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拉·果戈理

作者:纳博科夫
尼古拉·果戈理

本书是纳博科夫较少为世人所知的传记作品。作者将读者带入果戈理的青年时代,浏览了他的早期作品,并提供了他收集的《钦差大臣》和《死魂灵》第一卷的详细评论。他还简短地评论了果戈理最著名的短篇小说《外套》。在书中,纳博科夫探讨了果戈理独具魅力的写作手法,用他自己翻译的多个片段来证明果戈理无可挑剔的行文。他强调的并不是果戈理作品的情节,而是它们的风格,并且成功地展现了以讽刺著称的果戈理的另一面。

纳博科夫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七修类稿

七修类稿

明郎瑛撰。五十一卷,续稿七卷。瑛字仁宝,仁和(今浙江杭州市)人。博综文艺,积其见闻杂考成编。分天地、国事、义理、辨证、诗文、事物、奇谑七类,正续稿皆然,即取“因类立义,刊修经时”之义名书,凡一千二百五十七条,约四十九万字,成书于嘉靖年间。国事类记元明史事,如朱元璋起义、张士诚、陈友谅始末、郑和生平、明代科场等颇悉,足资参证。间杂丛考,其载杭州宋官署考,为《咸淳临安志》及西湖各志所未详;记明初进茶各种名目和漕河开凿工程等,亦皆《明会典》及《明史》诸志所未及。有关诗文、小说的考评,亦较有参考价值。余多因袭前人,少创见,且多舛谬,清王士禛《香祖笔记》多予以辨证。其天地、奇谑类亦多涉神鬼迷信。有明嘉靖刊本,十六册,藏北京图书馆,善本。中华书局《明清笔记丛刊》排印本。

官话讲义

官话讲义

又名:广东公立官话讲习所讲义。清孔赞廷撰,孔赞廷生卒年不详。生平履历不详。《广东公立官话讲习所讲义》旨在通过有效方法,系统教习操粤语者学说官话,其中四章涉及粤语。“辨似法”列同音字词以正音;“杂话名称”以义分类,学日常语句;“杂化谈法”将词汇融入语境,促理解吸纳;“分类话头”设天文、地理等31类汇编字词。四章共同展示了粤音、粤词,其粤语、官话并举列示的方式,对解释方言词汇有直接帮助,且分类详密、包含丰富,方言色彩浓重,如俗字“氹(小坑)”、俗词“尾孻(末尾)”,形象的动物词“樁米公公(嗑头虫)”,特别称谓“甴曱(蟑螂)”等。

八宅明镜

八宅明镜

《八宅明镜》作者是唐代杨筠松,撰者是清代箬冠道人。该书是一部专论阳宅的堪舆名著。“八宅派”起源于唐朝,盛行于宋朝,在阳宅堪舆中独占鳌头,被尊为风水堪舆的正宗。中国古代有众多的风水流派,八宅派之所以能够独领风骚,主要因为它能化繁为简,提出的观点容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并且能够以点带面,深入到风水理论之中,还给人们提供了许多具体可行的操作方法。《八宅明镜》就是八宅派的代表作品。这本书根据人的年命,强调家宅的门、灶和吉凶方位,从浅入深,初学风水的人不但容易理解、明白,还能够融会贯通,很快就能学会相度阳宅的基本方法。当然,作为一本风水著作,《八宅明镜》这本书中也有许多唯心的观点,书中既有精华,同时也存在糟粕,所以,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理智地对待它的内容,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而古为今用。

朝野新声太平乐府

朝野新声太平乐府

元代杨朝英编。《太平乐府》卷首有巴西邓子晋所作序文,文末署“至正辛卯春”,故此书编成时间应在1351年初或稍前。邓子晋序文中言“澹斋杨君有选集《阳春白雪》,流行久矣。兹又新选《太平乐府》一编,分宫类调,皆当代朝野名笔,而不复出诸编之所载者。且以燕山卓氏北腔韵类冠之,期于朔南同调,声和气和,而为治世安乐之音,不徒羡乎秦青之喉吻也。” 全书共分9卷,前五卷为小令,后四卷为套数,按宫调曲牌收录散曲作品。收录作者除无名氏外共计85人,均为元代作家。总计收有作品1210篇,其中包括小令1069首、套数141套。全书卷首附刻有燕山卓从之所作《中州乐府音韵类编》。《太平乐府》是现存规模最大的元代散曲总集,其体例沿袭《阳春白雪》,而收曲数量较《阳春白雪》多出近一倍,且仅有少量作品重复。作为最重要的元代散曲总集之一,《太平乐府》不仅对于元代散曲文献有着重要的保存作用,并且对于考订元代散曲作家活动年代及作品之创作年代均有重要参考意义,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此书选曲范围广,择曲精当,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元代中后期散曲的整体风貌,对于考察元人的散曲审美倾向、散曲文体观念等提供了重要资料,是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元代散曲总集之一。此书在后世流传较广,不仅有多种刊本、抄本,且明代一些散曲总集如《乐府群珠》等也将其作为重要的辑曲来源之一,对后人认知元代散曲有着重要的文献价值。 主要版本包括元至正刻本、元刻细字本、铁琴铜剑楼藏明刊本、明大字本、清何梦华钞本、1923年武进陶氏影印元刊本、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影印元刊本、《万有文库》本、《国学基本丛书》卢前校订本、文学古籍出版社1955年重印本、中华书局1958年版隋树森校订本、《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明刻本等。

止学

止学

《止学》是隋朝大儒王通以道家思想论处世之道的典范之作。《大学》中讲“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能够知其所止,止于至善,然后意志才有定力;意志有了定力,然后心才能静下来,不会妄动;能做到心不妄动,然后才能安于处境随遇而安;能够随遇而安,然后才能处事精当思虑周祥;能够思虑周祥,才能得到至善的境界。这也是中庸的道理。本书不仅是传统文化关于“止”之思想集大成者,而且具有极强的实用价值。千万不要小瞧一个“止”字,墨曰:知止,则日进无疆,反者,道之动。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持盈保泰、长生久视之道。“谦受益,满招损”,《止学》更多的是告诫做人的哲理。

选择密要决

选择密要决

五卷。疑为证空著。成书年代不明。本书是事相鈔之一,对《选择集》以定散、念佛、迎接和慈悲、智慧的名义进行了注释。证空在《选择集》的撰述场合,虽然与勘文相关的角色进行了第十三至第十六章段的执笔,但对这一点等没有进行叙述也是疑问。因为是记载关于《选择集》的秘事口传的书籍,所以题为“密要决”。首先题号是来迎,“南无阿弥陀佛”是念佛,“往生之业念佛为先”是定散。全一六章段相当于《观经》正宗分一六观。第一、二章段为假观,第三至第六章段的依报相当于《无量寿经》的唯智慧是定散之机。第七至一二章段的正报相当于《观经》的慈悲智慧,是念佛。第一、第三、第十六章段是《阿弥陀经》唯一慈悲的迎接。《选择集》揭示了“广说众譬”,佛与众生、念佛与来迎是不离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