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人心
《人心》是弗洛姆的心理学经典作品之一,从善恶、暴力、生死、自恋、自由等六个角度,对于人心和人性提出了独特的分析和观点。 弗洛姆认为人有行善和作恶两种潜能,每个人都在自己选定的方向上发展。他按病理程度依次论述了游戏性暴力、反应性暴力、报复性暴力、补偿性暴力、原始的“喋血渴望”,指出不同的暴力形式之间的区别在于它们各自的无意识动机因素的不同。恋尸、自恋和对母亲的共生固着在弗洛姆看来是恶的本质,它们构成了严重精神病患的核心。 弗洛姆善于将当代心理学研究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相结合,对于现代社会和人的行为心理做出深刻的批判。
松亭行纪
游记。清高士奇(1644—1703)撰。一卷。士奇字澹人,号江村,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曾官礼部侍郎。撰有《塞北小钞》、《春秋地名考略》、 《扈从西巡日录》等。康熙二十年(1681),帝奉太皇太后行幸温泉兼巡塞外,士奇扈从。三月二十日自北京出发,出喜峰口至承德围场、察汉城等地,五月返京。是书记其始末并道里见闻,约一万余字。记及河北、 内蒙山川、城邑、名胜古迹、道路、关隘、温泉、风俗等颇多,足资参考。有《四库全书》本。 《说铃》本等。
古画品录
又称《古今画品》或《画品》。 画评、 画品。南朝齐谢赫。 南朝齐梁画家谢赫著。共一卷。成书于梁武帝中大通四年至太清三年(532~549)间,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系统的品评画家绘画的论著。 有《津逮》本、《说郛》本、《百川学海》本、《书画谱》本、《学津讨原》本、《美术丛书》本。评论自三国吴到萧梁三百年间二十七个名画家的绘画作品。根据他们的艺术造诣, 分成六品: 第一品陆探微、曹不兴、卫协、张墨、荀勖。第二品顾骏之、陆绥、袁茜。第三品姚昙度、顾恺之、毛惠远、夏瞻、戴逵、 江僧宝、 吴暕、 张则、陆杲。第四品蘧道愍、章继伯、顾宝光、王微、史道硕。第五品刘顼、晋明帝、刘绍祖。第六品宗炳、 丁光。提出了“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的“六法论”,作为人物画创作和品评的准则。指出了绘画的社会功能为“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为中国第一部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品评绘画的重要著作。树立了绘画批评的典范,成为后世论画和鉴赏批评的标准, 以致“六法”一词,后来引伸成为中国画的代称,或理论、技法的总称。
酒谱
一卷。宋窦苹撰。窦苹,字子野,汶上(今山东汶上县)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著作除《酒谱》外,还有《新唐书音训》。《酒谱》杂叙关于酒的故事,寥寥数条,似有脱佚。然而《宋志》也作一卷。观其书,始于酒名,终于酒令,首尾完整,知原书仅止于此。大概为摘取新颖字句,以供采掇。其体例也与谱录稍有不同。现存《百川学海》本、《说郛》本、《唐宋丛书》本、《山居杂志》本、《夷门广牍》本、江阴缪氏云自在龛钞本二卷、《四库全书》本
明诗别裁集
诗集。清沈德潜、周准编。十二卷。德潜有《沈归愚全集》已著录。准字钦莱,号迂村,长洲(今江苏苏州)人。诸生。有《迂斋文抄》。“别裁”,语出杜甫《戏为六绝句》:“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吾师。”“别裁”是辨别、裁去之意。“伪体”指背离风雅传统的,毫无生命力的诗歌;“别裁伪体亲风雅”,有去伪存真之意。后人就以“别裁”作为选本的代称。意即已将“伪体”剔除,所选均系佳作。此本以陈子龙《皇明诗选》,钱谦益《列朝诗选》、朱彝尊《明诗综》等其他明诗选本为借鉴,本着尊唐、复古的原则,别而裁之,于清乾隆四年(1739)成书。约十九万六千字。卷首有目录及沈德潜、周准、蒋重光三人序。正文十二卷,收自明初名臣刘基、高启至明末抗清诗人陈子龙、夏完淳计三百四十名作者各体诗一千○二十余首。其中何景明诗最多,共四十九首;次则李梦阳、王世贞、李攀龙等,皆前后七子大家,而无竟陵派诗作。第十二卷收方外十一人诗二十一首,名媛九人诗十一首,外国十三人诗十四首。集中亦有圈点评注,大字为诗,小字双行为注,或名人片语,或编者评释,穿插其间。于每位作者名下,亦小字双行记其字、里、经历,间有论诗之语。德潜论诗,强调“温柔敦厚”,注重格调,力求“怨而不怒”,“和平渊雅”。其选诗标准为“始端宗旨,继以规格,终流神韵”。所选之诗,不少为应制诗,亦有仇视农民起义、污辱少数民族之作,为糟粕。然此集取材广泛,能以有限篇幅,反映明代诗歌之大概。尤其能“不因人存诗”,不收“雷同沿袭,浮艳淫靡”之作。故而得以广泛流传。其中刘基《夏夜台州城中作》,陈子龙《杂感》、《小车行》、张纲孙《苦旱行》等,能频陈民瘼,从某些侧面反映明代社会现实,对研究明代诗歌,颇具参考价值。有乾隆四年(1739)刻本,中华书局一九七五年缩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七七年排印本。
往生净土忏愿仪
全一卷。宋代遵式(964~1032)撰于大中祥符八年(1015)。又称往生净土忏仪。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本书依据大无量寿经、称赞净土经等诸经,揭示十种行法:严净道场、方便法(入道场之方便法)、正修意、烧香散花、礼请法、赞叹法、礼佛法、忏愿法、旋绕诵法、坐禅法等。净土信仰流行民间后,依据本书礼拜之忏法亦广为流行,即今所谓之‘净土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