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选集

作者:斯大林
斯大林选集

斯大林的主要著作集。1979年由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辑出版。这部选集包括了斯大林各个时期的重要著作,着重选收了关于捍卫和阐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和论述苏联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的论著。选集分上下两卷,上卷是1901—1927年的著作,下卷是1928—1952年的著作。收入选集的著作,大部分是全文,只有少数几篇是摘录。《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一书的《结束语》,作为附录载于下卷末。每卷正文后附有注释和人名索引。

章节列表

升序↑

上卷

下卷

斯大林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素王妙论

素王妙论

一卷,旧题汉司马迁撰。《隋书·经籍志》子部“五行”类称“梁有《太史公素王妙论》二卷,亡”;据《史记·殷本纪》“伊尹……往从汤,言素王及九主之事”,《索隐》曰:“太素上皇,其道质素,故称‘素王’。”此即司马迁所谓“素王”之义。《史记·越世家》裴骃《集解》有“太史公曰:《素王妙论》曰”之语,则《妙论》或亦非司马迁之自撰。是书早已亡佚,清马国翰自王充《论衡》中采得一节、自《太平御览》中采得三节,录为一卷,收入《玉函山房辑佚书·子编》“阴阳”类。宋王应麟《汉书艺文志考证》则补入“道家”类。有《玉函山房辑佚书》本、严可均《全汉文》本。

鹧言

鹧言

自古蛮夷,鲜不为中国之患。中国所以御之者无所不备,而卒无全胜之策。惟虞舜之于有苗、汉文帝之于南越、我圣祖仁皇帝之于俄罗斯,不战屈人,为万世绥远之经。外此,则和战虽殊,皆因气之盛衰相为胜负而已。是非蛮夷之独难制也,盖一气生人,本无畛域,迭盛迭衰,皆听其人之自为而天地之气随之转旋旷览前史未有中国全盛而为蛮夷所制者亦未有蛮夷崛起而其国人才政令了无可观者刘渊石勒阿保机阿古达其雄桀坚忍皆超越羣伦怀愍之懦重贵之妄徽宗之昏氵㸒纵无强敌其国岂能久存是故御蛮夷者不必求之蛮夷而当求之中国也。

国朝诗评

国朝诗评

明代论诗著作。王世贞著。一卷。共品评诗人八十余位,与《明诗评》所评诗人,略有出入。品评体例也与《明诗评》有所不同,取消了对诗人生平的简介,三言两语,直接品评诗人及其作品的风格和优劣,如评刘基“如刘宋好武诸王,事力既称,服艺华整,见王谢衣冠子弟,不免低眉”。评高启“如射雕胡儿,亢急健利,往往命中;又如燕姬靓妆,巧笑便辟”。评刘崧“如雨中素馨,虽复嫣然,不作寒梅老树风骨”。评杨基“如西湖柳枝,绰约近人,情至之语,风雅扫地”。评汪广洋“如胡琴羌管,虽非太常乐,琅琅有致”。评语简洁形象。有明《天都阁藏书》本及源于此本的《丛书集成初编》本。清《学海类编》丛书亦收此书,题为《诗评》。

毛诗类释

毛诗类释

二十一卷,清顾栋高著。此书成于乾隆壬申年(1752年)。序文、案语都称臣,可能是进呈皇帝的著述。分二十一类,在《序》中叙及自得的内容:如于《释地理》类,提出邶、鄘、卫是三个地名,而不是三个国家的名称;于《释山》类,提出“崧高维岳”是吴岳,而不是五岳的中岳;于《释水》类,提出《吉日》里的漆沮,不是《緜诗》、《周颂·潜》中的漆沮;于《释时令》类,提出刘公早以建子(农历十一月)为正月;于《释祭祀》类,提出褅飨明堂是周公首创;于《释官职》类,提出司徒、司空、司马之设立皆在《周官》之前;于《释兵器》类,提出古代兵士的甲都是皮革所作;于《释宫室》类,提出《君子阴阳》是伶官所著,而非妇女所作;于《释草》类,提出麻有两种;于《释鸟》类,知桑扈也有两种;于《释马》类,提出《卫风》的、《鲁颂》的牧马,都是用来准备战争用的,《司马法》的“马牛车乘俱出于民”,是王莽伪托之文,所言多出于前人所说,如邶、鄘、卫为三地名说出自顾炎武:《崧高》“维岳”为吴岳之说出自阎若琢;漆沮之说出自许谦;公刘建子之说出自毛亨;古甲用革之说出自陈祥道;麻有两种之说出自蔡卞;桑扈两种之说出自陆佃等。但此书博采众说严谨, 不以名物训诂炫博,而以阐发经义为重。

居业录

居业录

八卷。明胡居仁的讲学语录,由其门人,女婿余祐编辑成书。余祐于 《序》中称,此书取 《易》“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之意为书名。此书分《道体》、《为学》、《主敬》、《致知》、《力行》、《出处》、《治体》、《教人》、《警戒》、《辨异端》、《观圣贤》等十二类,共一千一百九十九条。每条或数字,或数十百字不等。所论包括圣贤德业、经传旨趣、学问功夫,治道修身、性命渊源,对佛老之学的批判。主要阐发程朱性理之学。他提出 “心与理一”,认为天下事之理虽在外,统之在吾一心;应事接物之迹虽在外,实为吾心之所发见。所以圣人以一心之理,应天下之事,内外一致。理与气不相分离,心与理一致。心存则气清,气清则理益明。理明气清,则心益泰然。理无不善,而气有清浊。贤者因气之清,而能明其理,有其善;愚者因气之浊,以蔽其理,而失于善,流于恶。他在书中强调“王道”之外无坦途,所谓“王道”即存天理遏人欲而已。所谓天理,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所谓人欲,即不孝不悌、不睦不渊、不任不恤、造言乱民。存天理则人欲遏,天理必见。修身要先穷理,而穷理在于读书论事,推究到极处。他主张以义制利,不以利害义。认为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学者以此立心,便能广大高明,充之则为纯儒,推而行之即为纯王之政。强调君子应当守道安贫,此书与薛瑄 《读书录》 同被理学家称赞,推为醇正之作。正德 (1506—1521)中,张吉曾删其书为 《居业录要语》,吴廷举删其书为 《居业录粹言》,陈凤梧又有 《居业录类编》三十一卷,颇失胡居仁本义,所以流传不广。明人曾将此书与薛瑄《读书录》、罗钦顺 《困知记》合刊,称 《三先生语录》。有 《四库全书》本,《正谊堂全书》本,《丛书集成初编》 本。

华严经文义要决问答

华严经文义要决问答

华严经文义要决问答,四卷,新罗表员集,外题华严经文义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