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瓜豆集
现代散文集。周作人著。上海宇宙风社1937年3月初版。收作者1936年下半年所写的散文33篇。周作人在《题记》中说:“这三十篇小文重阅一过,自己不禁叹息道,太积极了!圣像破坏与中庸夹在一起”。《家之上下四旁》一文批评了中国的家庭关系及封建伦理中的孝道。《谈日本文化书》、《怀东京》、《东京的书店》等文叙写对东京的怀念,认为“要研究、理解或谈日本的文化,其目的不外是想去找出日本民族代表的贤哲来,听听同为人类为东洋人的悲哀,却把那些英雄搁在一旁,无论这是怎样地可怨恨或轻蔑”。《关于鲁迅》、《关于鲁迅之二》等文,介绍了鲁迅早期的情况,特别推重他“不求闻达”、“勤苦作事”的精神和“对于中国民族的深刻的观察”以及“寄悲愤绝望于幽默”的创作特点。在《自己的文章》一文中,周作人谈到了他创作思想上的深刻矛盾,“平淡,这是我所最缺少的”,“我所有的只有焦躁,这说得好听一点是积极,但其不能写成好文章来反正总是一样”。
编珠
现存最早的古类书。隋杜公瞻奉隋炀帝之命编录。此书原有四卷,现存一、二两卷。一度失传,至清康熙时,史学家高士奇偶然在废纸堆内发现,但仅存一、二两卷。后来高士奇把《编珠》按原目补为四卷,又续编了两卷,于是成为《编珠》四卷、《续编珠》二卷。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经徐乾学作序,三十七年高士奇重加增删、作序刊行于世,至今所见就是这个刊本。六卷中只有前二卷是杜氏原书,而前二卷每一门类的后面,都有高氏的补充,注以“以下补入”的字样。《编珠》原目分十四个部类,现存者一二卷的五个部类,引书据统计为194种。由于此书出现较晚而引起真伪问题的争议,被屡遭怀疑,认为不是先唐著作,其所引的古籍,清代辑佚、校勘学者几乎没有利用。但经学者专家考证,认为伪造之说是错误的。清代大内确有此书残本前二卷,且确为杜公瞻原作,卷帙虽少,而征引古籍文字,还多出于现存隋、唐、北宋类书之外。因此,它在校勘、辑佚工作中是较有价值的。
居官必要为政便览
一守選在京全要節儉臨選時切勿管求好地方恐銓曹窺破反遺鑽刺之名機不密而累匪輕
一初選出在京時有應具書啟預通同僚者有應具稟帖同履歷預申上司或堂官者須與便人順賫或發報馬順稍仍探聽有本管官在京必須候見迎送但不可送禮又不可逆科其不受若一處受訖所費不多再一處又受訖似此所費覺多萬一自巳乏囊勢必借貸但要斟酌不可太費切不可以迎合為高
绛帖平
六卷。书论。宋代姜夔著。夔(约1155—1221年,或1163—1203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鄱阳(今属江西)人。一生未仕。南宋词人、音乐家。著有《续书谱》。此书原二十卷,仅存六卷。前有序,并有清代纪昀等人所作提要。标有总录。提要言“宋之论法帖者米芾、黄长睿以下互有疏密。夔欲折衷其论,故取汉宫廷尉平之义以名其书”。并评是编“考据精博”。所考法帖,乃古人陈迹,几经摹刻,原来笔意已失。撰者认为诸家刊帖,黄长睿鉴赏较精。绛帖是尚书郎潘师旦用官帖私自摹刻的,世称潘驸马帖,又称《潘氏析居》,法帖石分而为二,其后绛州公库得其一,于此补刻余帖,名东库本、为绛帖由来。
圣朝名画评
《四库全书》采择的浙江苑懋柱家天一阁藏书,其名为《宋朝名画评》。绘画品评著作。三卷。北宋刘道醇撰。成书约在北宋元丰年间(1080年前后)。刘道醇,大梁(今河南开封)人。生平事迹无考。另著有《五代名画补遗》一卷。《圣朝名画评》,首有序文一篇。正文分六门:人物、山水林木、畜兽、花草翎毛、鬼神、屋木。每门之中,分神、妙、能三品。每品又各分上、中、下三等。共录北宋及五代画家九十余人,先分品,然后各系以传,传后加以评语
梧桐影
清人作之世情小说。题《寻私觅趋(趣)梧桐影》,亦题《新编梧桐影词话》,又题《新编觉世梧桐影》,十二回。未署撰者。刊本仅存啸花轩藏板本,由此可知是系清初作品,另有几种抄本。首卷议论性色二字。第二回叙和尚普占因强占叶心安之妻花氏被斩。自第四回起入正文,叙当时广为流传的三拙和尚和小官王子嘉事。三拙和尚与王子嘉专事奸淫,他们或同与某一贵夫人伙宿,或各行其事,淫秽无度。后经李御史私访,审明判决,处以死刑,人心称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