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心理学

作者:弗洛伊德
爱情心理学

收录八篇论文。1.《性学三论》于1905年发表,内容涉及“性变态”、“幼儿性欲”及“青春期的变化”三部分。2.《儿童性理论》于1908年发表,该文对儿童期的性表现,以及与其他心理活动、神经症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揭示了一些常见的但缺乏研究的儿童期性现象。3.《“文明的”性道德与现代神经症》于1908年发表,文中论述了现代社会的性道德与文化的关系问题,强调了性的因素是现代社会文化危机、人的焦虑与神经症的主要根源,抨击了现代社会的性道德观,提出了改善文明与发展文艺的性本能升华作用说。4.《爱情心理学》共包括三篇文章:(1)《男人对象选择的一个特殊类型》(1910),主要分析了男人的性变态(或性倒错)问题;(2)《论性爱领域最普遍的衰退趋势》(1912),专门探讨了男人的“心理性阳痿”问题;(3)《处女的禁忌》(1918),从历史与文化的视角分析了女性的“贞洁”问题。5.《论自恋:导论》发表于1914年,该文对自恋的起源、本质、表现形式及其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分别做了说明。6.《本能及其变化》发表于1915年,该文从不同角度分析本能这一基本概念所涵盖的内容,使用这一概念所涉及的问题,如本能的原动力、目的、对象和来源,以及描述性本能的一般性质所采用的方法等。7.《压抑》发表于1915年,该文对压抑的本质、原因、

猜你喜欢的书

契诃夫手记

契诃夫手记

契诃夫有许多手记本,里面是他在生活中随手记下的瞬间感触,将来作品的腹稿、速写,读书心得,以及从别的作家的书中抄录的拔萃。手记既是他的文学创作备忘录,也是他成熟期作品的索引。在他去世十年后,他的妻子克尼碧尔经过严格的选择和整理,形成这部《契诃夫手记》公诸于世。伍尔夫的丈夫伦纳德曾经与人一起将《手记》译成英文出版。中译本最初于1953 年发行,随着译者贾植芳的偃蹇命运在图书馆尘封近三十年,直至1982 年重新印行,用他的话说,这个译本的命运也是他的生活的命运。

董胶西集

董胶西集

汉代文别集。1卷。董仲舒著。董仲舒曾为胶西王相,故称“黄胶西”。董仲舒为西汉大儒,著有《春秋繁露》17卷。文集2卷,今传本1卷,系后人所辑,明代张溥刊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明代汪士贤《汉魏诸名家集》本题作《董仲舒集》,1卷;清代汪灏则题作《董子文集》,亦1卷。此集仅收《士不遇赋》、《贤良对策》(1—3)、《乞种麦限田章》、《诣丞相公孙弘记室书》、《高庙园灾对》、《雨雹对》、《郊祀对》、《山川颂》等8篇,附收《春秋阴阳》(70则)。其中“三策”(《贤良对策》3篇)、“三对”(即《高庙园灾对》、《南雹对》、《郊祀对》)具体阐发了他的“天人感应”的哲学思想,把人事归结为“天意”;《春秋阴阳》则附会“天人感应”的“实例”,以实其论。《乞种麦限田章》以犀利之笔揭露了当时的阶级对立:“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指出贫民“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致使贫民逃往山泽而为盗贼,因而提出“限田”、“盐铁皆归于民”、“去奴婢,除专杀之威,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等政治主张,是该集中最有思想光辉的篇章。

玄都律文

玄都律文

玄都律文,早期天师道重要戒律之一,约出于南北朝后期,疑即北周武帝时京师玄都馆道士编集。原书卷数不详,北宋《崇文总目》着录《玄都律编》八卷;南宋《秘目》着录《玄都律》十五卷;《通志‧艺文略》着录《玄都律》二十五卷。今《正统道藏》本仅存一卷,收入洞真部戒律类。残本辑录道教戒律,分为六品,即:〈虚无善恶律〉 〈戒颂律〉 〈百药律〉 〈百病律〉 〈制度律〉 〈章表律〉律文主要宣扬善恶报应观念,劝导道教信徒遵守道门律例,行善济世,去除恶行。书中所谓「百病百药」,非指一般疾病药物,而是指道德行为之病(如好色无德、见物欲得等),以及救治之法(如恬淡无欲、好生恶杀、不多聚财等)。又宣称人有善行则天降福佑,后世为神仙真人;人有恶行则天降灾病,后世没为奴婢。凡违律者,上天皆罚减其寿算。据《三洞珠囊》、《要修科仪戒律钞》等唐宋道书引文,《玄都律》原本至少应有二十品,包括〈三会律〉、〈开辟律〉、〈职治律〉、〈上章律〉、〈立身行道律〉、〈入治律〉等等。二书所引律文近百条,多不见于今《正统道藏》本。

庄子翼

庄子翼

汇集有关《庄子》注疏的著作。明万历十六年(1588)刻本,8卷。《庄子阙误》一卷,附录一卷。另有《四库全书》本。明焦竑编。所列引用书目,自郭象注以下22家。旁引他说互相发明者,自支遁以下计16家。又章句音义自郭象以下凡11家。核其所引,惟郭象、吕惠卿、褚伯秀、罗勉学、陆西星五家之说最多,其余不过间出数条而已,间亦以竑本人的《笔乘》之文附之。引用诸家之说,各取其精采部分,首尾完整,自成章段,列于原文各章之后。音义训诂取其一字一句者,联贯其文,缀原文末句之下。本书采集广博,亦较为精粹,集宋明注庄之大成。所引竑本人《笔乘》之文,也多有发明。末附《庄子阙误》,全录陈景元之文,是校勘《庄子》的重要参考资料。附录列《史记·庄子列传》、阮籍、王安石的《庄子论》、苏轼《庄子祠堂记》、潘佑的《赠别》、王雱的《杂说》、李士表的《庄子九论》。书中提到典籍名称,有不够准确之处。如王雱著《南华真经新传》及《杂说》,而书中称王注内篇。刘概有《庄子注》,而书中以内、外篇注分别称之。潘佑系南唐人,而将其文厕之于苏轼、王雱之间,亦为疏漏。然明代自杨慎以后,博洽者无过于竑,其所引录的古籍众多,不失为一个好的注本。

山乡巨变

山乡巨变

长篇小说。周立波著。分为上下卷,分别于1958、1960年出版,1963年修订后上下卷合并成册出版。作品以1955年至1956年中国农村合作化高潮为背景,描写湖南一个偏辟山乡——清溪乡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全过程。小说以女主人公、县团委副书记邓秀梅带着党的指示下乡办社的活动为钱索,展现了合作化浪潮对私有制、私有观念的猛烈冲击所激起的层层波澜。在描写广大农民走向合作化道路的过程中,作者以细腻的文笔,带着亲切的乡土气息,刻画了一系列农村干部和群众的生动形象。其中有对党的工作充满青春热情、时时保持政治敏感,而又有些偏袒妇女利益的青年女干部邓秀梅;有朴实勤恳、克己奉公的农村干部刘雨生;有善于解决农民实际问题、宽厚风趣的党支部书记李月辉,以及忠厚纯朴却比较保守固执的老贫农陈先晋,还有绰号“亭面糊”的老农中盛佑亭等。作者善于把火热的斗争生活化入娓娓动听的日常故事之中,往往将对于新生活、新人物的描写与充满诗情画意的农村风景画、风俗画的描绘相结合,创造了优美而深远的意境,传递出新时代的信息。对人物思想行动的细致入微的刻画、对富有地方色彩的生活细节饶有情趣的描摹,赋予作品以清新明远、幽默隽永的格调,显示了作者独特的艺术风格。

阿弥陀经疏钞问辩

阿弥陀经疏钞问辩

阿弥陀经疏钞问辩,一卷,明袾宏述,附续问答。以上三种出云栖法汇,见新编续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