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畴篇

作者:亚里士多德
范畴篇

归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名下真伪有争议的著作。主要讨论逻辑学和形而上学-本体论方面的问题。全书共15章。第1章讨论同名异义的东西,同名同义的东西;由引申得名的东西。第2章讨论简单用语和复合用语的区别,指出本体的第一个标准:本体既不可以用来表述一个主体,又不存在于一个主体中的东西。并从肯定和否定方面列出四种情况和四种组合:(1)可以表述一个主体,但不存在于一个主体之中;(2)存在于主体之中,却绝不表述主体;(3)既可表述主体,又不存在于一个主体之中;(4)既不存在于主体之中,又不可表述主体。第3章讨论不是复合用语的十个范畴:本体、数量、性质、关系、地点、时间、姿势、状态、活动、遭受。第4—9章,就十个范畴的具体含义进行分析。第10、11章,讨论相反者,区别开四类对立者:(1)相关者;(2)相反者;(3)实有者;(4)缺乏者。第12、13章分别讨论“先于”和“同时”两词的含义。第14章分析六种运动形态:产生、消灭、增加、减少、改变、位移。第15章分析“有”的含义,它分别表述:(1)习惯、状态或任何其他的性质;(2)数量;(3)拥有;(4)装内容;(5)已经获得的东西。该书是继柏拉图的《巴门尼德篇》和《智者篇》,系统讨论范畴论的重要著作。对传统逻辑的研究有深远的影响。

章节列表

升序↑

猜你喜欢的书

康熙德州志

康熙德州志

十卷。清金祖彭修,程先贞纂。金祖彭字大年,江苏吴县(今苏州)人,康熙初年以恩荫任德州知州。程先贞字正夫,州人,工部员外郎。著有《德州文搜》、《德州诗搜》等。德州志,创修于明万历四年(1576)知州唐文华,此志为二修。金祖彭在其序中曰:“旧志迄今已九十余年,典故多漏缺,其间贤才蔚起,节烈之挺生,科名之踵武,皆泯而无征。况鼎革以后,凡兵屯、地亩、力役之制,一切更新,乌可弗记。”金祖彭掌德州,正逢朝廷有纂修方志之命,乃搜罗故实,重修州志,唯此书之成,除依据万历唐文华旧志外,还取林于程先贞的志草十篇。程先贞殁后,金祖彭奉敕修志,即以旧志为典则,以程先贞志草为资材,历时近半年,新志成。《德州志》康熙十二年(1673)刻本。全书十卷,分为:卷一封域志;卷二建置志;卷三赋役志;卷四学政志;卷五祀典志;卷六兵卫志;卷七秩官志;卷八人物志;卷九选举志;卷十纪事志。此志取材新颖别致,内容丰富,其卷末创置纪事志,详细记载明代州事和李自成部将在德州境内的活动情况,可供研究明清史参考。然美中不足的是,该志详古略今。

激书

激书

一名 《水田居激书》二卷 ( 《四库提要》作无卷数)。明贺贻孙撰。此书二卷,二十三篇。自称“深感夫激我者成我之德,故记而述之,”名以《激书》。内容多为愤世疾俗之谈,且证以近事。有的则举古事,易其姓名,借以立议,如《太平广记》贵公子炼炭条等。有的则引古语,并加以推理、阐发。其文称心而谈,有纵横曼衍之意。但其语句字词或伤于冗赘,或伤于纤丽,欲仿《庄子》而未成。其宗旨皆为黄老家言。此书收入《水田居全集》中。另有《激书》二卷,附校勘记一卷,为民国胡思敬校,收入 《乾初先生遗集》别集之中。

玄真子

玄真子

一卷。唐张志和撰,附天隐子 一卷。唐无名氏撰。张志和,字子同,自号烟波钓徒,又号玄真子。张志和的著述多已亡佚,今存除《玄真子》外,另有词《渔父》五首。《玄真子》又作《元真子》,又名 《玄真子外篇》。据《直斋书录解题》称其书本十二卷,陈振孙时只存三卷(似以篇为卷),说明已非完帙。《道藏》本载有三卷,与《书录解题》相符。《四库全书》作一卷收录,似为后人所并,其内容与《道藏》本同。此书仿《庄子》、《列子》文体之例,分《碧虚》、《鸑鷟》、《涛之灵》三篇。篇内设寓言问答,述自然、造化、玄真、有无诸理。如其在《碧虚》篇释自然、造化说:“无自而然是谓玄然,无造而化是谓真化。”又分玄、真而释之:“无玄而玄是谓真玄,无真而真是谓玄真。”总其要旨,是为道家虚无玄妙之说。《四库提要》称此书“其言略似《抱朴子外篇》,但文采不及其藻丽耳。”尽管学者对其书有如此之说,而其书对后世道家文化仍有一定影响,是后人研究道家文化的重要古籍。《四库全书》于此书后附录《天隐子》一篇。《天隐子》卷首有武则天时司马承祯序,说明此篇出于唐人之手而不知撰者姓名。《天隐子》共分 《神仙》、《易简》、《渐门》、《斋戒》、《安处》、《存想》、《坐忘》、《神解》等八节(司马承祯序称八篇)。文中先述易理,又述道家修炼方法。其要旨是使人通过斋戒、安处、存想、坐忘以达神解,而明神仙之道。其文简畅、其意明了,实为修身要籍。卷首司马承祯序文赞其书“自伯阳而来唯天隐子而已”实不为过。此篇在流传中似有缺佚。据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称此书另本有《三宫法》附于后。今本已不见《三宫法》实为可惜。后世学者对此篇作者争论颇多。宋代晁公武 《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等都以为是司马承祯托名之作,吴曾《能改斋漫录》则以为此篇成于司马承祯之前,清《四库提要》认为司马承祯有《坐忘论》已经很著名,无需再托名天隐子。谁对谁错,还有待考定,但此篇为唐人所著之说已无疑议。现存明 《道藏》(《玄真子》标名《玄真子外篇》,作三卷。《天隐子》与《素履子》二书同卷)本、清《四库全书》(标名 《元真子》) 本。

周易口诀义

周易口诀义

六卷,唐史徵著。其书缺豫、随、无妄、大壮、晋、睽、蹇、中孚八卦,余皆存。《崇文总目》与《读书志》皆谓此书是直钞注疏,以便讲解,故名《口诀》。《四库全书》录《永乐大典》本。此书大旨,乃采择旧说,诠释《周易》经传大义。《四库全书提要》指出:“《永乐大典》载徵《自序》云:‘但举宏机,纂其枢要;先以王《注》为宗,后约孔《疏》为理。’故《崇文总目》及晁氏《读书志》皆以为直钞《注疏》,以便讲习,故曰‘口诀’。今详考之,实不尽然。”遂举书中所引汉魏以来《易》说二十二例,认为:“多出孔颖达《疏》及李鼎祚《集解》之外。

金刚经注解

金刚经注解

金刚经注解,一卷,清乾隆元年(1736)孚佑帝君乩注并序,定光佛乩序,守云道人辑,天禄堂参订本题曰直解。是后秦鸠摩罗什译《金刚经》的注释书。依梁昭明太子的三十二分目划分经文段落。释文则仿石成金的《金刚经石注》分类,前为字诠而句释(冠以“注”字),后复缕析而条分(冠以“讲”字)。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优波离问佛经

优波离问佛经

一卷,宋求那跋摩译。因优婆离之问说小乘戒之大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