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之音

作者:川端康成
山之音

《山之音》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创作的长篇小说,写作时间是1949年到1954年之间。《山之音》主要描写了一位孤独地眺望自然,凝视内心世界的老人——尾形信吾。信吾的活动使相关或不相关的人物构成了小说的有机整体。他对死亡的恐惧和预感成为小说的重要主题。作品中飘荡着晚年川端孤独、寂寞的面影,充满了死亡的气息,是作者对死亡意识的探讨。作品一开始,就在垂暮的人生氛围中透露出死的信息。主人公信吾年过花甲,非常健忘,吐过血。深夜,发出了可怕的叫声,远方的风中混杂着令人毛骨惊然的山之音。信吾觉得这是在预告着自己的死亡。儿媳菊子告诉他:她有一个姨妈,是在临死前听到了山吼。信吾对死深深地恐俱,恐惧带来他对生的执着,这执着一旦落入潜意识的层次,然形成对性的执着,因为性是生的最直接的代表。

猜你喜欢的书

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

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

《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由框架故事和嵌入小说两部分组成。框架故事以男性读者“你”作主角,“你”是整本书的“隐设读者”,也是实际在进行阅读的读者。话说,你兴致勃勃地买来卡尔维诺的新小说《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正看到入迷之处,没想却因书页装订错误而被迫中断阅读。你迫不及待地去寻找下文,不料拿回来却是另一部小说,读到高潮迭起之际,书又戛然而止……如此这般的阴错阳差一再发生,你锲而不舍地追索其下文,一部接一部地找来读,前后总共阅读了十部互异其趣的小说之开头,这些“嵌入的小说”的标题正好串成一个句子:(1)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2)在马尔堡市郊外(3)从陡壁悬崖上探出身躯(4)不怕寒风,不顾眩晕(5)向着黑魆魆的下边观看(6)一条条相互连接的线(7)一条条相互交叉的线(8)在月光照耀的落叶上(9)在空墓穴的周围(10)最后结局如何.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创作于1979年的作品,可以说是卡尔维诺孜孜不倦探索小说创作的最终总结。作者在此书中,借助别出心裁的形式,以读者的阅读经历构成小说的内容,表现艰难的现世生活中作为文学创作主体的作家与作为文学接受主体的读者的艰辛处境。

三点钟

三点钟

《三点钟》是美国作家康奈尔·伍尔里奇著名的悬念小说之一,作者于19世纪20年代在哥伦比亚大学读书时开始创作小说,并于30年代至40年代与雷蒙德钱德勒及詹姆斯·M·凯恩一起成为“黑色体裁”推理小说的创始人之一,写出如《后窗》《我嫁给了一个死人》之类被称为“黑色系列”的经典悬念小说。《三点钟》以凝练的笔触,精巧的构思。细腻的人物心理描写成为悬念小说的经典之作。故事讲述了丈夫斯塔普以为妻子弗兰有外遇,精心设计了场爆炸却未成功的故事。斯坦普是个修理钟表的人,他拥有自己的钟表店,他和妻子弗兰表面上感情很好,彼此都以为非常了解对方,其实,妻子弗兰对丈夫隐瞒了她哥哥越狱在外。致使斯塔普误认为是哥哥戴夫是妻子的情人而下决心设计了场爆炸,他每天带回制造爆炸所需的药粉,然后藏进一只肥皂盒里,计划爆炸那天发生了抢劫犯入室抢协的意外,斯塔普在地下室启动他的“爆炸机器”后被小偷绑回了地下室。后来爆炸没有发生。斯塔普鼠被解救但他疯了,爆炸没有发生的原因是妻子弗兰以为肥皂盒里放的是肥料,她拿去用在了花上。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关于婚外情的故事,但从深层次上来说,却拍示了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感与人生的荒诞感,即使是朝夕相处的夫妻。表而上看非常了解。实际上却并不了解对方心理真正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以为自己对事情非常有把握,了如指掌,结果却常常出了意料。

读书斋偶存稿

读书斋偶存稿

四卷。清叶方蔼撰。叶方蔼,字干吉,号讱庵。昆山 (今江苏昆山)人。顺治十六年 (1659)进士,官翰林院学士,兼礼部侍郎,加礼部尚书衔。卒谥文敏。叶方蔼得官入朝后,就因文章得到顺治皇帝的赏识。其授学士述怀诗所云:“敢道齐贤留异日,屡称苏轼是奇才。”记载的即此事。后又被康熙皇帝召入内廷,此期所作,大略是歌咏升平的御用文字。叶方蔼尝著有《觚斋集》,得第后弃不复存。还著有《独赏集》。此集皆为在朝及告退时所作。不分体,不编年,疑为叶方蔼所制定。故篇什虽少,而一一皆其菁华。王原祁序称叶方蔼诗宗苏、陆,文宗眉山。生平服膺王士祯之诗,汪琬之文,实兼有二家之长。本集所收之诗诸体具备,虽未及王士祯之秀骨天成,而和雅春容、盛世之音,与王士祯亦各擅其长。该书有《四库全书》本。

孙廷尉集

孙廷尉集

诗文集 东晋孙绰(314—371)撰。一卷。绰字兴公,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遥)人。文学家。居家会稽,初历著作佐郎,迁征西参军,太学博士,永嘉太守,累廷尉卿。少爱隐居,放游山水,博学善属文,名冠当时,为玄言诗代表作家。《诗品》说他“弥善恬淡之词”。以《秋日》诗有名。《隋书·经籍志》著录《孙绰集》15卷并说明“梁二十五卷”。两《唐书》著录也是15卷。宋代书目未见著录。今存明人辑本,有张燮《七十二家集》本《孙廷尉集》2卷、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孙廷尉集》1卷。

近百年湖南学风

近百年湖南学风

思想史著作。钱基博著。全书9篇,为作者抗日战争时避兵湖南所作。在第一篇“导言”中追溯了屈原、周敦颐、王夫之对湖南学风之影响。在第2~8篇中,分别介绍了汤鹏、魏源、罗泽南、李续宾、王錱、胡林翼、曾国藩、左宗棠、刘蓉、郭嵩焘、王闿运、阎镇珩、邹代钧、罗正钧、谭嗣同、蔡锷、章士钊等17人的思想。其特点是突出强调各家的经世致用思想,如作者在第9篇“余论”中所云,这17人中“其人有文人、学者、循吏、良相、名将,不一其人,而同归于好学深思;其事涉教育、政治、军谋、外交、欧化,不一其术,而莫非以辅世长民”。作者写作此书之宗旨也是为了激励今人:“张皇湖南,而不为湖南,为天下;诵说先贤,而不为先贤,为今人。”抗日战争时期由兰田袖珍书店和安化桥头河求知书店印行,1985年岳麓书社将此书与李肖聃《湘学略》合刊重版。

佛教基本知识

佛教基本知识

《佛教基本知识》是正果法师为中国佛学院编写的一部教材。正果法师师承太虚大师,恪守法相唯识原典结构,视法相唯识学为入佛必备的基础知识。本书就是以法相唯识学观点编写的佛学概论,出版史赵朴初先生曾亲笔题写书名。本书处处体现了正果法师对佛法解行并重的思想特色,它系统地阐明了佛教关于境,行,果的基本理论。被众多佛教院列为重要教材,影响甚广。真正的佛教,是人间的,唯有人间的佛教,才能表现出佛法的真义。在无边佛法中,人间佛教是最根本和最精要的。【本书图片很多,请尽量在电脑上阅读,手机图片可能会显示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