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别了,武器

作者:海明威
永别了,武器

美国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1899~1961)的长篇小说。发表于1929年,为作者的代表作。小说以个人幸福被战争摧毁为主题,描写了一位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美国青年与英国女护士的恋爱悲剧,真实地反映战争的野蛮和残酷性,谴责了战争给人类心灵所造成的创伤。男女主人公亨利和凯瑟琳在战场上相遇并相爱,他们都凭着爱国热情,志愿参加战争,然而战争的残酷性和欺骗性,尤其是对人们获得幸福安宁生活的阻碍,使他们产生了厌战的情绪。在一次撤军中,亨利险些被军事法庭误认作奸细而枪毙。最后他们双双冒死逃亡瑞士,在那里度过了3个月的幸福时光,后凯瑟琳死于难产,抛下了孤苦的亨利。主人公的厌战情绪,典型地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饱经战争创伤的一代人的思想情绪。作者不问战争性质,一律采取否定的态度。其中流露出较浓重的悲观情调。在艺术上,简洁含蓄的笔法、客观冷静的叙述中蕴含着浓郁的抒情、电文式的对话、简短的内心独白、凝炼的日常用语等构成了海明威独特的创作风格,对后世作家影响很大。

猜你喜欢的书

如果种子不死

如果种子不死

《如果种子不死》是纪德的自传,分为上下两卷。上卷讲述了他的童年及求学经历,以及对表姐朦胧的爱意;下卷记录了他的阿尔及利亚之行,在充满异域阿拉伯情调的陌生土地上,他巧遇了王尔德,开始对自己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如果种子不死》是纪德享誉世界的自传作品,书名典出《圣经•约翰福音》:“耶稣说:人子得荣耀的时候到了。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掉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纪德取其作为书名,是反其道而用之,坚持做“仍旧是一粒”的那颗独一无二的种子。纪德的自传是一部艺术品,或者说是一位青年艺术家的真实画像。他以令人震惊的真诚、坦率以及激情,毫无遮掩地描绘出一位空前敏感、矛盾而又多变的作家和艺术家的成长经历,尤其是心路历程,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家自传之一。

匏翁家藏集

匏翁家藏集

明代诗文别集。吴宽(字原博,号匏庵)著。凡77卷。其集基本上为吴宽手自编定,后其子中书舍人吴奭刻梓于家。前有正德三年(1508)王鏊、李东阳序。今存有此刻本。李序云:“《匏翁家藏集》七十卷,吴文定公所著,而手自编辑者也。为诗三十卷,不分体制,以年月先后为序;文四十卷,则分体汇载,而先后亦隐然寓乎其间。”王序所说的诗、文,卷帙与李序同。而今正德刻本实为77卷,诗30卷相同,而文则为47卷。徐原的后序也称宽子中书舍人奭搜阅笥稿,得诗30卷,文47卷,与前序不合。但与刻本相合。四库馆臣“疑七十卷以下乃宽原编,而其后七卷则出奭等所附益”。四库正以此刻本为底本著录。《四部丛刊》也影印此刻本。《四库全书总目》评其集说:“宽学有根柢,为当时馆阁钜手。平生学宗苏氏,字法亦酷肖东坡,缣素流传,赏鉴家至今藏弆。诗文亦和平恬雅,有鸣鸾佩玉之风。朱承爵《存余堂诗话》极称其《雪后入朝》诗,虽非高格,至谓其诗格尚浑厚,琢句沉著,用事典切,无漫然嘲风弄月之语,则颇为得实,以之羽翼茶陵,实如骖之有靳。至其作史彬墓表,称其以力田拓业,代为税长,而不载有从建文君出亡之事。后人因据以正《致身录》诸书之讹,是尤可以资考订矣。”所论较为全面,可帮助读者理解其集。

东山杂记

东山杂记

《东山杂记》与《二牖轩随录》是王国维辛亥以后旅居日本京都时所写的学术札记,未收入《王国维遗书》

少林真传伤科秘方

少林真传伤科秘方

伤科著作。又名《少林寺秘传应验跌打损伤奇方》。不分卷。撰人与撰年未详。少林伤科起源于隋唐时期,伴随少林武术发展而成熟。僧众习武过程中难免受伤,催生了以气血经络理论为基础、内外兼治为特色的伤科体系。《少林真传伤科秘方》成书于明清时期,由少林寺武僧与医僧代代口传手录,融合了佛门禅医思想、道家养生理念与民间验方,形成了一套高效、务实的创伤救治方案。除收载众多理伤医方外,更详述各部位损伤整复手法,有的方法源于民间的临证经验。现有清刻本传世。

温太真玉镜台

温太真玉镜台

简名《玉镜台》。杂剧剧本。元关汉卿作。四折,末本。据《世说新语·假谲》“温公娶妇”增饰而成。写晋翰林学士温峤拜望从姑,见姑女刘倩英年轻姿美,十分钟情。适姑延峤教倩英习琴、字,行拜师礼。峤借弹琴练字之便,挑逗倩英,遭女斥责。姑又托峤为女觅婿,峤暗存自婚意,诡称有一翰林学士,才学、文章、年龄、相貌与己相侔,得姑应允后,又取玉镜台与姑为定物。后官媒至,姑始知镜台乃峤物。成婚之日,倩英以老夫少妻故,拒不同房。峤百般做小伏低,女犹不允。两月后,王府尹设宴为之调合。约学士为诗,有诗则学士饮金钟酒,夫人插凤钗;无诗则瓦盆饮水,戴草花,墨乌面皮。倩英好强恐罚,始称峤为夫,催峤做诗,并许以今后顺从。夫妇遂和好相欢。有《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本、《元曲选》本、《柳枝集》本、王骥德《古杂剧》本。南戏《温太真》已佚。明朱鼎有同名杂剧和传奇。范文若《花筵赚》、卢楠《玉镜台》等传奇,均据关剧改编。

诗经疏义会通

诗经疏义会通

二十卷。元朱公迁撰。朱公迁,字克升,乐平(今属江西)人。至正年间,曾任婺州、处州教授,晚年病归故里。曾题其室为“高明之所”,学者称为明所先生。着述除《诗经疏义会通》外,还有《四书通旨》、《四书约说》、《余力稿》等。《诗经疏义会通》亦称《诗经疏义》。该书为阐释朱熹《诗集传》而作,注之有疏,故名《诗经疏义会通》。其体例为一诗一释,先列朱熹之说,再用小字进行疏证,引用他说,用“辑录”以示区别。注音夹于句中。该书的特色是:一,对《诗集传》的名物、典故的阐释尤其详尽,弥补了《诗集传》的不足。对朱熹的释意也进行力所能及的诠解,这对把握朱熹的写作用心,对体认朱熹之学有一定的价值。二,对《诗经》的章意和脉络作简明扼要的揭示,有利于《诗经》的学习与研究。三,书中附有“图说”,对《诗经》的名物进行图解,让读者对古代的许多器物、天文、地理等有感性的认识、清代《钦定诗经传说汇纂》等书附有许多图谱,正是从这里借鉴而来的。朱公迁治学谨严,订正了《诗集传》中的一些错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为:“其学墨守朱子,不逾尺寸,而亦间有所辩证。”所作考证“虽于宏旨无关,亦足见其用心不苟也,”是符合该书的实际的。不足之处在于总体上承袭朱熹之说,对爱情诗多认为是淫奔之诗,对妇女也多采取轻视态度,对历史事件和诗作年代的考订也有主观臆断之处。版本有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诗经疏义》二十卷(附《纲领》、《诗图》一卷),明王逢辑、何英增释刘氏安正书堂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