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妄之灾

作者:阿加莎·克里斯蒂
无妄之灾

阿加莎·克里斯蒂著侦探小说。1958年11月9日晚,7∶00~7∶30间,雷切尔·阿盖尔太太在她家书房被拨火棍击中头部,悄无声息地死去了。不久,她的养子杰克被逮捕。他当晚早些时曾来过,问母亲要钱,但被拒绝,怒气冲冲地离去,声称他还会回来的。家里有人听到了他们的争执声,以及杰克对母亲的威胁。被捕时,在杰克身上搜到了书房内遗失的钱,凶器上也有他的指纹。虽然证据确凿,杰克却坚持他有不在场证明:那半个小时他正在搭便车去Drymouth的路上。然而无论怎样努力,警方也找不到他所说的人和车。也许这又是杰克的谎言,他从小就是个令人头痛的孩子,长大后越发放肆,不务正业,偷蒙混骗,无所不为。杰克被判终身监禁,6个月后因肺炎在狱中死去。两年的时光流逝了,如果不是因为阿瑟·卡尔加里的出现,阿盖尔一家原本可以在平静中渐渐淡忘那幕惨剧。

猜你喜欢的书

如何化解内心的焦虑

如何化解内心的焦虑

《如何化解内心的焦虑》系统地阐述了霍妮文化神经症理论的基本主张,详细论证了文化因素与神经症形成之间的关系,提出以文化决定论取代弗洛伊德的生物决定论。作者认为,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时刻处于各种矛盾与冲突之中,而最主要的冲突就是我们都同时具有“亲近人”“对抗人”“逃避人”的冲动。这些冲动若协调不好,就会使我们陷入各种各样的焦虑和神经症。本书是霍妮对正统精神分析的彻底批判和修正,标志着其思想的形成,也标志着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开始形成。

景景医话

景景医话

医论医话著作。陆锦燧撰于1913年。本书记述作者辨证论治的经验和心得为主,阐述温、凉、攻、补、因病而施、审病以定用药轻重等见解。 符合临证的一般规律。陆氏对西洋医学采取排斥态度。所附《医谈录旧》辑录笔记小说中有关医事记载,多属怪症奇治等内容。本书收入《溪陆氏医述》中。现存初刊铅印本。

兰亭诗集

兰亭诗集

诗集。《兰亭集》是一本由37首诗组成的诗集,关于《兰亭集》的来由是这样的: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的三月初三,当时任会稽内史、右军将军的王羲之邀请谢安、孙绰、孙统等四十多位文人雅士聚于会稽山阴的兰亭修跞,曲水流觞,饮酒作诗。众人沉醉于酒香诗美的回味之时,有人提议不如将当日所做的三十七首诗,汇编成集,这便是《兰亭集》。这时众人又推王羲之写一篇《兰亭序》。王羲之酒意正浓,提笔在蚕纸上畅意挥毫,一气呵成。

嘉禾百咏

嘉禾百咏

宋诗别集。1卷。张尧同著。共100首五言绝句。或咏史,或写景,随遇而发,不拘一格。凡城壕、台观、楼阁、庵祠、庙塔、桥墩、山河、井堰等处,兴之所至,涉笔成趣,可与曾极《金陵百咏》比美。每首之后,皆有附考,不知何人所作。如《胥山》诗:“马革浮尸去,君王太忍人。此山空庙貌,何以劝忠臣。”附考:“《水经注》云:子胥死,浮尸至此,居民怜之,立祠其上,俗名伍王庙。”自吴越以来有关嘉兴的古迹典故,大多摄入诗篇。对地方志考据工作,有一定帮助。传世有《四库全书》、《学海类编》、《两宋名贤小集》、《观古堂所刊书》、《观古堂汇刻书》、《宋人集》(甲编)、《园先生丛书》、《丛书集成初编》等版本。

元曲选

元曲选

又名《元人百种曲》。是现存流布最广的一部元人杂剧总集。明代臧懋循辑。二十集,一百卷。懋循字晋叔,号顾渚,浙江长兴人。万历八年(1580)进士,曾任南京国子监博士。他博闻强识,精通音律,著有《负苞堂集》。在《元曲选序》中说:“大抵元曲妙在不工而工。”认为戏曲应该“雅俗兼收”。他对那些“出入乐府,文采灿然”的所谓“名家”的作品并不重视,而认为“摹拟曲尽”,“能使人快者掀髯,愤者扼腕,悲者掩泣,羡者色飞”的作品,才是曲中的上乘。他选本书的目的,是想把元人杂剧中的好作品都网罗在一起,并使当时的南曲作家“知有所取则”,以尽元曲之妙。此书成书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分二十集,每集五种,共百种。所收作品数量多,占现存的元人剧本三分之一;同时,雅俗兼收,其中包括元代名家名作九十四种,如马致远《破幽梦孤雁汉宫秋》、《江州司马青衫泪》,关汉卿《赵盼儿风月救风尘》、《感天动地窦娥冤》,白朴《裴少俊墙头马上》、《唐明皇秋夜梧桐雨》,郑光祖《迷青琐倩女离魂》等元曲四大家代表作。对不知名的优秀作品,可能在科介宾白上不够完整,文字不够通顺,经过他“参伍校订”、“删抹繁芜”的编次工作,并附音注,不仅科白完整,戏文也通顺易懂。明人杂剧六种,今存元杂剧约一百五六十种,大多赖此保存,为元曲流传作出贡献。有明代万历中吴兴臧氏刊本,民国七年(1918)上海商务印书馆据明博古堂本影印,1955年北京文学古籍刊行社据世界书局版重印本。今人隋树森所编《元曲选外编》,辑录《元曲选》以外元人杂剧六十二种,对文字略作校订,并加断句。基本包括了全部元代杂剧。

读左日钞

读左日钞

十二卷。补二卷。清朱鹤龄撰。此书主要采赵汸、陆粲、傅逊、邵宝、王樵五家之书以及诸儒之说,以补正杜预《春秋经传纂解》之阙讹,大抵集旧解者占十之七,出己意者占十之三,所以名曰“钞”。其《凡例》移,《左传》纯以史解经,所以其论人论事,时有悖于理,学者不可耽于其文之博丽而昧其义之踳驳,这才是善读《左传》。朱氏认为:“会盟战伐及日月人名地名之类,有经文不书而传特详之者,此正可推求笔削之旨。”而陈傅良、赵踳“专从不书取义,最得微旨,今备录其说以为解经翼辅。”又云:“杜氏注得孔氏疏而明,然郑立、贾逵、服虔、王肃、刘炫诸儒之说亦不可尽废,今博引而加以折衷。”其重视汉学,于此可见一斑。其书考证虽少,却时有所得。如引定公五年文公十七年二《传》,证公婿池非晋侯之婿;引《檀弓》越人吊卫将军文子事,证秦人归僖公成风之襚;引《汉书·王嘉传》,证“屈荡尸之”当作“户之”等。不妄断是其书之优点,如“庄公寤生惊姜氏”,孔疏以“寤时生”;“寤而觉”为说,林尧叟则以“困而后寤,因寤而惊”为解,皆不可通。杨开庵、顾炎武引《风俗通》“儿堕地触开目视者为寤生”为说,朱氏则云“吾亦未敢信也”。所补二卷,据其《凡例》称:“亭林顾先生去秋自华阴寄余《左传注》数十则,折疑正舛者,皆前人未发,时此书已刻逾半,不及纂入。间取三传、三礼注疏阅之,尚多可录者,因复缀缉,与亭林所贻汇成二卷,附之简末。”《四库》系抄本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