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
作者:黑塞
小说围绕纳尔齐斯和歌尔德蒙两位少年的成长与友谊展开。两人的起点都是玛利亚布隆修道院,通过互相感知与启发,之后两人根据各自的天性走上了不同的道路。纳尔齐斯继承了父性的严谨与理性,最终他成为一位思想家并继承了老院长的衣钵,成为修道院的新院长,而歌尔德蒙体内蕴含着母性的敏感与感性,他听从内心的召唤离开了修道院,细腻的感知与在外流浪的经历使他成为一位艺术家,最终他回归原点,找到了最终的归宿。 小说中,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代表着两种不同的人性父性与母性,代表着同一个体心中的两种矛盾心理克制与享乐。小说讲述了他们在生活中与内心情感中的不断冲突,最后在理想的感召下获得统一的过程。 黑塞运用自己细腻的情感和笔触,描述出了两种人性的成长、两种不同世界的地狱与乐园。
章节列表
升序↑猜你喜欢的书
庸庵集
元代诗文别集。14卷。宋禧撰。据清人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宋禧有《庸庵文集》30卷,《庸庵诗集》10卷。以上两书传本很少见,到清初仅有《庸庵诗集》10卷尚有抄本传世。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宋禧诗文若干篇,分属于《庸庵集》及《庸庵后稿》。《四库全书》编者重编为《庸庵集》14卷,其中10卷诗主要依据浙江采进本《庸庵诗集》10卷;4卷文则全取自《永乐大典》。卷1为五言古诗,卷2为七言古诗,卷3为五言律诗、排律,卷4—7为七言律诗,卷8为五七言绝句,卷9为七言绝句,卷10为七言绝句,词(1首),卷11—13为序,卷14为记、碣记、哀词。宋禧学问源出于杨维桢,但他的诗却不受“铁体”拘束,清和婉转,以自然恬淡为宗,显然受到白居易、陆游的影响。他的文章详赡明达而不诡于理,《四库全书》编者称他是:“可谓善学柳下惠,莫如鲁男子。”现存宋禧的文章全是写于元代的作品,入明以后之作未能流传下来。
梁文纪
十四卷。明梅鼎祚编。梅鼎祚仿冯惟讷《古诗纪》之意,辑陈、隋以前之文为《文纪》,此为其一。本编多取自《梁书》、《南史》诸家文集,所录不甚繁碎,考证亦较精核。唯以后梁萧归退附外夷之后不与诸王同列,有伤次序;《侯景矫诏》入于简文帝文内,亦非事实。他若梁武帝《请谥答诏》,不著其人,是为疏漏。《江淹集》纵然撰于齐、梁两世,也只能分而注之,然全入此编,亦未免自乱其例。梁代沿永明旧制,竞事浮华,但古文至梁而绝,骈体乃以梁为盛,则梁代诸家于文学史亦有一席之地。此书有 《四库全书》本。
曲论
明·徐复祚撰。一卷。一名 《三家村曲谈》。复祚 (1560—1630),原名笃儒,字阳初、讷川,号谟竹、三家村老等。常熟(今属江苏) 人。徐氏有笔记《三家村老委谈》三十六卷。此书即后人从中辑出有关论曲之语、编次而成。其论曲推崇沈璟,但也有自己的主见。强调作曲应发扬元曲的本色当行,以便于舞台演出,而反对雕章琢句,专在词藻的华丽上用功夫。故赞成何元朗对《瑟琶记》的批评意见,而批判王世贞对这一意见的非议,在评论《西厢记》时说:“《西厢》之妙,正在于 《草堂》一梦,似假疑真,情尽而意无穷,何必金榜题名,洞房花烛而后乃愉快也?”对于当时戏曲创作上才子佳人题材程式化的创作作风,不无积极的针砭意义。有《古学汇刊》本、《新曲苑》本、《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
解怪祭誊录
又名《祈禳祭誊录》,古代朝鲜关于地震,蝗虫等天灾相关记录的史料。
肇论略注
肇论略注,六卷,明德清述,陈慧达原序节录,明慧浸跋。
菩萨修行四法经
一卷,唐地婆诃罗译。与佛说大乘四法经义同而文稍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