过这些光秃多石的小山群而踏入雅典的平原。尽管这样,这首赞歌向我们应用了作者对两个女神的身份和职能所持的观念;她们自然的形态在诗歌意象的薄纱下显得相当突出。故事说,年轻的珀耳塞福涅正在青葱的草地上采集玫瑰花、百合花、番红花、紫罗兰、风信子以及水仙等花时,大地忽然裂开,冥王普路托从裂缝中出来,用金车把她带走,让她在阴暗的下界做他的新娘和皇后。她哀伤的母亲得墨忒耳穿着黑色的丧服,连金黄的头发也遮盖起来,走遍大陆和海洋寻找她的下落。她从太阳神那里知道了她女儿的命运,十分愤怒,离开了众神,来到埃莱夫西斯住下,忧伤地坐在“少女井”旁的一棵橄榄树的树荫下。当国王的女儿们用铜壶来这里给她们父亲家汲水时,她便在这些少女面前装成老妇的样子。这位女神为失去孩子生气,不许种子萌芽生长,只许藏在地下。她发誓说,除非把她丢失的女儿还给她,否则她再也不上奥林匹斯山,再也不让谷物生长。牛在田里来回地拉犁也是白拉,播种人撒在褐色田地里的种子也是白撒,干枯龟裂的土地上什么也不长,连埃莱夫西斯附近的拉里亚平原,过去一向翻滚着金黄庄稼的波浪,现在也光秃秃地失去了光泽。要不是宙斯发现了这情况,大惊之下命令普路托吐出他的猎获物,把他的新娘珀耳塞福涅还给她母亲得墨忒耳,人类就会饿死,神也就失去了他们应得的祭品。冷酷的冥王笑着服从了。但在他用金车把他的皇后送还阴间之前,他让她吃了一颗石榴籽,这就保证她还会回到他那里去。但宙斯规定今后珀耳塞福涅每年三分之二的时间和她母亲与众神在阳间度过,每年三分之一的时间 和她丈夫在阴间度过。每年大地春暖花开的时候,她就从阴间回来。于是女儿愉快地到阳光里来,母亲高兴地接待她,搂着她。得墨忒耳找回了失去的女儿,感到很愉快,她使谷物从犁过的土块中长出来,使整个宽广的大地盖满枝叶和花朵。她径直走到埃莱夫西斯的各个亲王那里,到特里卜托勒姆斯、悠莫卜斯、狄俄克勒斯那里,还到埃莱夫西斯国王本人那里,把这一片欢乐的景象描绘给他们看,还向他们显露了她的圣礼和神秘的仪式。诗人说,能见到这些事的凡人是有福的,但是,在世时没有参与过这些事的人,死后进了黑暗的坟墓,也不会快乐。后来两位女神来到奥林匹斯山上,幸福地与众神住在一起。诗人在结束赞歌时虔诚地向得墨忒耳和珀耳塞福涅祈祷,求她们报偿他所作的赞歌,赐给他一生的衣食。O9z中华典藏网

大家都承认,实在也很少有人怀疑过,诗人创作这首赞歌时给自己定下的主题是要描写女神得墨忒耳所建立的埃莱夫西斯神秘仪式(Eleusinian mystery)的传统基础。全诗铺叙逐渐集中到转变了的景象:一片光秃秃的埃莱夫西斯平原由于女神的意志突然变成一大片茁壮的谷物,降福的女神带领着埃莱夫西斯的各位亲王,把她所做的成绩指点给他们看,把她的神秘仪式教给他们,然后和她女儿一起升天,再也看不见了。这篇作品以揭示神秘的仪式胜利结束。更仔细地研究一下这首诗,就肯定了这个结论,仔细研究后证明诗人不只是笼统地叙述了神秘仪式的基础,而且用多少有些隐晦的语言对某些特殊的仪式起源作了神话的解释。为此我们有很好的理由相信这些仪式正是构成这个庆典的主要特征。在诗人暗示为具有特殊意义的仪式中,包括了有:等候入教的人初 步斋戒、火炬游行、通宵守夜、候补人打坐(蒙着脸,一声不响,坐在铺着羊皮的凳子上)、说粗野的话、开下流玩笑、参加圣餐礼、从圣餐杯里喝一口大麦水、庄严地与神灵相通。O9z中华典藏网

把这一证据作为整体来看,我们大致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普通希腊人的心里,这两个女神主要是谷物的化身,在这种观念的胚芽里我们无疑地可以找到她们宗教的全部涵义。但是,坚持这一点并不是否认在宗教发展的漫长过程中,崇高的道德和精神观念从这一原来简单的主干上发育茁长,开出比大麦花、小麦花更美的花朵。尤其重要的是,把种子埋在地下以便长出新的更高的生命,这种思想很容易地提出一个和人类命运的对比,加强人们的希望,使人们感到对他来说坟墓是更光明的未知世界里更好更幸福的生活的开端。这种简单自然的思想似乎完全足以说明埃莱夫西斯的谷物女神与死亡的神秘及对幸福永生所抱希望之间的关系。古人中有一些具有丰富知识的作者偶尔提到信奉者从此便有幸福,这一点似乎证明古人把参加埃莱夫西斯的神秘仪式看作开启天堂大门的钥匙。毫无疑问,我们很容易看出这种极高的希望赖以建立的逻辑基础是很脆弱的。但是要淹死的人一根草他也要去抓住,我们也就无需乎奇怪希腊人和我们自己一样,他们的前面有死亡,他们的心里有对生命的热爱,他们不会停顿下来,而要用一只精细的手去衡量一下,哪些论点是有助于人生不朽的前景的?哪些论点是有害的?这种对生命不朽的信念曾使圣保罗感到满意。当千万个数不清的基督教徒站在他们所热爱的人临终的床榻旁或挖好的墓穴旁的时候,这个信念也使得他们原本悲哀的心灵得到安慰,它对古代的异教徒同样也很有慰藉。过度的哀伤,愈烧愈弱的生命的烛火和一片不可知的黑暗前景,使异教徒们的头低低垂到了胸前,这时,对生命不朽的信念也给予了他们力量。希腊人特有的阳光和晴朗只在少数几个神话里被死亡的阴影和神秘所 掩盖,得墨忒耳与珀耳塞福涅的神话就是这少数中的一个。然而,我们却不能诋毁这个神话,因为它的内涵毋宁是追溯着一些我们最熟悉的,然而却永远使我们感动的自然景象——是秋天的阴郁、晦暗和肃杀,是春天的清新、明媚和翠绿。O9z中华典藏网

* * *O9z中华典藏网

[1]  亚历山大的克莱门特(Clement of Alexandria,约150–250),一译亚历山大的克雷芒,人尊为圣徒,2-3世纪间最重要的基督徒教护教士。O9z中华典藏网

[2]  忒奥克里托斯(Theoritus,约前310–前250),一译忒俄克里托斯或狄奥克里塔,古希腊诗人,牧歌的创始人,其诗世称“田园诗”,取材于真实生活,最富特色,影响极深远。O9z中华典藏网

[3]  希腊的一个岛屿。O9z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