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选集
作者:斯大林章节列表
升序↑上卷
- 编辑说明
- 俄国社会民主党及其当前任务
- 无产者阶级和无产者政党
- 略论党内意见分歧
- 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之一)
- 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之二)
- 十月革命和民族问题
- 不要忘记东方
- 列宁是俄国共产党的组织者和领袖
- 在俄共(布)莫斯科委员会庆祝弗·伊·列宁五十寿辰大会上的演说
- 十月革命和中间阶层问题
- 关于党的任务
- 关于争论,关于拉法伊尔,关于普列奥布拉任斯基的论文和萨普龙诺夫的论文以及关于托洛茨基的信
- 悼列宁(1924年1月26日在全苏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
- 论列宁(1924年1月28日在克里姆林军校学员晚会上的演说)
- 论列宁主义基础(之一)
- 论列宁主义基础(之二)
- 论列宁主义基础(之三)
- 十月革命和俄国共产党人的策略
- 关于德国共产党的前途和布尔什维克化(和德国共产党党员赫尔措格的谈话)
- 庆祝国际妇女节
- 致苏联无产阶级大学生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
- 俄共(布)第十四次代表会议的工作总结
- 问题和答复(1925年6月9日在斯维尔德洛夫大学的演说)
- 论列宁主义的几个问题:献给联共(布)列宁格勒组织(之一)
- 论列宁主义的几个问题:献给联共(布)列宁格勒组织(之二)
- 关于苏联经济状况和党的政策
- 论中国革命的前途
- 和第一个美国工人代表团的谈话(摘录)(1927年9月9日)
- 十月革命的国际性质(为纪念十月革命十周年而作)
- 再论我们党内的社会民主主义倾向(之二)
- 再论我们党内的社会民主主义倾向(之三)
- 再论我们党内的社会民主主义倾向(之四)
- 人名索引
下卷
- 论红军的三个特点
- 关于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监察委员会四月联席全会的工作
- 在苏联列宁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八次代表大会上的演说(1928年5月16日)
- 在粮食战线上
- 反对把自我批评口号庸俗化
- 论联共(布)党内的右倾危险
- 论国家工业化和联共(布)党内的右倾
- 答库什特谢夫
- 群众的竞赛和劳动热情的高涨
- 大转变的一年
- 论苏联土地政策的几个问题
- 给阿·马·高尔基的信
- 胜利冲昏头脑(论集体农庄运动的几个问题)
- 答集体农庄庄员同志们
- 论经济工作人员的任务
- 新的环境和新的经济建设任务
- 和德国作家埃米尔·路德维希的谈话(1931年12月13日)
- 在全苏集体农庄突击队员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演说(1933年2月19日)
- 在党的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关于联共(布)中央工作的总结报告(摘录)
- 和英国作家赫·乔·威尔斯的谈话(1934年7月23日)
- 在克里姆林宫举行的红军学院学员毕业典礼上的讲话(1935年5月4日)
- 在全苏斯达汉诺夫工作者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1935年11月17日)
- 关于苏联宪法草案
- 在克里姆林宫招待高等学校工作人员时的讲话(1938年5月17日)
- 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938年9月)
- 在党的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关于联共(布)中央工作的总结报告(摘录)
- 广播演说(1941年7月3日)
- 国防人民委员命令(第55号)
- 在莫斯科市斯大林选区选举前的选民大会上的演说(1946年2月9日)
- 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
-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之一)
-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之二)
- 论联共(布)党内的右倾(之一)
- 论联共(布)党内的右倾(之二)
- 论联共(布)党内的右倾(之三)
- 论联共(布)党内的右倾(之四)
- 附录 《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结束语
- 人名索引
斯大林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葬礼之后
阿加莎·克里斯蒂著侦探小说。理查德·阿伯内西在死前留下了一大笔财产。在他的葬礼之后,他的妹妹、行为举止总是颇为奇怪的科拉小姐竟说了这样的话——“可他是被谋杀的,不是吗?”次日,科拉在家中的床上惨遭杀害。六个遗产受益人均有作案动机,每个人都恰巧没有不在场证明!这桩“有趣”的案件令波洛陷入窘境……他能否从和家族成员的对话中抽丝剥茧并发现蛛丝马迹?迷雾重重,真相直到故事最后才被揭开!
易酌
清刁包治《易》著作。十四卷。该书以北宋程颐《易传》、南宋朱熹《周易本义》爲宗,注重阐发义理。虽亦言及“象数”,然主北宋陈搏、李之才之说,多非难汉之相传之法。认爲《易》非爲卜筮之书,而是贯通天、地、人之理。指出学《易》者,不肆于孔子《十翼》,则难识伏羲之画、文王之彖、周公之爻,不肆力于程颐《易传》,则难知孔子《十翼》之旨。故是书“以孔子《十翼》爲三圣之阶梯,以程子二传爲孔子之阶梯,或录其辞而表章之,或述其志而推广之,亦间以朱义补程所未备,而亦间以诸儒及己意补程朱所未备。” (《易酌·序》) 强调《易》既是个人修身正心的原则,又是达治天下的原理。爲清代治《易》的重要著作。有《四库全书》本,《用六居士所著书》本。
易原
多隆阿撰,十六卷,易学著作。
唐贤三昧集
诗总集。清王士禛编。三卷。录盛唐四十三家诗四百四十六首,以王维、孟浩然、高適三家分领各卷。自序引宋严羽“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和唐司空图“妙在酸咸之外”的论诗宗旨,并称“于二家之言,别有会心,录其尤隽永超诣者”,故所选以王维(一百十一首)及孟浩然(四十八首)二人居多,占全集三分之一以上;李、杜不录,盖仿王安石《唐百家诗选》体例。书名“三昧”,指的是超悟、空灵的境界。按士禛论诗,本主神韵之说,此编用意亦在贯彻其诗学主张,以矫正明格调论者专事模拟盛唐人体貌的倾向。但一味宗尚神韵,又不免带来偏颇。清翁方纲谓其“以盛唐诸家,全入一片空澄澹泞中,而诸家各指其所之之处,转有不暇深究者”(《石洲诗话》),清乔亿讥其“读古人诗,不于本领作用处求之,专赏其气味词调,及一二虚字传神,以为妙道”(《剑溪说诗》),均切中肯綮。有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刻本,《四库全书》曾加采录。另吴煊、胡棠有《唐贤三昧集笺注》,乾隆五十二年(1787)听雨斋刻本;后黄培芳又在笺注本上加以评点,有光绪翰墨园刻本;余如姚鼐、潘德舆等亦有评点本行世。为此书续编者,清史承豫有《唐贤小三昧集》三卷《续集》一卷,续选唐至德、大历间四十八家诗六百余首,有抄本流传;又有周咏棠《唐贤小三昧集续集》三卷,更续选唐贞元、元和以后人诗,抄附《唐贤小三昧集》后。
清圣祖实录选辑
本书(一册一八○面一○八、○○○字)系选自「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之集辑,为清康熙朝对台湾郑氏及台湾收入清代版图后所作措施之纪录。此一朝(一六六-~一七二二)中自顺治十八年至康熙二十二年,台湾系在郑氏手中。初虽成功子经撤离金、厦两岛,清廷实施迁界罢兵;迨至康熙十三年三藩变起,经复乘机重入闽南、粤东,干戈扰攘又违八年之久。经败回台,东宁之业遂衰。其间所选有关郑氏记载外,对于建元之初永历败亡、郧阳没落以及后来与经入昙粤相终始之三藩变乱前后互相关联之事亦略及之。自二十三年台湾并入清代版图,创建郡县、设镇驻防以及其他庶政,纪载不多;未叶朱一贵事变为一大事,录有处理经过。
太子慕魄经
一卷,后汉安世高译。与太子沐魄经同本。慕魂、沐魄皆梵语,太子之名,说佛昔为慕魄太子,十三岁之间为无言之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