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民间故事

作者:拉尔·贝哈里·戴
孟加拉民间故事

许地山译,《孟加拉民间故事》是印度作家戴博诃利的经典作品,于1833年首次出版,百年来译为多种文字,影响深远,享誉世界。 许地山是民国时期公认的最有灵性的作家,他对《孟加拉民间故事》的翻译,被季羡林评价为“对印度文学传入中国有开创之功”。

拉尔·贝哈里·戴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日涉编

日涉编

十二卷。陈堦撰。陈堦,字升也,应城(今属湖北省)人。该书采录与时令相关的故实、诗歌,按时令编次。每月一卷,先叙月令、节候,再以三十日依次叙列,故实居前,诗歌继后。书前有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巩昌知府文安纪元重刻序,指其书不载闰月是为疏漏。《四库存目》为内府藏本。

太平圣惠方

太平圣惠方

简称《圣惠方》,100卷。北宋翰林医官五怀隐及副使王祐、郑彦,医官陈昭遇等奉宋太宗诏令编纂。自太平兴国三年 (978)始,到淳化三年 (992) 完成。宋太宗赐名 《太平圣惠方》,并亲自为之写序,记述该书编撰经过。全书分1670门,方16834首,约282万条。包括诊法、处方用药、五脏诸病、内、外、妇、儿、服食、丹药、外益、针炙等内容。每一病证先列 《诸病源候论》 的论述,对病因病机,疾病证候,方剂药物进行理论的阐述。该书重视 “脏腑疾病”,置于所载各种疾病之首,有别于前人。并首记 “五脏用药”。另外关于外科五善七恶之说,小儿急、慢惊风的分辨,眼科 “开内障眼论” 所载白内障针拨手术的详细过程,亦均为我国现存最早记载。书的又一特点,是设立专篇,阐述医德与医术的修养。本书是一部大型临床方书,反映了北宋前期医学水平,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临证参考价值。但因卷帙浩大,在当时不易流传。北宋中期,庆历六年 (1046)福建医家何希彭,曾选录《太平圣惠方》 中便于民用者6096方,辑为 《圣惠选方》,作为教本应用,对后世方书的发展有较大影响。该书已佚。《太平圣惠方》现存主要版本有1958年人民卫生出版排印本、日本抄本。

谢金吾诈拆清风府

谢金吾诈拆清风府

元杂剧剧本。简名《谢金吾》。无名氏撰。旦本。剧写北宋枢密王钦若私通辽邦,为陷害镇守三关的杨景,派女婿谢金吾拆毁杨家清风无佞楼,并伤及佘太君。杨景闻讯偕焦赞私下三关,回家探母,因而中了王钦若奸计,为其所执。焦赞夜入谢府,杀害了他全家。宋真宗遂判处杨景、焦赞死刑。正在绑赴法场之际,被杨景岳母长皇姑所救,同时孟良在三关截获辽邦给王钦若谋反的密信,奏明皇帝,事实才真象大白。王钦若被处死,加封了杨景和焦赞,重建了清风楼。此剧歌颂了忠良,痛斥了奸佞,戏剧矛盾突出,情节曲折动人,人物性格鲜明,声貌各异,很适合舞台演出。

夷氛闻记

夷氛闻记

记述鸦片战争史实的重要著作。梁廷柟撰,约成书于1849~1853年间(道光二十九年—咸丰三年),5卷,约10万字。由于本书对清朝统治者在鸦片战争中的表现多有揭露和指责,故虽屡刻刊行,但均未署作者姓名,且无“序”文,致流传不广。全书内容起于道光初年烟禁,止于1849年广州人民反入城斗争获得胜利。除第4卷外,余皆为发生在广东、广州之事。其中卷1主要叙述鸦片战争前中外关系、鸦片贸易、禁烟运动和鸦片战争爆发;卷2所述为林则徐加强广东防务、英国出兵中国和英军北上天津、林则徐和邓廷桢被革职、琦善南下主持广东事务、虎门沦陷、广州告急、琦善私割香港及其被革职等情况;卷3对奕山主持广东军务、英军进犯广州和《广州和约》签订、三元里抗英、英军北犯闽浙和闽浙爱国官兵的抵抗等皆有记载;卷4述及奕山收复浙东妄举及其惨败、英军北犯江苏沿海沿江一带和抛锚南京江面、清朝投降和《南京条约》签订等情况;卷5记载了战后广州反入城斗争等情况。全书所记较为翔实可靠,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时人所撰的鸦片战争史书。但认为“师夷长技”是“失体”之举,反映了作者在学习西方问题上的保守态度。

四书正误

四书正误

共6卷,清初哲学家颜元编,为读南宋朱熹《四书集注》和讲解《四书》所作的笔记。后由门人辑录成册。今有《大学》、《中庸》、《论语上》、《论语下》、《孟子下》各一卷。除注释外,多为批评程朱的内容。《四书正误》认为宋儒理学的“明理”,是“离了治情讲心性,离了平好恶讲治情,离了待人接物讲平好恶,所以为禅宗”(卷一)。脱离现实的理学是流入了佛教禅宗一路。“前圣鲜有说理者,孟子忽发出,宋人遂一切废弃,而倡为明理之学。不知孟子之所谓理义悦心,有自己注脚。曰仁义忠信,乐善不倦。仁义又有许多注脚……今一切抹杀,而心头玩弄,曰孔颜乐处,曰义理悦心,使前后贤豪皆笼盖于释氏极乐世界中”(卷六)。意谓理学之“理”并非儒家经典原义,而是源于佛教。认为“理”不过是事物的“条理”,“理者,木中纹理也,指条理言”(卷六)。批评理学以作事会妨碍“存心”、“尽心”的明理工夫,鼓励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勇于任事,努力作事。“不任其事是程子特见。若吾儒隐居求志,凡兵农礼乐,为君为相为百职,职掌机宜,哪一件不去理会……无志小儒、章句禅寂之士不得假此以文其陋。”(卷三),批评理学的“即物穷理”只是读书穷理,对与实际事物有关的学问则茫然无知。“自汉宋来,学字已误,况博乎!况问、思、辩、行乎……学,学礼、学乐、学射、御、书、数等也。博学之,则兵农钱谷,水火工虞,天文地理,无不学也……以多读为学,圣人之学所以亡也。”(卷二)理学家只是“静坐读书,居不习兵农礼乐大业,出不建富民教民之功”(卷四)。1923年收入《颜李丛书》。

开元释教录略出

开元释教录略出

四卷,智升撰。前释教录中之入藏录,以千字文编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