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费尼

志费尼
  • 姓名:志费尼
  • 全名:阿老丁·阿塔蔑力克·志费尼
  • 性别:
  • 国籍:波斯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226
  • 逝世日期:1283
  • 民族族群:

阿老丁·阿塔蔑力克·志费尼(Djuveni, ‘Ala u ‘d-Din‘Ata—Malik,1226—1283),波斯历史学家,生于波斯呼罗珊尼沙布尔西北郊志费因县,卒于木干。祖上世袭塞尔柱帝国和花剌子模王朝的财政长官(撒希卜迪万)。祖父和父亲分别担任花剌子模王朝摩诃末(1200~1220年在位)和蒙古帝国窝阔台汗(1229~1241年在位)的财政官员。志费尼早年曾担任蒙古帝国阿姆河以西等处行尚书省总督阿儿浑的秘书。1252~1253年,入朝哈拉和林(和林),开始撰写《世界征服者史》。


1253年,随蒙古王子、伊利汗国建立者旭烈兀西征,其间获准进入阿拉木特堡查阅伊斯玛仪派阿萨辛派历代教长所藏图书,并成功说服旭烈兀保存阿萨辛派图书馆藏书。1258年,参加了旭烈兀攻克巴格达的战役。1259年,任巴格达、下美索不达米亚和胡齐斯坦地区长官,任职期间修建连接安巴尔至库法和纳杰夫的运河,改善民生,极大恢复了伊拉克破败的经济。1260年左右,因公务繁忙,结束了《世界征服者史》的写作。


志费尼历仕旭烈兀、阿八哈、帖古迭尔三朝,因身居要职屡遭其他官员猜忌和诋毁。1282年帖古迭尔继位后,志费尼家族卷入伊利汗国内部斗争,被指控贪污公款和勾结马木留克王朝。1283年病死。死后葬于大不里士。


主要著作是《世界征服者史》,叙述蒙古征服者及周边各民族历史,内容涵盖从成吉思汗创业到旭烈兀平定阿拉木特诸堡期间的蒙古帝国历史以及同时代中亚、西亚波斯和阿拉伯历史,是研究蒙古帝国和伊利汗国早期历史的重要历史文献。现存较好的抄本为巴黎图书馆所藏1290年抄本,最佳校勘本为伊朗学者卡兹维尼在1912~1937年完成的收录于《吉布纪念丛书》的3卷校勘本,权威英译本为1958年英国学者波伊勒译本,并于1997年再版。

志费尼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御制北巡诗集

御制北巡诗集

越南阮朝第12任皇帝(倒数第二任皇帝),启定帝阮福晙撰,启定三年(1918年),启定帝巡幸北圻之诗集,总计44首。《南风》第12期汉文版第336-340页收录全文。

珠花簃词话

珠花簃词话

此词话前半由浙江图书馆所藏《宋人词话》辑出,後半由南京图书馆所藏《历代词人考略》辑出。

桓檀古记

桓檀古记

《桓檀古记》是一部关于朝鲜半岛传说时代的伪历史书。据传,此书于1911年由太白教教徒桂延寿编撰,李沂校阅,现存最早的版本为1979年版。有人认为此书是以《揆园史话》为基础写成的,据称很多内容与《揆园史话》非常相似。《桓檀古记》由据称撰于不同时期的《三圣记(上)》、《三圣记(下)》、《檀君世纪》、《北扶余记》、《太白遗史》五卷(四种)构成。其主要内容如下: 《三圣记》记载了桓国和倍达国的历史。 《檀君世纪》记载了47代檀君(此书中,檀君不是具体的人名,而是像“王”一样,表示君主的称号)治理古朝鲜国的历史。 《北夫余纪》北扶余6代国王治理国家的历史。 《太白逸史》讲述桓国、倍达国、三韩、高句丽、渤海国、高丽的历史。

阿底峡尊者传

阿底峡尊者传

阿底峡尊者传,五卷。法尊译述。大藏经补编第11册。阿底峡,古印度僧人,学者。意译“殊胜”,原名“月藏”,法名Dipamkarasrijnana (燃灯吉祥智)。萨护罗(今孟加拉国达卡地区)人。对五明学有较深造诣,曾任那烂陀寺、超岩寺住持。北宋宝元元年(1038)受阿里王子绛曲微之请进中国西藏传播佛法和医学,译经授徒。著有《菩提道灯论》等五十余种论著和《医头术》等医学著作。并同那措译师等共译十几部经典为藏文。至和元年(1054)病逝于前藏聂塘。其弟子仲敦巴等弘传其学说,发展成噶当派。宗喀巴创立格鲁派时,亦广泛采纳其学说。

大乘法界无差别论

大乘法界无差别论

全一卷。又称法界无差别论。印度坚慧菩萨造,唐代提云般若译。今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一册。内容阐明菩提心之义,并论述法界之无差别平等。初举归敬颂,次列菩提心之十二义(果、因、自性、异名、无差别、分位、无染、常恒、相应、不作义利、作义利、一性),计分十二段。每段之初,先以五言颂总明大要,其次则一一详解其义。全书之五言四句颂共有二十四则,七言四句颂一则。其译出年代为武后大周天授二年(691)。本书另有一同名异译本,又称‘如来藏论’,亦为提云般若所译,然其译出年代则在开元(713~741)之后,亦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一册。注疏有法藏之法界无差别论疏一卷(现行二卷)、法界无差别论大意一卷(调云)、法界无差别论讲录三卷(撰者不详)、法界无差别论示珠钞一卷(德门)等。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其他译本)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其他译本)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全称《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vajra cchedikā prajñā pāramitā 梵文释义:以能断金刚的智慧到彼岸),简称《金刚经》。后秦鸠摩罗什翻译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法本是最早也流传最广的译本。以后相继出现5种译本:北魏菩提流支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南朝陈真谛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隋达摩笈多译《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唐玄奘译《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唐义净译《佛说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金刚经》的释论有:憨山大师的《金刚决疑》;天亲菩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