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作者:福斯特章节列表
升序↑- 第1章 贝尔托利尼公寓
- 第2章 在圣克罗彻,没有带旅游指南
- 第3章 音乐、紫罗兰与字母“S”
- 第4章
- 第5章 一次愉快的郊游中可能发生的种种事情
- 第6章 亚瑟·毕比牧师、卡斯伯特·伊格副牧师
- 第7章 大家归来
- 第8章 中世纪的遗风
- 第9章 作为一件艺术品的露西
- 第10章 作为一位幽默家的塞西尔
- 第11章 在维斯太太的陈设齐全的公寓里
- 第12章
- 第13章 巴特利特小姐的锅炉是如何令人厌倦的
- 第14章 露西勇敢地面对外部的局势
- 第15章 内部的灾难
- 第16章 对乔治说谎
- 第17章 对塞西尔说谎
- 第18章 对毕比先生、霍尼彻奇太太、弗雷迪以及仆人们说谎
- 第19章 对艾默森先生说谎
- 第20章 中世纪的结束
- 附录 看得见风景,找不到房间
猜你喜欢的书
现代青年
现代长篇小说。张恨水著。初载1933年3月27日至1934年7月30日上海《新闻报》副刊《快活林》。上海摄影社1934年出版单行本。作品描写世代务农的周世良,为了让儿子周计春读书,变卖了家乡的田产,到省城安庆,以做豆腐谋生。邻居倪洪氏,见周家父子勤恳老实,尤其是计春孝敬父亲,读书用功,便将女儿菊芬认周世良为干爹,也要计春认她为干娘。不久,计春在省立模范中学初中毕业班考了第一名,洪氏将女儿许配计春。后来,模范中学因政治原因宣告解散,校长冯子云也回北平另谋出路。正当计春举棋不定时,他接到冯子云从北平寄来的快信,叫他到北平上学。周家父子到北平后,住进潜山会馆,巧遇了同乡孔小姐,她对周家父子热情关怀。周计春遂产生“能娶这样一个老婆,那不是很快活吗”的欲念,从此,便种下了烦恼的祸根。
马忠肃公亮墓志铭
晏殊撰。马亮,字叔明。进士出身,曾任大理评事、芜湖知县。迁殿中丞,通判常州。后调濮州知州,升太常博士、福州知州,又迁饶州知州。北宋咸平三年(1000),任西川转运副使。后又知潭州、升州、广州、杭州、庐州及江陵、江宁府,历迁工部尚书侍郎、御史中丞、兵部侍郎等职。仁宗时,拜尚书右丞,复知庐州,迁工部尚书,知毫州等。升太子少保后病死。赠尚书右仆射。谥号“忠肃”。
敕议或问
朕惟孔子之道王者之道也德王者之德也功王者之功也事王者之事也特其位非王者之位焉昨辅臣少傅张璁再疏请正其号称服章等事已命礼官集翰林诸臣议正外惟号与服章二事所关者重亦关于朕者不得不为言之朕惟我
神灭论
南朝齐梁时无神论思想家范缜的论战之著。范缜(约450~510)字子真,河南人。出身寒微,性情率直,“好危言高论”,不畏权势。齐梁两朝,先后任尚书殿中郎、尚书左丞等职。早年,曾在南齐竟陵王萧子良西邸发表反对佛教因果报应的言论,退而著《神灭论》。其基本论点是“形神相即”和“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以此推论,人的形体与精神的关系乃是“质”和“用”的关系。“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正如刀刃与锋利的关系一样,刀刃没有了,锋利也就谈不上了。作者还对佛教加以指责,认为“浮屠害政,桑门蠹俗”。南北朝期间佛教盛行,南朝皇帝和世家豪族大都奉佛。寺院林立,僧徒云集,迷信成风,误国害民。《神灭论》一出,“朝野喧哗”。萧子良“集僧难之,而不能屈”,又派人以高官相诱,范缜则断然表示决不“卖论取官”。后来梁武帝萧衍奉佛教为国教,又组织64人发表75篇文章对《神灭论》进行再次围攻,还亲自写了《敕答臣下神灭论》,指责其“妄作异端”、“违经背亲”,并以命令语气说:“言语可息(不要再坚持了)!”但范缜仍然“辩摧众口”,不为所屈。结果,被流放岭南。《神灭论》将中国古代唯物主义传统和无神论思想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是中国古代哲学史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
春秋本例
北宋崔子方撰。係疏解《春秋》義例的著作。凡二十卷。崔氏疏解《春秋》之作有《春秋經解》、《春秋例要》、《春秋本例》等,此其一。是書大旨以為聖人之書,編年以為體,與時以為名,著日月以為例,而日月之例又其本,故名《本例》。《宋史·藝文志》著錄:《本例》、《例要》二十卷,可知崔氏原書乃二書之合本。今《通志堂經解》本,《本例》析目錄别為一卷,以足二十卷之數,而《例要》則闕而無存。清修《四庫全書》從《永樂大典》 中輯出 《例要》一卷,别為一書,而《本例》仍作二十卷。此書凡分十六門,皆以日月例推之,而又分著例、變例二則; 州分部居,自成條理。考《公羊》、《穀梁》二傳,原本就以日月例說解《春秋》。此書承之,並推日月之例以概括全經,不免有支離、牽强之失,故陳振孫《書錄解題》稱:專以日月為例,正是蹈《公羊》、《穀梁》之失。然此書條理清晰,推本經義,糾《三傳》之誤,於經意多有所得,實足以成一家之言。為宋代解說《春秋》的一部較為重要著作。有《通志堂經解》本、《四庫全書》本,《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本等。
吴都法乘
三十卷。明代周永年撰。为关于江苏省吴地佛教之记事类纂。三十卷本各篇皆收录诸书记载之事,不论大小,尽网罗之,并附记出典与作者。周永年除撰有《吴都法乘》十二卷外,还撰有《邓尉圣恩寺志》一书。《吴都法乘》一书,辑吴中释氏典故,内分十二篇而成。书中收载了佛祖释迦牟尼出家、求法、创教、弘法及其生平典故和传说,在江苏流传、衍化和传播情况。该书紧紧围绕佛缘、佛法、佛性问题,以细腻的构思和浓重的故事情节,潜移默化地阐明佛法无边,佛祖出家救世的宗旨。可谓通俗易懂,不失为传播佛教的宣传品。对佛教为普通民众所了解、所接受具有很大宣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