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

作者:黑塞
乡愁

《乡愁》是黑塞一举成名、跃登文坛的作品。黑塞独特而富有音乐性的文体,描绘心灵思维暗影的观察力,伴随他日后一系列的作品,逐步赢得世界性的声誉。 书中所刻画的佩特在恋爱、感情路上的浮沉、挣扎,友人溺死的打击,人生际遇中遭逢的孤独与寂寞,亲情的呼唤与牵系,青年时期对大自然的向往,使这部作品成为一本动人的教育小说。 黑塞的作品,如诗如画的节奏,宛如小提琴和钢琴的奏鸣曲,时而悠扬,时而低沉,带着浓郁诗质的乡愁和对生命执着的热爱,也表现在历经战斗、锤炼之后的领悟,故能深深打动读者的心弦。

猜你喜欢的书

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

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

汉扬雄撰,晋郭璞解。汉时成书的《方言》集录了先秦、汉代方言,划分了方言区。璞研习音韵文字学问,“少玩雅训,旁味方言,复为之解。”给《方言》文字详加注音,随文注解,补充了大量的晋代地方方言。从而使得《方言解》成为一定历史阶段语言发展的重要资料。

甲申纪事

甲申纪事

记录明末史事的丛刻,又名为《甲申纪闻》。明代冯梦龙辑。共十三卷,附录一卷。五月一日,清军进占北京城。紧接着,明朝残余势力又拥戴福王朱由崧登基,在南京建立了弘光小朝廷,史称“南明”。同年九月,“九王子”顺治帝从沈阳迁至北京,将北京定为清朝首都。从此,开始了清王朝将近二百七十年统治中国的历史。关于这一年的史事,有许多文人墨客对其挥毫泼墨,有的记叙当时事变的过程,有的记录明亡时诸大臣的各种言行,还有的搜集各种轶文怪事敷演为文。冯梦龙的《甲申纪事》便是汇集记载甲申之年史事的诸多野史稗乘稍加编辑而成的,当然,其中也有两卷是作者自己的创作而成的,如第二,第三卷。

劝修念佛法门

劝修念佛法门

一卷,圆瑛著,印光序,念佛发起因缘第一,念佛即是修行第二,念佛最为稳当第三,念佛有胜方便第四,念佛能消业障第五,念佛莫求福报第六,念佛能断烦恼第七,念佛速了生死第八,念佛具足三学第九,念佛普摄群机第十,念佛可度众生第十一,念佛得成佛道第十二。

四十二章经注

四十二章经注

《四十二章经注》是现存有关《四十二章经》注释书中最权威的注疏。宋代守遂撰,明代了童补注。收在守遂撰《注佛祖三经》中。日本 《续藏经》将其收入第59卷。 1卷。全书分4部分:1.释经题目,2. 译经人时,3. 注述名号,4. 释经本文。其中 “释经本文”又分2: 1.经家标序,有三:“初序始成正觉,二序传法度人,三序怀疑请教”。2.金口亲宣,分为42:(1)出家证果,(2)断欲绝朕,(3)割爱去贪,(4)善恶并明,(5) 转重令轻,(6) 忍恶无瞋,(7) 恶还本身,(8) 尘唾自污,(9)返本会道,(10) 喜施获福,(11) 施饭转胜,(12) 举难劝修,(13) 问道宿命,(14) 请问善大,(15) 请问力明,(16) 舍爱得道,(17) 明来暗㓔, (18) 念等本空, (19) 假真并观,(20) 推我本空,(21) 名声丧本,(22) 财色招苦,(23) 妻子甚狱,(24)色欲障道,(25) 欲火烧身,(26) 天魔烧佛,(27) 无著得道,(28) 意马莫从,(29) 正观敌色,(30) 欲火远离,(31) 心寂欲除,(32) 我空怖灭,(33)智明破魔,(34) 处中得道,(35)垢净明存,(36)展转获胜,(37) 念戒近道,(38) 生即有灭,(39) 教海无差,(40) 行道在心,(41) 直心出欲,(42) 达世知幻。 本注依 《宝林传》本作注,并对 《宝林传》本中费解的字句。依 《丽藏》本作了更正,而自成一系。本注的特点是将经文明确区分为四十二段(但不名章),并在各段前注有了解该段内容的恰当标题,这是最初的作法。 本注对后世影响较大。明代智旭撰 《四十二章经解》,即依本注作解。清续法撰《四十二章经疏抄》,亦本此注。且将其区分为序、正、流通三分和标出章名,使本注在分章科段上具备了完整的形式。

八大菩萨经

八大菩萨经

全一卷。宋朝法贤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在本经中,佛陀告舍利弗,若能一心忆念东方之无能胜国善精进吉祥如来、无我国普照如来、善爱国吉祥如来、寂静藏国印捺啰计都特缚惹王如来、离尘国喜功德光自在王如来等五佛名号,或书写读诵讲说,则不堕于恶趣、下贱中,能生长寿天,免于五浊、三灾、八难等,能成就最上道。本经名八大菩萨,乃取经首所列八大菩萨之名(妙吉祥、圣观自在、慈氏、虚空藏、普贤、金刚手、除盖障、地藏)而立。

阿含正行经

阿含正行经

佛说阿含正行经,一卷。后汉安世高译,说五根为贼,五根相欺,及说十二因缘,诫持五戒,修四念处,得度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