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之犬

作者:阿加莎·克里斯蒂
死亡之犬

死亡之犬 【The Hound of Death】 这不是一部侦探小说集,没有我们熟悉的人物,收录的短篇故事都带有神秘、灵异的色彩,是阿加莎·克里斯蒂别具一格的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小逻辑

小逻辑

德国黑格尔著。《哲学全书》的第一部分。有时称为《哲学全书本逻辑学》(或称《小逻辑》),以示有别于他的两厚册的《逻辑学》(或称《大逻辑》)。该书原是黑格尔发给学生的讲课提纲。包括正文和说明两部分。黑格尔去世后,他的学生在编订全集时,附加学生听课笔记作为“附释”。1817年《哲学全书》出版第1版,1827年出第2版。第2版篇幅比第1版增加了一倍,而“小逻辑”增加88页,1830年出第3版,全书比第2版只增加65页,“小逻辑”部分比第2版增加8页。该书经黑格尔前后十多年的精心修改,最足以代表他的逻辑系统。该书比《大逻辑》篇幅少一半,内容精练,行文简明扼要,可以看成是《大逻辑》的提要和补充。比《大逻辑》增加了若干章节,如关于逻辑的性质和方法,关于思想对客观性的三种态度,以及概念的推论等。同时也删去一些部分。在该书所增加部分中,指出“逻辑学”是研究纯粹概念或理念的科学,只有纯粹概念才是唯一可以把握“绝对精神”或真理的方式。该书强调近代哲学最主要的兴趣,均在于说明思想与客观对立统一的性质。近代西方哲学史上关于这个问题有三种态度,第一种态度指康德以前的旧形而上学,第二种态度是指经验主义和批判哲学,第三种态度是指“直接知识”或“直观知识”。作者运用辩证的方法分析批判这三种态度的错误,并指出其根源。说明他们依据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把感性与理性、有限与无限、直接性与间接性完全割裂开来。用抽象的、片面的观点去看待对象,不懂得有限的知性思维与理性思维或思辨思维的区别,从而否定理性思维的作用,因而他们都无法真正把握对象。指出只有依靠理性思维,通过概念形式,才能把握无限的真理。该书分为三大部分:“存在论”、“本质论”和“概念论”。是黑格尔思辨哲学和辩证逻辑体系最精练、最概括的表述。其主要内容与《逻辑学》一书体系相同,参见《逻辑学》。

安雅堂集

安雅堂集

元代诗文别集。13卷。陈旅撰。《四库全书》曾据两淮马裕家藏本编入别集类。本集别题《陈众仲文集》。《安雅堂集》的主要版本有明祁氏澹生堂抄本及数种清抄本,传本比较少见。本集卷首有元至正九年(1349)张翥序,至正十一年林泉生序。卷1为赋、辞等及五七言绝句,卷2为五七言律诗,卷3为五七言古诗,卷4—6为序,卷7—9为记,卷10为碑,卷11为碣、墓铭,卷12为墓志铭,卷13为杂文。卷末有明人杨士奇跋等文字。据《元史》本传,陈旅有集14卷。但本集及明入焦竑的《国史经籍志》都作13卷。今存《安雅堂集》13卷系陈旅之子所编,首刊于元末,是流传有绪的善本。陈旅的诗文颇得虞集赏识,《元史》本传说:虞集见到陈旅的文章,“慨然叹曰:‘此所谓我老将休,付子斯文者矣。’即延至馆中,朝夕以道义学问相讲习,自谓得旅之助为多。”这一点,也为张翥的《安雅堂集序》所证实。从实际的文学成就与影响而言,陈旅是无法与虞集比肩的。

艺林汇考

艺林汇考

二十四卷,清沈自南撰。他采集各种书籍中考证事物名称的资料,分类编撰而成。分为五篇,每篇下有子目。栋宇篇十目:宫殿府署、亭台、门屏、庙室、寺观、宅舍、庑序、梁棚、沟涂;服饰篇八目:冠帻、簪髻、装饰、袍衫、佩带、裈袴、履舄、缯布;饮食篇六目:饔膳、羹豉、粉饎、炰脍、酒醴、茶名;称号篇十一目:宫掖、宗党、戚属、尊长、朋从、卒伍、编户、仆妾、巫优、诨名、道释;植物篇仅存琼花一目。共三十六目。《栋宇》等前四篇都有作者题词,所论颇为精赅,唯《植物篇》独无,可能是尚未完帙。所引证资料注明出处,甚为翔实。对于研究古代名物制度有较高的参考价值。版本主要有清康熙二年(1662)吴江沈氏刻本、乾隆十六年(1571)重刻本、《四库全书》本、1998年上海书店影印本。

寂寞

寂寞

散文选集,梁实秋著,收文52篇。

残雾

残雾

四幕话剧。老舍编剧。发表于1939年8月至1940年1月《文艺月刊》。剧本写重庆某局冼局长乘国难之机所干的种种劣迹。他见难民朱玉明为母亲治病无力筹钱,要逼她为妾,遭到家人反对。投机分子杨茂臣竭力促成此事,并要冼局长设法让他当采办委员。为从郝培元手中夺取采办大权,他请日本间谍徐芳蜜从中斡旋。冼局长因迷恋徐的美色,又想夺权,同意向她提供情报。不久事发,冼局长被撤职查办,而汉奸徐芳蜜却逍遥法外。最后,冼局长之弟冼仲文痛斥其兄的误国罪行并劝他戴罪立功,为抗战尽力。剧本暴露抗战时期重庆官场中的腐败和丑态。在艺术上,采用富有生活情趣的典型细节,形成幽默讽刺的风格。

八大灵塔梵赞

八大灵塔梵赞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
  纯梵语,无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