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藏杀机
作者:阿加莎·克里斯蒂章节列表
升序↑- 序幕
- 第一章 青年冒险家有限公司
- 第二章 惠廷顿先生的出价
- 第三章 挫折
- 第四章 简?芬恩是谁
- 第五章 朱利叶斯?赫谢默先生
- 第六章 战役计划
- 第七章 索霍区的房子
- 第八章 汤米的冒险经历
- 第九章 塔彭丝开始当佣人
- 第十章 詹姆斯?皮尔?埃杰顿爵士登场
- 第十一章 朱利叶斯的描述
- 第十二章 患难之交
- 第十三章 守夜
- 第十四章 调查
- 第十五章 求婚
- 第十六章 汤米的进一步冒险
- 第十七章 安妮特
- 第十八章 电报
- 第十九章 简?芬恩
- 第二十章 太迟了
- 第二十一章 汤米的发现
- 第二十二章 唐宁街
- 第二十三章 和时间赛跑
- 第二十四章 朱利叶斯的行动
- 第二十五章 简?芬恩的故事
- 第二十六章 布朗先生
- 第二十七章 萨伏依饭店的晚宴
猜你喜欢的书
西塘集
诗文别集。北宋郑侠(1041—1119)撰。十卷。侠字介夫,自号一拂居士,福州福清(今属福建)人。治平进士。神宗时任光州司法参军,后进京城,监安上门。少时因学习刻苦,为王安石所重。曾屡上书谏废新法,吕惠卿执政,又上书反对新政,因两贬英州。后家居终老。侠集原本二十卷。此本经明叶向高删汰,仅存十卷。含疏、奏状等一卷,序一卷,记一卷,墓志、墓表一卷,文、书、表、启各一卷,诗一卷。末附本传、谥议、祠记等一卷。其古体诗风格疏朴老直,七言古诗则笔力奇崛,代表作为《谢太守惠酒》、《醉翁行赠黎师醇》等,或激昂慷慨,或纵横豪放,皆颇富情感。其近体诗《同子忠上西楼》、《幽居》、《和子京霜字见寄》等亦不乏闲淡简远韵味。王士祯《居易录》、吴之振《宋诗钞》尝称其诗“在白居易、孟郊之间”,具“次山(元结)东野(孟郊)之风,不得以当行格调律之。”有明万历本,《四库全书》本。另有《西塘先生文集》九卷,今存《洪氏公善堂丛书》本;《西塘诗集》一卷,有《宋代五十六家诗集》本。
临症经应录
医案,分四卷,卷一为“六气杂感门”,卷二为“七情内伤门”,卷三为“妇女杂病门”,卷四为“幼童痘疹门”,合计收载137个病例。刘氏善以古方加减,因人随证施治,颇具灵机。所附《晰微补化全书》为论痧胀之专书,对痧胀之命名、诊断辨证、治法方药、药食宜忌等皆有论述,列汤丸六十四方,医案八十余则,倡“痧有实无虚”之说。
水云楼词
不分卷,清蒋春霖撰。蒋氏一生穷愁落拓,其词抑郁悲凉,多写离乱行役和身世之感,善于描写孤身行旅的凄凉气氛。如《木兰花慢》(乱霞晴隔浦)、《木兰花慢》(泊秦淮雨霁)、《探芳讯》(大江暮)等。其《凄凉犯》(夜泊万福桥)写道:“平芜黯淡,连鸦阵,危滩时响风叶。夜潮乍起,芦根浪涌,估帆催歇。深杯倦泼。听风激、哀笳乱咽。正遥空、寒星数点,旗影动残雪。谁念荒江外,铁甲生寒,泪花冰结。枕戈梦短,坏云堆、饿鸱啼绝。醉倚貂裘,问知否霜袍冻裂。但平沙,万幕寂寂拥寒月。”这不仅反映了个人遭遇的不耦,也隐含着时代动乱的影子。罪有一些则写得更为直截,如《台城路》则为记事之作,其序云:“金丽生自陵围城出,为述沙洲避雨光景,感成此解。时画角咽秋,灯焰惨绿,如有鬼声在纸上也。”词云:“惊飞燕子魂无定,荒洲坠如残叶。树影疑人,鸮声幻鬼,欹侧春冰途滑。颓云万叠。又雨击寒沙,乱鸣金铁。似引宵程,隔溪磷火乍明灭。江间奔浪怒涌,断笳时隐隐,相和呜咽。野渡舟危,空村草湿,一饭芦中凄绝。孤城雾结。剩网离鸿,怨啼昏月。险梦愁题,杜鹃枝上血。”虽然作者对太平天国起义是否定的,但他对战乱的描绘却是大多数人所能理解和感受的。绢蒋词婉约深至,俊逸流畅,词风近张炎,但比张沉挚凝练。这一点从其造句中也体现出来,如:“罗衣叶叶寒未剪,乱城市一湖深翠。”(《瑶华·败荷》)“一丝吹去,碎剪东风为花瓣,分散春心几许。”(《金缕曲》)“芦边,夜潮骤起,晕波心,月影荡江圆。”(《木兰花慢》)从这些句式都可以看到吴文英对他的影响。
知言
南宋胡宏著。原本1卷,现传本6卷。为平日论学随笔札记,屡经修改而成。此书对理学伦理思想的重要范畴如道、理、心、性等多有论述,而于性命之理阐发尤详。主张“性”是宇宙本体,是“天命之全体”,而“理”则包括人伦和物理两方面。在他看来,“性”既是人伦之理的渊源,但又高出于“理”;虽无善恶,却有好恶。因此,“世儒之言性者,类指一理而言之尔,未有见天命之全体者也”。认为“天理人欲同体异用,同行异情”,反对天理人欲对立观。重视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主张“务圣人之道”,“必先致知,及超然有所见,方力行以终”。此书对衡湘学者影响深远。但朱熹、吕祖谦、张栻等人对之既有肯定,也有责疑。今有明嘉靖间正心书院本、清道光间粤雅堂本等。
华严经章
佛典章疏。作者不详。一卷。首残尾存。首尾均无标题,据内容拟题。略述《晋译华严经》三十四品每品之基本内容,因卷首残缺,故疏释实际从“四谛品第四”开始。行文言简意赅,与法藏《华严经探玄记》或有不同,故颇有参考价值。文末为《四弘誓文》一篇:一者誓断一切烦恼;二者誓修一切功德;三者誓度一切众生;四者誓成一切种智。称“菩提难入,以愿邀期。是以初发心菩萨将欲逝恶修善,广化众生,远求佛果,要以弘誓为本。弘誓既立,则愿无不从。”“最胜菩萨一誓,过于声闻百千劫行。菩萨行愿乃有无量,略举此四,总收都尽。”表现出大乘佛教强烈的重视菩萨本愿的思想,与净土思想相通。此疏未为历代大藏经所收,历代经录亦未著录,现被日本《大正藏》收入第八十五卷。
阿吒婆呴鬼神大将上佛陀罗尼经
一卷,失译。与幻师咒缘起同,而说咒人,及咒,皆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