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尉的女儿
作者:普希金
俄国作家普希金的中篇小说。它是作家创作晚期人道主义思想的结晶。作品以18世纪70年代的普加乔夫起义为背景。纨袴少年格里尼约夫按照贵族教养的程式,到白山要塞去接受行伍的考验。在暴风雪途中迷路,被一个中年汉子引到客栈。他在感激之余把自己的兔皮袄送给了衣衫单薄的汉子。要塞司令米龙诺夫上尉对格里尼约夫倍加照顾。上尉的女儿玛利亚也与他情投意合,招致青年军官什瓦卜林的忌妒,引起决斗。格里尼约夫被刺伤,这更加深了他与玛利亚的爱情。适逢普加乔夫起义军攻陷要塞,米龙诺夫被绞死,什瓦卜林投降。格里尼约夫在被套上绞索时意外获释。原来普加乔夫正是那个风雪夜为他引路的汉子。玛利亚落入什瓦卜林的手中,忍受着折磨。格里尼约夫求普加乔夫帮忙,后者慨然应允,斥责了什瓦卜林,成全了格里尼约夫和玛利亚。起义失败后,普加乔夫被枭首示众;临刑时,普加乔夫看见了格里尼约夫,还向他点头致意。格里尼约夫因“通匪之嫌”被拘捕审讯。玛利亚不得已设法面见女皇,诉清原委,求得恩准。格里尼约夫终于与玛利亚幸福结合。作者着力塑造了格里尼约夫的形象,着力挖掘一个贵族青年为人的价值所在。贵族式的家庭教育将他培养成一个纨袴少年;而标准的旧俄军营生活则可能使他变成一个花花公
章节列表
升序↑猜你喜欢的书
黄箓九幽醮无碍夜斋次第仪
黄箓九幽醮无碍夜斋次第仪,不署撰人。从内容文辞看盖出于宋代。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此仪用于为亡灵七日或七周年忌日设醮荐度。按「无碍夜斋」大概源于佛教密宗「冥道无遮大斋,意为不分贵贱,普济一切孤魂。」其行斋时间多在夜晚,分静夜、初更、二更三个时段。斋仪节次颇为繁杂,主要有宣焚钱马关牒单状词颂、召魂、念诸天内音大焚隐语、忏悔、说戒,设无碍筵座、设九幽醮等重要节目。
宋中太乙宫碑铭
宋吕惠卿撰。本书鲜见其他传本。宋神宗1071年于开封建中太一宫,1073年命吕惠卿撰铭,述太乙五福神。
巴黎茶花女遗事
法国小仲马原著,林纾、王寿昌译。1899年2月由福州吴玉田付梓问世。同年夏,素隐书屋托昌言报馆代印本。广为流传的有1901年秋玉情瑶怨馆校本、1909年上海广智书局铅印本、1924年商务印书馆印行本,再版达20多次,一时“纸贵洛阳,风行海内”。该作叙述了贵族青年亚猛(今译阿尔芒)与沦落为巴黎名妓的乡村姑娘马克(今译玛格丽特)的爱情悲剧,批判了资产阶级的虚伪性,歌颂了马克对亚猛忠贞不渝的爱情。其特点正如邱炜萲所言:“以华人之典料,写欧人之性情,曲曲以赴,煞费匠心。好语穿珠,哀感顽艳。读者但见马克之花魂,亚猛之泪渍,小仲马之文心,冷红生之笔意,一时都活,为之欲叹观止。”(阿英《晚清文学丛钞·小说戏曲理论卷》)它改变了国人对西方小说的认识,促进了国人观念的变化,打开了翻译西方文学的时代风气,并对当时中国文学创作产生很大的影响。首先是题材和人物塑造上的影响,传统的“才子佳人小说”演变为“新才子佳人小说”,模仿之作纷纷问世,如钟心青的《新茶花》、何诹的《碎琴楼》、林纾的《柳亭亭》、苏曼殊的《碎簪记》和徐枕亚的《玉梨魂》等。其次是叙事方式上的影响。《巴黎茶花女遗事》保留了原著叙述者轮流交代的叙事结构、第一人称叙述以及书信体小说的叙事方式,形成叙述者话语和人物话语之间全新的关系,打破了中国传统的史传叙事和白话章回小说的叙事模式。总之,该译作大力促进了清末民初新言情小说的兴起与繁荣。
元曲选
又名《元人百种曲》。是现存流布最广的一部元人杂剧总集。明代臧懋循辑。二十集,一百卷。懋循字晋叔,号顾渚,浙江长兴人。万历八年(1580)进士,曾任南京国子监博士。他博闻强识,精通音律,著有《负苞堂集》。在《元曲选序》中说:“大抵元曲妙在不工而工。”认为戏曲应该“雅俗兼收”。他对那些“出入乐府,文采灿然”的所谓“名家”的作品并不重视,而认为“摹拟曲尽”,“能使人快者掀髯,愤者扼腕,悲者掩泣,羡者色飞”的作品,才是曲中的上乘。他选本书的目的,是想把元人杂剧中的好作品都网罗在一起,并使当时的南曲作家“知有所取则”,以尽元曲之妙。此书成书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分二十集,每集五种,共百种。所收作品数量多,占现存的元人剧本三分之一;同时,雅俗兼收,其中包括元代名家名作九十四种,如马致远《破幽梦孤雁汉宫秋》、《江州司马青衫泪》,关汉卿《赵盼儿风月救风尘》、《感天动地窦娥冤》,白朴《裴少俊墙头马上》、《唐明皇秋夜梧桐雨》,郑光祖《迷青琐倩女离魂》等元曲四大家代表作。对不知名的优秀作品,可能在科介宾白上不够完整,文字不够通顺,经过他“参伍校订”、“删抹繁芜”的编次工作,并附音注,不仅科白完整,戏文也通顺易懂。明人杂剧六种,今存元杂剧约一百五六十种,大多赖此保存,为元曲流传作出贡献。有明代万历中吴兴臧氏刊本,民国七年(1918)上海商务印书馆据明博古堂本影印,1955年北京文学古籍刊行社据世界书局版重印本。今人隋树森所编《元曲选外编》,辑录《元曲选》以外元人杂剧六十二种,对文字略作校订,并加断句。基本包括了全部元代杂剧。
注同教问答
注同教问答,一卷,宋师会述,善喜(目录作熹后三目同)注并序。
涅槃宗要
佛教著述。唐高丽僧元晓撰。一卷。是《大般涅槃经》的论释书。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略述经文大意,即序品部分。第二部分广开分别,有四门:初说因缘、次明教宗、三出教体、四辨教迹。“说因缘”中,认为本经所说为诸佛甚深密藏如来之性。“明教宗”中略举不同之说。此书举二门以示其教宗,即涅槃门、佛性门。“出教体”中先述异部,后显大乘。“辨教迹”中言五时,以第五时为佛临涅槃,说《大涅槃经》。仅见载于日本《大正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