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疯子凶杀案

作者:松本清张
假疯子凶杀案

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松本清张 。全书共收十一篇精心佳构。他的作品以其一贯的锐利观照,描绘刻画人的欲念,爱与恨的挣扎,人性的险恶,以及世俗男女一步一步陷入万劫不复的历程。扬弃一般刻意安排谜局的窠臼,展现崭新的意趣。彷佛书中的人物就是我们熟悉的朋友,极其真实性。

猜你喜欢的书

白痴

白痴

坂口安吾短篇小说集。《白痴》单身汉伊泽收留了无家可归的白痴女。在美军轰炸东京的战火中,伊泽和白痴女患难与共,发现自己竟然爱上了她。 《魔鬼的无聊》回忆“我”在日本战时的混乱中如何闹中取静,在日本电影公司写无关时局的宣传电影剧本,以及跟自己一样感到无聊的情人约会的往事。 唯有当一个不成才的作家,唯有毫不在乎生命、毫不在乎人性、毫不在乎死活,才能自在地活着。但是,当这一切都不在乎的时候,活着也变得可有可无,变得像恶魔的无聊游戏,在虚空中,无所谓地摆荡,不知不觉就存活下来了,活下来了,却也没有多大的喜悦,一切都只是无聊而已。 《石头的思念》 “我”跟在我的印象中如石头般坚硬的父亲的交往,父子间独特的情感表现在貌似平实冷淡的叙述中。 《我想拥抱海》 “我”和一个前妓女生活在一起,总是跟对方说只是因为欲望才和对方结合,而女子则每每因“我”的无情放荡形骸。偶然在大海边,“我”发现自己已经爱上了那个有着海一样身体的女子。

康熙安平县志

康熙安平县志

十卷,陈宗石纂修,康熙二十六年重修,经患立堂藏板。

任应秋讲〈黄帝内经〉素问

任应秋讲〈黄帝内经〉素问

《任应秋讲〈黄帝内经〉》主要根据1978 年任应秋在中医首届研究生班上的讲课录音整理而成,包括25 篇《素问》文献的全文讲解、《灵枢》大部分文献的提要讲解和提问答疑。对没有讲课录音的部分,依据任应秋主编的《黄帝内经章句索引》进行整理。本书将《黄帝内经》的段落结构及其段意完整地展现给读者,比较系统地反映出任应秋治《内经》的主要方法、成果和学术观点。本书以《内经》系统的文献结构为线索进行整理,有较强的可读性;同时把篇解、全文讲解、分段提要、提问答疑等内容结合起来编排,又使此书具有拓展思维的功能;在书后还收录了任应秋对学习《内经》方法的指导,可供读者参考。

上清高上灭魔玉帝神慧玉清隐书经

上清高上灭魔玉帝神慧玉清隐书经

《上清高上灭魔玉帝神慧玉清隐书》,早期上清派经典,约出于东晋。原为《洞真玉清隐书经》之一部分。后分出单为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本卷分三篇。第一《高上玉清刻石隐铭内文》。内载符文一百七十字,皆为鬼神之隐名秘讳。据称太平道君以此隐文刻于酆都山鬼神宫室,学者依法书写佩带此隐文,可以制鬼检神。第二《高上灭魔杀鬼上法》。内载「杀鬼玉文」(咒语)五条,据称乃高上玉帝授与五位杀鬼都吏。学者依法思神唸咒,书写玉文,可以制御万魔,剪灭群凶。第三《高上九天驱除邪精神慧上法》。内载两条咒诀,一名「九天玉帝神咒」,一名「玉帝咒鬼卫灵上法」。据称道士夜行独宿,若遇魔鬼来犯,可诵此二咒,召神兵前来护卫,驱邪灭魔。

宋明理学概述

宋明理学概述

成书于1953年。台北“中华文化事业委员会”1953年初版,台湾学生书局1977年4月修订出版。该书在材料上多取自《宋元学案》《明儒学案》,内容包括宋学之兴起、宋初诸儒、中期宋学、南渡宋学、金元诸儒、初期明儒、中期明学、晚期明学、明末诸遗老等,扼要地叙述了宋元明七百年间理学的发展演变及其特点。收入台湾出版的《钱宾四先生全集》。自宋学之兴起,下迄晚明遗老,分五十六目,将此六百年间理学发展衍变之迹,溯源穷流,作简明扼要之叙述。中国思想史上,两汉以后,儒学渐微,庄、老代兴,而佛学东来,递兴日盛,至隋唐而臻全盛。然佛学盛极转衰,继之则宋学崛起,而为新儒学之复兴,另辟新局。宋初诸儒,其议论识见、精神意气,有跨汉唐而上追先秦之概。周濂溪以下,转趋精微,遂为宋明理学开山,而后有二程、张载、朱熹乃至于王阳明之学术盛世。

四书纂笺

四书纂笺

元詹道传撰。二十八卷。是书略仿陆德明《经典释文》之例,先取朱熹《章句》、《或问》、《集注》,正其音读,考其名物训诂,注于本句之下。如《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朱注:“每佾人数如其佾数。或曰,或佾八人。未详孰是?”该书笺曰:“《左隐公》五年九月,考仲子之宫将万焉。公问羽数于众。仲对曰:‘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大夫四,士二。夫舞所以节八音而行八风,故自八以下。’公从之。杜注:‘人如佾数。’然疏引服虔曰:‘天子八八,诸侯六八,大夫四八,士二八,等杀甚明。郑伯纳晋悼公,其乐二八。晋侯赏魏绛以一八之乐,此其证也。”间释朱子所引成语,并于每章之篇前或篇后标其旨意。如《论语·公冶长》篇前曰:“此篇皆论古今人物贤否得失,盖格物穷理之一端也。凡二十七章。胡氏以为疑多子贡之徒所记云。”又如《大学》第三章篇后曰:“右传之三章,释止于至善。”以醒人耳目,启人深思。故胡一中尝称其为“羽翼朱子”之作。此书虽有疏漏之处,其所援引亦间有牴牾,然综观全书,其所纂笺,大致皆有根底。有《四库全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