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征服者史
作者:志费尼
记载十三至十四世纪蒙古族历史的著作。波斯史学家志费尼撰。志费尼出身于波斯贵族家庭,其祖父为花剌子模大臣,父投效蒙古,得到信任。他本人曾任蒙古阿姆河行省长官阿儿浑的书记,数次随阿儿浑赴蒙古朝见大汗。此书是作者于1252—1253在哈喇和林时开始写作的,终止于十三世纪六十年代初,其中部分章节未能写完。全书分三卷:第一卷记述蒙古国前三汗即成吉思汗、窝阔台汗、贵由汗的历史,还涉及了畏兀儿人的历史;第二卷实为中亚和波斯史,包括花剌子模的兴亡、哈喇契丹诸汗以及该地蒙古统治者(成帖木儿、阔里吉思、阿儿浑等);第三卷为拖雷、蒙哥、旭烈兀等人的事迹,以及亦思马因派王朝兴衰史。此书被公认为是十三世纪上半期蒙古和中亚、西亚历史最具权威性的著作。该书最早的抄本为巴黎图书馆收藏的1290年抄本。1912—1937年,伊朗学者卡兹维尼 (M. M. Qazwi ni)以1290年抄本为底本,参照多种波斯文抄本,出版了波斯文集校本三册。1958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出版了英国学者约翰·安德鲁波义耳(J.A.Boyle)的英译本,并加了大量注释。1980年5月,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何高济根据英译本翻译的中文本。
章节列表
升序↑第一部
- 汉译本序
- 中译者前言
- 英译者序
- 颂词
- 绪言
- 1.成吉思汗兴起前蒙古人的情况
- 2.成吉思汗制定的律令和他兴起后颁布的札撒 【67】
- 3.成吉思汗的兴起,世界众帝王的国土落入其手的开端
- 4.成吉思汗的诸子
- 5.畏吾儿地的征服和亦都护的归顺
- 6.畏吾儿历史的续篇
- 7.亦都护和畏吾儿地的起源
- 8.屈出律和脱黑脱罕 【196】
- 9.殉教的伊祃木——忽炭的阿老丁·穆罕默德
- 10.阿力麻里、海押立和普剌 【225】 诸地的征服,以及有关这些地区统治者的记述
- 11.征讨算端诸地的原因
- 12.征服世界的汗征讨算端的国土和讹答剌的陷落
- 13.兀鲁失亦都 【250】 出征毡的以及毡的地区的征服
- 14.费纳客忒和忽毡的陷落以及帖木儿灭里 【265】 的传奇
- 15.征服河中简述
- 16.不花剌的陷落
- 17.塔剌必的叛乱 【310】
- 18.撒麻耳干的征服
- 19.花剌子模的命运 【347】
- 20.成吉思汗进兵那黑沙不 【360】 和忒耳迷 【361】
- 21.成吉思汗在忒耳迷渡河以及巴里黑的陷落
- 22.成吉思汗转击算端之战
- 23.成吉思汗的回师
- 24.朵儿伯·朵黑申追击算端扎兰丁的征伐 【398】
- 25.哲别 【402】 和速不台追击算端摩诃末的远征
- 26.拖雷征服呼罗珊简述
- 27.马鲁及其命运
- 28.你沙不儿的遭遇
- 29.世界的皇帝合罕登上汗位和世界帝国的威力
- 30.世界的皇帝合罕出征契丹以及契丹的征服 【553】
- 31.第二次忽邻勒塔
- 32.合罕言行录
- 33.合罕的宫室和驻地
- 34.脱列哥那 【650】 哈敦
- 35.法迪玛哈敦
- 36.贵由汗登上汗位
- 37.斡兀立海迷失后 【719】 及其诸子
- 38.术赤及其继承人拔都 【725】 的登基
- 39.不里阿耳 【734】 以及阿速、斡罗思领域的征服 【735】
- 40.克列儿和巴只吉惕 【741】 的骑兵 【742】
- 41.察合台
- 注释
第二部
- 1.花剌子模算端朝的起源
- 2.阿老丁花剌子模沙的登基
- 3.古耳算端们的国土怎样落入算端摩诃末之手
- 4.算端回师后哈迷尔的遭遇
- 5.阔思立及其结局
- 6.祃桚答而和起儿漫的归并
- 7.河中的征服 【162】
- 8.算端第二次回师与菊儿汗之战
- 9.俾路斯忽和哥疾宁的征服
- 10.哈剌契丹的诸汗, 【193】 他们的兴起和他们的衰亡
- 注释
- 11.已故的算端摩诃末一生中余下的大事和他的事业的危难
- 12.算端摩诃末和大教主纳速儿·里-丁-阿拉·阿布勒-阿拔斯阿·合马之间反目的原因
- 13.众算端之算端的覆灭及其覆灭的原因
- 14.算端扎兰丁
- 15.他在印度的历险
- 16.算端扎兰丁之进攻八吉打
- 17.扎兰丁和谷儿只人以及谷儿只人的覆灭
- 18.算端返回谷儿只
- 19.算端进攻阿黑剌忒及该城的陷落
- 20.算端出师和鲁木的算端打仗
- 21.雅明灭里 【320】 和阿格剌黑以及他们的下场
- 22.算端的母亲秃儿罕哈敦 【332】
- 23.算端该牙思丁
- 24.算端鲁克那丁
- 25.八剌黑和起儿漫地的征服
- 26.成帖木儿和他对呼罗珊及祃桚答而的治理
- 27.诺撒耳
- 28.阔儿吉思
- 29.阔儿吉思抵呼罗珊和他后来的遭遇
- 30.异密阿儿浑
- 31.异密阿儿浑赴大忽邻勒塔
- 32.花剌子模的舍里甫丁
- 注释
第三部
- 颂词
- 序言
- 1.兀鲁黑那颜 【5】 和唆鲁禾帖尼 【6】 别吉
- 2.八赤蛮 【15】 及其灭亡
- 3.七大洲的君主、贤明的皇帝蒙哥可汗登上汗国的宝座,他打开奴失儿汪的正义地毯,兴复帝室的功业,制定君王的法规
- 4.登上帝国宝座后世界皇帝蒙哥可汗陛下的德行一例
- 5.国之大臣
- 6.世界王子旭烈兀出征西方诸国
- 7.世界国王旭烈兀进兵攻取异端的诸堡
- 8.对亦思马因人即巴特尼人教义的说明,以及该教派的历史
- 9.对假麻合底的声明
- 10.扎希耳之子穆思坦昔儿的登基
- 11.对这些事件 【459】 及其原因的叙述
- 12.哈散萨巴和他的革新以及他们称为“新宣传”的异端宣传
- 13.布祖尔格乌迷德之子穆罕默德的儿子哈散的出世
- 14.鲁坤丁·忽儿沙在他父亲死后的经历
- 15.鲁坤丁下山后诸堡的情况
- 16.鲁坤丁的命运和那支人的灭亡
- 注释
志费尼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完美人格
马斯洛在心理学领域有“第三势力”之称,他的人格论、人的多层次需求理论等,至今已成为心理学、社会学、商业等多领域的必读经典,《马斯洛说完美人格》即对他的理论进行了系统化处理。
攻媿集
诗文别集。南宋人楼钥(1137—1213)撰。一百十二卷,拾遗一卷。钥字大防,号攻媿主人,鄞县(今浙江宁波)人。隆兴进士,乾道间曾随使金,历官起居郎兼中书舍人,兼直学士院。论事得罪韩侂胄,去官。后起翰林学士,迁吏部尚书,知枢密院事,进参知政事。是集原本作一百二十卷,乾隆间两淮盐政采进,缺卷七十七至七十九,卷五十六、 七十三、 七十四有残缺, 又以卷四十八、八十至八十二有青词、朱表、斋文、疏文之类一百六十七篇“非文章之正轨”,删削后重编为一百十二卷,入《四库全书》。有诗十四卷,得古今体诗一千一百六十九首;文九十六卷,载表、奏议、状札、内外制文、序、记、启、书、题跋、行状、神道碑、志铭诸体文一千九百六十五篇,末二卷为《北行日录》。钥学问赅博,文章词气雄浑,笔力健雅。淳熙、绍熙间,学士大夫每见召令援据赅洽、义理条达者,必称为楼钥之手文。在南宋词臣内,可谓佩实衔华,曾辅以大政,竟有谀其为一代文宗者。其题跋诸篇,尤多资于考证。其诗虽多但少兴国复邦之音,流畅可读,却少名世之作。《北行日录》是乾道间,以书状官从汪大猷使金,记途中见闻,颇具史料价值。有《丛书集成初编》本,《武英殿聚珍版书》广雅书局、福建刻本,附清傅以礼《拾遗》一卷,仅有《东观余论序》、《石屏诗集序》、《通鉴总类序》三篇。另有《四部丛刊》本。
中国伶人血缘之研究
戏曲论著。潘光旦著。194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著者受欧美“优生学”、“人才学”影响而对中国优伶所作出的一种研究。全书分为绪论、前论、本论三章。绪论扼要介绍以伶人作为人才研究的一些理论问题;前论分成两节,一是介绍近代以前中国的伶人,二是介绍西洋伶人研究之一斑。本论部分为全书主体,计分“一般概念和一般假定”、“地理的分布”、“血缘的分布”、“阶级的分布”和“结论”五节。在地理分布一节中,著者梳理和分析了前代伶人零星分布的状况、近代伶人的分布和近代伶人的移植三个问题。“血缘的分布”一节则列举近代伶人十个血缘网络的家系,并对其作出叙述和辨析。在“阶级的分布”一节中,著者认为社会态度对伶人的地位影响甚大。全书对梅兰芳、孟小冬、高盛麟、马富禄、叶盛兰等名演员的族谱、家谱进行研究分析,并对从《史记》迄清代正史、野史中的伶人材料作了综合研究。资料广博,立论新颖,研究方法也新人耳目,对中国戏曲史研究颇有启发意义。书中有附录五则:“《系年小录》中伶人的详细籍贯”、“《京剧二百年史》中伶人的详细籍贯”、“六十二个移植的例子”、“马氏恩氏合系”和“不入血缘网的各家系”。书中有大量的伶人血缘网络图和伶人地理移植图等。
新野叟曝言
二卷二十回。卷端题“青浦陆士谔撰”。有清宣统元年(1909)改良小说社铅印本;上海亚华书局铅印本(1928)。正文前有李友琴序和总评各一篇。 书叙主人公文祁为解决中国人多物少、求过于供的困难,成立拯庶会,寻求富民强国之道。他构想出三个步骤: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发展科学:第三是移民外星。在近一百年前提出这些构想,表现了作者丰富和大胆的科学幻想。如文祁设计飞舰将人运载到外星去,以及对月球、木星的描绘,都显示了不同凡响的想象力。关于未来社会的构想,如办公宅,宅内人人不分男女都有职业,吃饭有公饭所,洗衣有洗衣房,孩子有蒙养所等,又明显地受西方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响。小说主要着力于科学幻想和社会梦想,人物的刻画不很成功,主人公缺乏个性,给人印象不深。
成佛捷径
我们信佛学佛念佛的人,先要明了佛字的意义,这佛字的意义无穷,今且略说:佛是梵语佛陀音译的简称,意译为觉者,即大觉悟的人。觉有本觉、始觉、究竟觉,佛是究竟觉悟的人。又觉有自觉、觉他、觉满,佛是觉行圆满的人。
归元镜
又名《传灯录》。全名《异方便净土传灯归元镜三祖实录》。传奇剧本。明代僧人智达著。此剧《规约》说:“本愿专在劝人念佛,戒杀茹斋,求生西方。以三祖作标榜,分分皆实义,皆真经真咒,真祖实事,故曰‘实录’。……不曰‘出’而曰‘分’者,以此中皆真谛,非与世俗戏等。”严而和为此剧所作《序》说:作者“欲使人人咸归净域,无计可为筏渡,因思莲社中主张净土者,唯庐山、永明、云栖三大老,其行愿精确,而事实尤照著人之耳目,爰是搜三祖本传塔铭,一生实迹,敷为四十分,借诸伶人当场搬演。”孙锵《弥勒记跋》认为“其趋旨务引人信佛,离娑婆而登极乐国也”。清焦循《剧说》说:“《归元镜》写沈莲池为僧事,所以发㧑禅氏之谈。于传奇中别一谿径。”近人吴梅《中国戏曲概论》称其“文颇工雅,结构与《昙花》同”。日本青木正儿《中国近世戏曲史》称其“以劝信佛法之目的而作者,于古来戏曲之中,放一异彩焉”。此剧为宣扬“净土宗”的人物和教义的剧作,作为文学作品来看,不仅没有进步的思想意义,艺术上也是粗劣的。但作为一名佛教徒而涉足戏曲领域,则足以说明当时戏曲这种文学样式是如何深入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