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儿汤姆琼斯史
作者:菲尔丁
英国小说家、剧作家菲尔丁的长篇小说。乡绅奥尔华绥有一天发现家里有一个弃婴,便好心地收留了他,把他和自己的外甥布立非一起抚养成人。这个弃儿就是汤姆。他诚实善良,也很冒失。布立非自私自利,多次在家人面前诬告汤姆,使人误以为汤姆行为不端,奥尔华绥于是将布立非立为继承人。汤姆与索菲亚相爱,但受到索菲亚父亲威士特恩反对。布立非为了钱财也去追求索菲亚,并又一次诬告汤姆,奥尔华绥一气之下将汤姆赶出家门。索菲亚也从家里逃出来,两人途中相遇,一路上两人历尽艰险。汤姆遭到伯莱斯顿夫人纠缠,又在布立非诬陷下被捕入狱。索菲亚也因别人离间而离开汤姆。奥尔华绥赶到伦敦,以前被他赶走的女仆詹妮也来了,她曾被认为是汤姆的生母。詹妮告诉奥尔华绥,汤姆是奥尔华绥妹妹布丽奇特的私生子,她曾给詹妮一笔钱让她掩藏真相。汤姆和布立非都是奥尔华绥的外甥。奥尔华绥终于知道了汤姆的为人,也认清了布立非的卑劣,决定立汤姆为继承人。威士特恩也同意了汤姆和索菲亚的婚事。作品是菲尔丁的代表作,通过主人公的活动、经历,广泛地反映了英国18世纪中叶的城乡生活,描绘了各阶层的人物。作者还善于用对比法来写人物,如汤姆和布立非就是两个截然相反的人,作者肯定了汤姆。小说结构巧妙,
章节列表
升序↑- 第1章 一个弃儿所引起的一些风波
- 第2章 白丽洁小姐的婚姻
- 第3章 可怜的巴特利奇
- 第4章 对巴特利奇的审问与布利非大尉的去世
- 第5章 汤姆的遭遇
- 第6章 对斯维克姆与斯惠尔的介绍
- 第7章 索菲亚
- 第8章 索菲亚的感情
- 第9章 毛丽
- 第10章 汤姆醉酒惹事
- 第11章 韦斯顿女士乱点鸳鸯谱
- 第12章 汤姆被赶出家门
- 第13章 汤姆的离去与索菲亚的决心
- 第14章 汤姆在军队中的遭遇
- 第15章 巧遇巴特利奇
- 第16章 重遇诺塞顿
- 第17章 旅店里不平静的一夜
- 第18章 韦斯顿的到来
- 第19章 索非亚的堂姐费兹帕特里太太
- 第20章 一位陌生的来客
- 第21章 汤姆的见闻
- 第22章 在途中遇见吉普赛人
- 第23章 寻找索菲亚
- 第24章 贝拉斯顿夫人
- 第25章 遇见索菲亚
- 第26章 南锡与耐廷盖尔
- 第27章 为南锡小姐的婚姻奔走
- 第28章 贝拉斯顿太太的诡计
- 第29章 韦斯顿乡绅的到来
- 第30章 力图摆脱贝拉斯顿夫人
- 第31章 索菲亚重获自由
- 第32章 布利非与奥尔华绥到达伦敦
- 第33章 贝拉斯顿夫人又使一计
- 第34章 米勒太太来见索菲亚
- 第35章 沃特尔太太再次出现
- 第36章 奥尔华绥先生的发现
- 第37章 沃特尔太太道出全部事情的真相
- 第38章 有情人终成眷属
菲尔丁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宗玄集
唐代诗文别集。吴筠撰。吴筠弟子曾私谥他为宗玄先生。《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为《吴筠集》10卷。现存为鲍廷博知不足斋抄本3卷,附录《元纲论》1卷。《内丹九章经》1卷。前有权德舆序。共载诗赋论119篇。鲍氏跋说:“世无别本。”《四库全书》所收即此本。其《总目》说:“卷末所附《元纲论》三篇,自属筠作。至《内丹九章经》,核之以序,伪妄显然。”
学治识端
孔子有言吾欲託之空文不如载之行事之深切著明夫言固易易夸诈曼衍用相标尚第聆之亦且纚纚然其有序洋洋乎而莫得其涯涘顾治世之术弗贵焉彼特知有言耳其非人人心中之所欲而己之纡廻笃慎反覆商榷以出之者也学治识端者元和徐君受之手辑其知镇平上蔡时所治之官文书也
洛阳牡丹记
欧阳修撰。见《欧阳文忠公文集》卷七十二。作于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本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关于牡丹的专著,全文分《花品序第一》,《花释名第二》,《风俗记第三》和《牡丹记跋尾》四部分。《花品序第一》,写天下牡丹不能与洛阳牡丹相敌,洛阳牡丹花果为天下第一,驳斥洛阳牡丹之美盛,乃因洛阳居九州之中、得中气之和的说法,并记20多种特著之花名。《花释名第二》,详记牡丹各种品种的得名之由来,花色之特点,尤见名贵品种的产生是人们长期精心培育的结果,指出牡丹不载于文字,文人吟咏篇什不多。《风俗记第三》,记叙洛阳人爱花赏花之习俗和向朝廷贡花之事,并对接花、种花、浇花、养花、医花等方法,详加说明,反映出当时园艺栽培之技术。《牡丹记跋尾》则叙蔡君谟书此“记”于石的经过。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要言不繁,说事明晰。知识性很强,文风也朴实自然。在结构和行文上对陆游《天彭牡丹谱》有影响。
穷巷
长篇小说。侣伦著。又名《都市曲》,1952年香港文苑书店出版,1958香港文渊书店出版修订本。小说于1948年开始写,最初在夏衍主编的《华商报》文艺副刊上连载。作品以抗战胜利后初期的香港社会为背景,描写职业文人高怀、穷教师罗建、沦落孤女白玫、小贩莫轮,失业退伍兵杜全等几个下层人物,共同的命运使他们风雨同舟,以高怀为核心组织起一个“穷家”,由于不同的经历因而发生种种不幸的遭遇。小说以鲜明的对比,既为“在现实生活压榨底下的都市小人物造像”,又有力鞭笞了一群操纵“命运鞭子”的“吃人动物”;故事情节曲紧凑,富有戏剧性,文笔朴素无华,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雕虫诗话
诗话者,论诗用笔记体以出之者也。其名称滥觞於宋欧阳公《六一诗话》,同时而起者,有司马温公《续诗话》、刘贡父《中山诗话》。其后流风所扇,大振芳尘,如明之李西涯、清之王渔洋,本以诗为一代宗工,出其心得,自足凌驾一代;而章实斋先生则曰:“诗品、文心,专门著述,自非学富才优,为之不易,故降而为诗话。”又谓好名之习作诗话,以党同伐异,或用为标榜声气之具,或作为宛转逢迎之术,探抉其病,固亦尽之矣。
金刚经赞集
《金刚经赞》,又名《金刚赞》。每首赞颂五言八句,共五十首赞颂。中国人撰,作者不详,一卷。 敦煌遗书中,题为《金刚经赞》的文献较多,经笔者调查,初步可分为三类:一为伯2039号背、俄弗323号等,即本文所介绍的文献。二为俄Дх296号《金刚经赞一本》、伯3645号《金刚经赞文》、斯5464号《金刚经赞》等,七言四句为一赞,共二十个赞。三为伯2184号《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後序并赞》等,四言十二句为一赞,共三个赞。以上三类,内容互不相同,均无作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