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

作者:蒙台梭利
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

《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是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博士,应无数对她的教育方法感兴趣的父母和教师的要求,创作的一本操作性手册。该书描述了如何使用“儿童之家”教学用具,介绍了如何对孩子进行“自发性教育”的方法,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自由地学习。本书从运动神经训练、感官训练、语言及对世界的认知、自由、书写、识记乐谱、算术等方面入手,各种训练相辅相成,逐步进阶,指导父母为孩子营造良好的自我学习环境,培养孩子工作的有序性,让孩子在自主学习中完善人格。

猜你喜欢的书

净德集

净德集

诗文别集。北宋吕陶撰。三十八卷。陶字元钧,号净德,成都(今属四川)人。皇祐中进士,历官给事中,集贤院学士,知陈州、梓州。有集六十卷,原本久不传,清乾隆间,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中辑抄成是集。文二十八卷。有奏状二十五篇,表二十八篇,内外制文七十二篇,书、启、序、记等五十九篇,论、说、策、策问四十九篇,墓志铭三十二篇,墓表、行状等三篇,凡二百六十八篇。诗十卷,古诗五言三十五首,七言二十首;五言律诗三十首,长律二十四首;七言律诗百九十一首,长律二首;绝句五言十八首,六言二首,七言六十首,凡三百八十二首。其诗多酬答之作,游赏之篇,清秀雅丽,别具风情,《七绝·梅花开尽小桃次之》:“发尽寒梅千万枝,小桃乘暖欲开时。春风次第来须早,芳草垂杨莫恨迟”,秀雅绝妙。所书奏议,皆畅达剀切,洞悉事机,人以贾谊比之,良非虚誉。故清人称其诗文“多典雅可观”。有《四库全书》、《武英殿聚珍版书》(活字,福建广雅书局本)、《丛书集成初编》本。今人栾贵明自残存《永乐大典》中,又辑得五条, 见《四库辑本别集拾遗》。

知性:林徽因精品文集

知性:林徽因精品文集

《知性:林徽因精品文集》选编了林徽因大部分作品,基本上可以反映作者的思想和艺术取向。还收录了林徽因与朋友间的书信数通。管中窥豹,亦可看出民国知识分子在乱世爱国、爱人的态度。那种诗意的文人风度,几成绝响。林徽因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才女,但其文学成就不如庐隐、萧红。作为新月派诗人,林徽因的作品注重新诗的格律,注重“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遵循“理性节制感情”的主张,是为艺术而艺术派。同时,由于专业的原因,林徽因也写了大量的有关古建筑的文章,和呆板的、公式化的学术报告比较起来,显示了文学家学者文笔的不同凡响。

关帝忠孝忠义经

关帝忠孝忠义经

《关帝忠孝忠义经》(全称《三界伏魔关圣帝君忠孝忠义真经》),《道书集成》卷六,页597上~605上。这是一部扶鸾善书。此部经典中的关公不再只是小说中的神武将军而已,而是地位极为崇高的“三界伏魔大帝”。《关帝忠孝忠义经》借关帝之口称其为经缘由:“视我赤心,听我微言,为子尽孝,为臣尽忠,父慈母爱,兄弟友恭,夫妇倡随,朋友信义,乡邻婢仆,真诚和气。”

易理阐真

易理阐真

六卷。清刘一明撰。此书著于《三易注略》之后,凡六卷。前四卷为周易阐真,后二卷为孔易阐真。卷首列图说一卷,凡四十余篇,前半皆推演河图洛书、先天后天之说,借易学以明丹家养生之术;后半则全系丹家之说。其注释宗旨与《三易注略》相同,以道家之言解易。周易阐真只释经文、卦爻辞,而不取十翼。孔易阐真则择释大象传及杂卦传,而不及一切经文。今存嘉庆二十四年 (1819)重刊本。

十尾龟

十尾龟

清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四编四十回。题“青浦陆士谔撰”。陆士谔,名守先,江苏青浦(今属上海)人,为清末民初著名通俗小说家,写过二十余部白话小说。成书于清宣统三年(1911)。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宣统三年(1911)新新小说社刊本,藏芜湖市图书馆。1994年春风文艺出版社“中国古代珍稀本小说丛书”排印本。清末年间,浙江金华富商费春泉赴上海滩寻艳遭骗,却看透上海滩各种骗术伎俩,私门暗娼,风味情转,而费春泉遂投身其中,用其妻,妹来赚钱,丧尽无良人性,让人熟知十九世纪上海滩的污秽昏暗,是天堂也是地狱。

玉泉莲月正禅师语录

玉泉莲月正禅师语录

《玉泉莲月正禅师语录》聚焦清代临济宗莲月道正禅师的禅法。康熙初年,莲月正禅师受破山门下邀请,住持湖北当阳玉泉寺,全力弘扬临济破山禅法。玉泉寺历史悠久,东汉建安年间僧人普净在此结庐,隋代智顗大师也曾驻锡,享有 “三楚名山” 等美誉。 书中开篇是康熙十七年当阳知县俞廷瑞的序文。俞廷瑞虽熟悉儒行,对宗门大旨却了解有限。因莲月大师是临济传灯之人,勾起他对家乡荒废后又复兴的雪窦山的怀念。雪窦山由石奇和尚复兴,石奇和尚师承天童密云禅师,密云禅师接续达摩祖师法脉,让临济宗大振。莲月大师作为密云禅师之孙、石奇和尚之侄,传承有序。他在多地开堂说法,德行可与竺道生等高僧媲美。 书中多为莲月正禅师在玉泉寺开堂接众的说法记录。在与僧人的问答中尽显禅法智慧,如僧问两处施设作用是否相同,禅师答 “相席打令”;谈及动静境界,禅师指出二者无实质区别,借此阐明佛法真谛。这些语录是研究临济宗禅法及莲月正禅师思想的重要文献,为后世参禅者领悟禅法、探究人生本质提供了宝贵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