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史
作者:斯科特章节列表
升序↑- 前言
- 第1章 大航海时代与澳大利亚的发现
- 第2章 荷兰人与新荷兰
- 第3章 威廉·丹皮尔与詹姆斯·库克
- 第4章 悉尼的建立
- 第5章 罪犯流放制度
- 第6章 殖民政府与总督
- 第7章 翻越蓝山与发现菲利普港
- 第8章 英国开拓澳大利亚殖民地
- 第9章 拉克伦·麦夸里总督的独裁统治
- 第10章 立宪政府的出现
- 第11章 神秘的澳大利亚河流
- 第12章 西澳大利亚殖民地的建立
- 第13章 韦克菲尔德理论
- 第14章 约翰·巴特曼与菲利普港的发展
- 第15章 从范迪门斯地到塔斯马尼亚
- 第16章 从发明收割机到繁荣的羊毛贸易
- 第17章 废除罪犯流放制度
- 第18章 自治政府逐步确立
- 第19章 淘金热
- 第20章 内陆探险:从马修·弗林德斯到欧内斯特·贾尔斯
- 第21章 昆士兰从新南威尔士独立出来
- 第22章 澳大利亚北部地区
- 第23章 民主制度与黑色星期三
- 第24章 海上罢工运动
- 第25章 巴布亚岛和太平洋
- 第26章 科罗瓦会议
- 第27章 澳大利亚联邦
- 第28章 政党与政治家
- 第29章 确定首都与建设热潮
- 第30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澳大利亚
- 第31章 南非战争与澳新军团
- 第32章 威斯敏斯特法令、英联邦与自治领
斯科特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华阳博议
《华阳博议》是明代胡应麟撰写的笔记。是书杂述古人博闻强志之事。今据广雅书局本整理。
九云梦
朝鲜王朝肃宗年间,小说家金万重所著长篇古典小说。原文为朝鲜文,后译成汉文。手抄本。作者反对用汉文写小说,主张用本民族文字创作,才是真正的国文小说,这部小说就是这一主张的实践。有两种不同的记录:一是作者因反对肃宗废闵王妃而被流放到南海之后,在流放地写了这部小说;一是在被流放离开家的前一夜,为了安慰母亲在一夜之间写了这部小说。作品以中国唐代社会为背景,虚构了一个爱情故事:五台山莲花峰六观大师的大弟子性真和尚奉师命前往洞庭龙宫会见龙王,途中遇思凡的八仙女,定情而返,禅学之路因而受阻。大师大怒,将性真和八仙女打入地狱,可是阎罗王十分怜悯他们,将他们送还人间。性真投胎于淮南杨家,取名杨少游,聪颖过人,少年时状元及弟,后戍边时屡立战功,被封为燕王。他先后同八仙女转世的贵胄秦彩凤、洛阳名妓桂蟾月、江北名妓狄惊鸿、京城郑小姐及其侍女春云、周王的妹妹兰阳公主、吐蕃刺客沈枭烟、龙女白凌波结婚,享尽荣华富贵。后经高僧点化,顿时大彻大悟,与八位夫人一起恢复本来面目,同皈佛门“极乐世界”。这部小说的主题是人的一切富贵、功名、荣华,只不过是一场春梦。作品语言生动,文字优美,情节富于浪漫色彩,规模宏大,结构严谨,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较高的艺术性,对后世的小说创作有很大影响。特别是作品用朝鲜文创作,对国语文学的发展作出不可低估的贡献。大部分国文古典小说都未能摆脱传奇故事,而这部作品却探讨人生问题,而且这部小说将儒教的伦理思想和道教思想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在国语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值得注意的是,小说表现了作者对一夫多妻制的欣赏态度和封建贵族阶级“人生如梦”的没落思想以及佛教的虚无思想,是不足取的。
霜红词
词集,近代胡士莹撰。胡士莹(1901—1979) 字宛春,室名霜红簃。平湖人。杭州大学中文系教授。研究范围主要为说唱文学、戏曲、小说三个方面,而以话本小说的研究成就最大。中华书局出版的《话本小说概论》,是他的代表作。善书法,亦能画,又善围棋。毕生从事古典文学教学工作。 此集自选1921年至1929年间所填词84首,结集题名《霜红词》,在扬州出版。
唐宋大曲考
戏曲论著。成书于1909年。王国维著。该书首先对大曲的起源及其体制的流变作了详细考述。大曲之名始见于汉代蔡邕《女训》,汉以后大曲之体制不断发生变化,汉时由艳、趋、乱三大段组成,唐宋时由若干遍组成,每一遍都有专名。其次对唐宋大曲现有辞之可征者作了考释和辑佚,从宋词、诸宫调、元代杂剧和南戏中辑录了五十三支大曲。最后论述大曲演故事对后世戏曲的影响。大曲演故事,以《王子高六么》为始,其盛行则在南渡后,如《盘洲集》所载的《句降黄龙舞》、《句南吕薄媚舞》,《鄮峰真隐漫录》所载的《剑器舞》等。大曲演故事对戏曲的产生有很大影响,“大曲与杂剧二者之渐相近,于此可见”。而且宋杂剧“一场两段”与大曲“一曲之中演二故事”有关。所不同的是由于大曲表演时动作一定,只能表演极简易之剧,故“元初纯正之戏曲出,不能不改革之也”。该书收入1957年出版的《王国维戏曲论文集》。
王端毅公奏议
十五卷。明王恕撰。王恕(1416—1508),陕西三原人。字宗贯,号介庵,晚号石渠。正统进士,历任扬州知府、南京刑部右侍郎、云南巡抚、宁夏巡抚、南京兵部尚书。孝宗时召为吏部尚书。居官历中外五十余年,为人刚正清严,所引荐皆一时名臣。辞官居家后致力编著,有《石渠意见》、《历代名臣奏议》、《介庵奏稿》等。《王端毅公奏议》由两书合二为一:一为《吏部奏议》九卷,由文选郎孙交于弘治四年(1491)编次;一为兵部尚书王宪取王恕在任大理寺左寺副至南部兵部尚书时的奏议,编成六卷。最初在苏州刊刻,后又在三原重刻。《王端毅公奏议》于正德年已 (1521年) 由三原知县王成章编次刊刻。此集按王恕历官的先后顺序排列,保存了许多有价值的奏疏,有《四库全书》本。
地藏本愿经科文
地藏本愿经科文,一卷,清灵椉定,岳玄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