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利维拉案件

作者:莫里斯·勒布朗
奥利维拉案件

奥利维拉的养女即将成年,按照法律他应将财产交还给她。但就在这时,“奥利维拉”突然被杀凶手是谁呢?亚森·罗平经过调查得知死者并非奥利维拉,那么死者究竟是谁呢?真正的奥利维拉又在何处?

猜你喜欢的书

雄猫穆尔的生活观

雄猫穆尔的生活观

副题《附乐队指挥约翰·克莱斯勒的传记片断》,德国长篇小说。恩·特·阿·霍夫曼作。1820—1822年在柏林出版。《雄猫穆尔的生活观》原计划写3部,第1、2部先后于1820—1822年在柏林出版,立即遭到反动派的猛烈攻击,作者被迫在报上刊登启事,宣布主人公在车祸中死去,就此搁笔,没有再写第3部。全书虽未完成,但已实现作者目的。赫·津格尔认为:“作品本身乃是一部完成的未完成稿。”雄猫穆尔的形象由此激起许多作者的兴趣,很多作品写到了雄猫的有关生平,赫·席夫写了长篇小说《雄猫穆尔的遗作》。小说先后被译成俄、英、法等各种欧洲文字出版。叙述是在两个平面上展开的。一部分是乐队指挥克莱斯勒尔的日记,以虚幻的笔调描绘现实;另一部分是雄猫穆尔的手记,体现了德国市侩的特点,表现出志得意满、矫揉造作的精神状态。克莱斯勒尔作为一个艺术家,处于疯癫的精神状态,不满现实生活,追求某种高尚的理想,遭到上流社会的排斥。他的理想模糊不清,但他对现实矛盾的认识却很清醒。雄猫穆尔饱食终日,有着一整套生活哲学,他先是在猫群里周旋,后来企图与狗为伍。霍夫曼以此讽刺了德国资产阶级贵族社会的风习。

中国鹦鹉

中国鹦鹉

沙漠中的迈登庄园的夜晚宁静而温馨,突然一声恐怖的尖叫划破夜空:“救命!救命!杀人啦!放下枪!救命!”人们匆匆跑出屋子,看到的却只是平静的月色。当叫声再次响起时,人们终于寻到了声源:一只名叫托尼的鹦鹉正在制造着恐怖之夜。只会模仿而不会编造语言的托尼竟然喊出如此恐怖的话语,它在表明着什么?庄园里究竟发生过什么事,是否有人被害?陈查理要从托尼口中查明真相,然而晚了——托尼死了,紧接着死去的是它的主人……

摄生集览

摄生集览

养生类著作。佚名撰,明胡文焕校刊。一卷。文焕有《幼幼集》已著录。是篇首论养神、惜气、隄疾,忘情去志,恬淡虚无等养生之术。次论五气通五味及安乐、摄养之道。指出善养生者养内,不劳神,不苦形,使脏腑安和,三焦各守其内,饮食常适其宜。强调阴阳二气与精、气、神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条理清晰明辨,论述简捷,主题突出,为通用性养生学著作。有《格致丛书》本。

李家庄的变迁

李家庄的变迁

长篇小说。赵树理著。1946年1月华北新华书店初版,标为“通俗小说”。它“不但是表现解放区生活的一部成功的小说,并且也是整风以后文艺作品所达到的高度水准之一例证。”(茅盾:《谈〈李家庄的变迁〉》)。全书共16章,以太行山区的一个村庄的几度变迁,反映大革命失败后到抗日战争胜利期间山西农村的阶级斗争。作品涉及了抗战以来山西发生的许多重大政治事件。张铁锁是作品的主人公,他被以李如珍为代表的地主势力害得倾家荡产、流落他乡。后来在共产党员小常的引导下走上了革命道路,并在家乡组织农民和地主斗争,几经曲折,最后终于惩处了李如珍,得到了翻身解放。作品揭露了社会黑暗势力凶残狠毒的本质,歌颂了八路军和劳动人民忠贞不屈的品质和斗争精神。作品是中国一个历史时代的伟大变革的真实映照。它显示了中国农村变革的必由之路,同时也预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道路。作品结构完整,情节跌宕交错。表现手法富有中国传统评书的特点:朴素、简洁、明快;语言是来自群众的口语而又经过加工的文学语言,通俗、生动、形象。“用一句话来品评,就是已经做到了大众化。没有泛泛的堆砌,没有纤巧的雕琢,质朴而醇厚,……这是走向民族形式的一个里程碑。”(茅盾《谈〈李家庄的变迁〉》)此书曾先后被改编为话剧、曲艺等,并译成几国文字流行于国外。

热血痕

热血痕

《热血痕》以男侠陈音和女侠卫茜为主角,演绎了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之战的历史。小说从吴王夫差击败越国这样一个局势严峻的关头开始,在越王勾践百般受辱、越国百姓惨遭蹂躏的背景之下,叙述了一些不甘忍受异国非人压迫的越国子民为了复仇雪耻、重振国威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颂扬了那些以国家的兴亡为己任的江湖豪士可歌可泣的事迹。

金花女

金花女

明代传奇剧本。作者佚名。未见明清诸家戏曲书目著录。写青州书生刘永,年少多才,娶金花女为妻。因家境贫寒,金花常遭兄嫂的凌辱。刘永欲赴试,金花向兄嫂借贷,不允。夫妇相偕入京,途中遇强人抢劫,金花投水。后2人遇救。金花返兄家,誓不再嫁,其嫂逼迫她上山牧羊。后刘永及第授官,途经金花女投江处致祭,不意在南山与她相会,夫妇团圆。这是潮调剧本,梨园戏、潮剧仍有此剧目。今存明万历间刻本《摘锦潮调金花女大全》,《明本潮州戏文五种》据以影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