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物陈列室

作者:巴尔扎克
古物陈列室

本篇第一部分最初以《古物陈列室》为题,于一八三六年三月六日在《巴黎纪事》上发表。后一部分以《外省的竞争》为题,于一八三八年九月二十二日至十月八日在《宪政报》上连载。一八三九年三月十三日,苏弗兰书屋印行本篇第一版,重新调整了章节,篇名定为《古物陈列室》,增加了作者序言;一八四四年收入菲讷版《人间喜剧》第七卷,列为“外省生活场景”,与《老姑娘》合称《竞争》,本版取消了原来划分的章节与标题,人名也作了某些改动。本篇同样以贵族与资产者之间的竞争为主题,但在人物性格的深入开掘和艺术手法的丰富性方面,较之《老姑娘》更胜一筹。作家无疑使用了种种褒词来颂扬埃斯格里尼翁等“伟大家族”,而当这些过时的显贵们思考和行动时,作者的讥刺和嘲笑却是无比辛辣的;相反,他以贬斥口吻描绘的暴发户杜·克鲁瓦谢,则以雄辩的语言,义正词严地批判了那个迂腐无能却自以为高人一等的贵族阶级;至于那位完整地体现了封建道德的忠仆谢内尔,在为主子奉献了自己的全部财产和毕生的精力之后,总算怀着满足的心情躺进了他所依附的那个家族的墓穴。

猜你喜欢的书

伊甸园

伊甸园

国青年作家戴维在20年代中和妻子凯瑟琳从巴黎到法国南部地中海海滨度蜜月,沉醉在浪漫的性爱生活中。戴维想继续写作。妻子却只想及时行乐,找发型师把头发铰短,甚至在结识外国姑娘玛丽塔后,怂恿丈夫爱她。三人投入了危险的性爱游戏中。但“好景”不长,因玛丽塔支持戴维写作。凯瑟琳由妒生恨,把他的手稿付之一炬后留信出走。戴维在玛丽塔的呵护下,文思泉涌,把最喜爱的一个短篇一字不错地重写出来,又回到了“伊甸园”中。这是海明威1961年自杀后出版的遗作,虽然写于晚年身体日渐衰退的时期,但全书焕发着如火如荼的生命力与爱情,是一部难得的青春小说。

女店主

女店主

意大利喜剧。作者哥尔多尼(Carlo Goldoni,1707—1793),喜剧作家,一生写了100多部作品。本剧描写一个机灵、美丽、泼辣的姑娘米兰多琳娜,父母相继去世后,独自掌管一爿旅店,周到地应酬着来往客人,生意兴隆。她容貌秀丽,风姿迷人,远近的贵族纷纷光顾她的旅店,为她神魂颠倒、忘乎所以。其中有弗尔利波利侯爵和阿尔巴菲奥里达伯爵。弗尔利波利侯爵是一个世袭贵族,因挥霍无度已濒于破产,却总爱摆出一副臭架子,炫耀自己高贵的出身。阿尔巴菲奥里达伯爵是一个新贵,他的领地是花钱买来的,他认为只要有钱,就能随心所欲。侯爵和伯爵都在追逐女店主,为了博得她的欢心,终日周旋在她的周围,为她争风吃醋,并对贵族的价值和金钱的作用问题争论不休。前者认为爵位比什么都值钱,米兰多琳娜需要的是他贵族的身份;后者认为金钱万能,米兰多琳娜需要的是金钱。旅店里还住着极端鄙视女人的骑士,认为女人是男人不堪忍受的祸害。米兰多琳娜以她的聪明、美丽,引诱骑士疯狂地追求自己,使他懂得了女人的力量和魅力,好好地教训了骑士。在机智地戏弄了这些不怀好意的显贵之后,米兰多琳娜选择了诚实、勤劳又钟爱着她的仆人范布里齐奥为终身伴侣。这出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喜剧崇尚人无贵贱之分的精神,无情地鞭挞了没落、腐朽的封建贵族阶级暴发户的丑恶嘴脸,热情地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朴素、忠贞的爱情。戏中勤劳、乐观、妩媚动人的女店主米兰多琳娜是哥尔多尼笔下塑造得最成功的女性形象。《女店主》成为最受欢迎的保留剧目之一。

庸斋集

庸斋集

诗文别集。南宋赵汝腾(?—1261)撰。六卷。汝腾字茂实,号庸斋,福州(今属福建)人。宝庆进士,历迁籍田令,召试职馆,授秘书省正字,累官礼部尚书,兼给事中,终官翰林学士承旨。此集系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收诗凡二百二十一首,文九十五篇。表文最多,奏状次之。主张奖善罚恶,兴利除弊。其文反复详明,言直语切,深中时弊。其诗多酬赠之作,抒发壮志未酬之感慨。亦有崇尚道学,矫激沽名之流弊。有《四库全书》本,《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本。

羽扇谱

羽扇谱

一卷,清张燕昌撰。扇之繇来见于《周礼巾车》“重翟”注:“重翟,重翟雉之羽也。”崔豹《古今注》谓殷高宗有雉雊之征,服章多用翟,羽扇亦始于殷宗,然于经典未闻焉。周时亦仅在仪卫,至三国诸葛忠武捉白羽扇指挥三军,晋顾荣攻陈敏麾以羽扇,于是羽扇通上下用矣。傅玄云:“摇鸢鸟翼者,吴楚也。”嵇含云:“执鹤翼,楚之士也。”

罗氏识遗

罗氏识遗

十卷。北宋末南宋初罗璧(生卒年不详)撰。罗璧字子苍,自号默耕,新安(今属河南)人。生平事迹不详。据书中前定一条,引陈抟“寒在五更头”之谶语,称第五庚申后又十五年,北宋灭亡,可知此书成于南宋时期。书中又谓宋代文章多粹,自程颢、程颐发明孔孟之说,便觉欧、苏气象不长,又谓孔夫子之道至朱熹而集大成,诸家经解自朱熹断定,然后一出于正等等,可知罗璧是朱熹学说的忠实信徒、传布朱熹学说的学者。此书于经史百家、朝野遗闻等,无所不论,无所不考。大体说来,征索旧文,皆有依据,考据精核,颇多可取。但书中也有可供商榷之处,如,论养老之制,谓《礼记》袒而割牲、执酱而馈等数语为委巷之谈,排诋经书,殊无忌惮。又谓公羊高、梁赤皆姓姜,亦属杜撰。又谓班史原于刘歆,引葛洪《西京杂记》后序为证,不知葛洪序谓刘歆有汉书一百卷者,自汉魏以来绝无是说,罗璧轻信伪书,尤为疏舛。此书虽少有错误,但多数皆有根据,足资参考。今传本不一,《四库全书》本作 《识遗》十卷,《学海类编》、《碧琳琅馆丛书》、《芋园丛书》本作《罗氏识遗》十卷,宛委山堂 《说郛》节选本作一卷,商务印书馆《说郛》本不分卷。

如是语经

如是语经

如是语,巴利名Itivuttaka 。凡四篇(巴nipa^ta ,集),共计十一章(巴vagga ,品)一一二经。音译伊谛佛多伽。为巴利语经藏小部(Khuddaka-nika^ya)第四经。第一篇有三章二十七经,第二篇有二章二十二经,第三篇有五章五十经,第四篇有一章十三经。如是语,即‘如此说’之意;盖每经之经尾有iti(……如是)或 Ayam pi atthovutto bhagavata^ iti me sutan ti(我闻世尊说此义)之结语,经首则以 vuttam(曾如是言)或 Vuttam!hetam! bhagavata^ vuttam arahata^ ti me sutam!(我闻世尊、应供曾如是说)为始,各经中亦常用 itivuccati(如是言)之定型文句,由是可知本经经名之由来。各经系由散文(长行)与偈颂所构成,经之前后有定型之序文与结文,散文之结尾有‘世尊于此如是说’之定型文句,其后即为偈颂,用来重复阐说散文之内容;盖偈颂之于散文的关系而言,系表示重颂(梵geya ,巴geyya ,即祇夜),此种定型结合文句乃本经重要特征;惟第三篇第四章、第五章及第四篇中,亦有缺首尾之定型文句和表示重颂之定型结合文之经。又各章之末皆附有摄颂。从内容而言,本经系从采用重颂形式之经典中,收集由一法至四法之与法数有关者,即由第一篇至第四篇,分别阐说一法至四法。全经内容广泛而分岐,然亦包含多种重要思想,其中主要部分为有关出家者之教理,亦包括有关在家者之教说。又叙述之教法简雅,多存有古经之风格。据现代学者推测:(一)从成立史而言,第一篇、第二篇成立时代较古,第三篇、第四篇中有被认为系后来附加者。(二)部派佛教分裂前后所成立的巴利小部之原型,于形成之最初期即包含有本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