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博科夫

- 姓名:纳博科夫
- 全名: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 性别:男
- 国籍:美国
- 出生地:俄国圣彼得堡
- 出生日期:1899年4月22日
- 逝世日期:1977年7月2日
- 民族族群: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俄:Владимир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Набоков;英:Vladimir Vladimirovich Nabokov,1899年4月22日 -- 1977年7月2日),是俄裔美国作家,主要用俄语与英语写作,他1899年4月23日生在俄国圣彼得堡,1977年7月2日病死于瑞士蒙特勒。他祖父是俄国沙皇的司法大臣,父亲却是激进的立宪民主党人,十月革命后流亡国外,1922年在柏林被流亡的右翼君主主义分子暗杀。纳博科夫因出身于贵族家庭,他父亲又酷爱文学,因此从小就有很高的文学修养,还掌握了英、法、德几门外语,10多岁时就练习写诗并把德国诗歌译成俄文,1916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1918年又出版了另一部诗集。1919年随父母流亡欧洲,入英国剑桥大学攻读法国和俄国文学,1922年获学士学位后回柏林,1937年迁居巴黎,1940年在纳粹入侵法国前夕迁居美国,成为美国公民,在康奈尔大学等高等学府任教。他早在流亡西欧期间已用俄文写了大量诗歌、剧本、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他的全集如果出版,约有三、四十卷,目前已有20多个短篇和9部长篇小说译成英文,主要由他自译或与人合译。他用英语写的长篇小说共有6部,除本书是他的成名作外,主要有《普宁》 (1957)、《微暗的火》 (1962)和《阿达》(1969)。他是较早向文学传统挑战的老作家,对六、七十年代崛起的美国后现代派作家影响很大,托马斯·品钦就是他的学生,其他如霍克斯、巴思、巴塞尔姆等也都很推崇他。他对文学艺术的见解主要发表在他死后由鲍尔斯主编的两卷本《文学讲稿》(1980) 中。他的自传《说吧,记忆》(1966)根据1951年出版的回忆录作了两次增补修改后写成,从文字到内容都独具一格,被认为是本世纪写得最出色的纪实文学之一。纳博科夫的早期作品主要使用俄文,作品有长篇小说《玛丽》(Mashen>ka,1926),《王,后,杰克》(Koral,Dama,Valet,1926),《失望》(Despair,1936),1938年起用英文写作,代表作有《洛丽塔》(Lolita,1955),《普宁》(Pnin,1957),《苍白的光》(PaleFire,1962),《阿达》(Ada,1969)。其作品《洛丽塔》被公认为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屠夫十字镇
《屠夫十字镇》讲述的是一个在1873年从哈佛辍学的年轻人安德鲁斯,受爱默生和梭罗等人的自然观念影响,带着寻找美好、希望和活力的冲动,来到屠夫十字镇,并跟随猎人米勒和其他两人(剥皮人施耐德和随营干杂活的查理·霍格)进入科罗拉多山区猎捕野牛。他们各自带着不同的目的和想法,踏上了这次前途未卜的旅程。他们经历重重困难,还丢掉了一个人的性命,才重回屠夫十字镇,但这里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邢特进集
诗文集。北齐人邢邵撰。 一卷。邵字子才。小字吉,河间鄚(今河北任丘)人。北齐文学家。 曾仕北魏、 北齐。 历太常卿、兼中书监、 摄国子祭酒、 后授特进。 幼少聪慧,文雅有才思、博览强识,年未二十即负盛名。魏孝明后,诗文之美,独步当时。每一文出,京师为之纸贵。诗以五言为主,《冬夜酬少傅直史馆》、《七夕》等有名,乐府小诗《思公子》写闺怨,情切意深。深受南梁诗风影响。与温子昇齐名,世称“温邢”,又与稍后的魏收,并称“邢魏”,三人被合称“北地三才”。他学识渊博,主张无神论,为北齐反佛教思想家。强调“人死则神灭”,为世人所推重。原有集三十卷,皆散佚。今集为明张溥辑刊。收赋、诏、表、奏、书、序、议、颂、铭、碑、谥议、哀策文、墓志等近三十篇,乐府和诗近十首。有《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 本。
太上十二上品飞天法轮劝戒妙经
题“太极真人传左仙翁”。元始天尊劝戒,以消十二大恶业
般若心经直谈
般若心经直谈,一卷,明真可撰。
翻译名义集
宋姑苏景德寺僧法云编,共二十卷,六十四目。以经典所用之语,分类编列。如系梵语,则释以华言,并详得名之由及其沿革。诚读内典者不可少之书也。
神栖安养赋
《神栖安养赋》是永明延寿禅师特别重要的专述净土法门的著作,言简意丰,精粹灵妙,理事俱备,全文四百余字,此赋是一代法眼宗大师礼赞西方极乐世界的颂歌,归向弥陀净土的宣言书。禅师为使更多的人信入笃行净土法门,神栖西方安养,还特地为赋作注,可惜长篇注文已经佚失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