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思想的演进
作者:杜尔凯姆章节列表
升序↑- 导 言
- 第一讲 法国中等教育史
- 第二讲 早期教会与教育
- 第三讲 早期教会与教育(终)
- 第四讲 加洛林文化复兴
- 第五讲 加洛林文化复兴(终)
- 第六讲 大学的起源
- 第七讲 巴黎大学的诞生
- 第八讲 “universitas”一词的含义
- 第九讲 艺学院
- 第十讲 学院(终)
- 第十一讲 艺学院的教学
- 第十二讲 大学中的辩证法教学
- 第十三讲 辩证法与论辩
- 第十四讲 关于巴黎大学的结论
- 第十五讲 文艺复兴
- 第十六讲 文艺复兴(终)
- 第十七讲 16世纪的教育理论
- 第十八讲 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思想(结论)
- 第十九讲 耶稣会
- 第二十讲 耶稣会(终)
- 第二十一讲 耶稣会体系与巴黎大学体系
- 第二十二讲 关于古典教育的结论
- 第二十三讲 现实主义者的教育理论
- 第二十四讲 大革命
- 第二十五讲 19世纪课程体系的变化
- 第二十六讲 结论
- 第二十七讲 结论(终)
- 注释
猜你喜欢的书
小妇人
美国19世纪女作家路易莎 ·奥尔柯特的作品。玛奇是一位贫穷的牧师,他有4个女儿。战争时他应征入伍,圣诞节前夕给女儿们寄来了信,叮嘱她们要认真履行自己的工作,同自己心中的敌人战斗。几个孩子都努力地使自己更加出色。大女儿梅格长得漂亮,羡慕贵族的生活方式,二女儿乔聪明,有志于文学,老三贝思喜欢音乐,最小的埃米画画得很好。孩子们的妈妈对她们充满母爱,悉心照料和指导几个孩子。小说没有贯穿始终的曲折情节,主要是写孩子们的充满温馨快乐的日常生活,人物性格塑造很鲜明。作者奥尔柯特认为女孩子们很需要简单的、生动活泼的读物,她的这本书就是这样,全书“没有一点轰动性的东西,但是简单、真实”,这也是本书获得成功的原因,出版后短期内就销售一空,奥尔柯特还写了续集。
中国内科医鉴
内科著作。日本汤本求真论述,大冢敬节著。成书于昭和八年(1933年)。书分前后两篇。前篇为证候与治法概论,收载头痛、呕吐、不眠等30种证候,每证先明定义,次述中医辨证分类,联系西医有关疾病,再列中医治方。后篇为病证各论,收载肺炎、胃溃疡、糖尿病等44种病,每病分原因、证候、疗法、备考诸项,间附治验病案。其中病因、证候分析,悉本西医之说,治疗部分则用中医方药。书中多引我国历代医家论述,结合个人心得或加按语。治方主要选自《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其以五苓散治肾炎水肿、大黄牡丹皮汤治阑尾炎、大柴胡汤治胆囊炎等均切合临床实际,但惟以病索方,不言辨证施治。曾收入《皇汉医学丛书》中,建国后有排印本。
陟山观海游春记
中国近代杂剧。此剧凡2卷,8折,上卷4折前加楔子,下卷亦4折前加楔子。首有作者1945年2月11日所作长自序,介绍了此剧创作的主要过程,颇为详细地阐述了作者的戏剧理论观念和对元明戏曲的基本认识。从中可知,此剧作于《苦水作剧三种》之后,于1942年1月间开始着笔,其间作者经历了从比较闲暇、创作较为自如到病痛缠身、身心俱惫、写作也变得艰难的过程,直至1945年2月中方得写成,是顾随所作杂剧中篇幅最长、历时最久的一本。取材于《聊斋志异》中之《连琐》故事,根据戏曲情节关目需要,在原故事基础上铺陈而成。写东海秀才杨于畏,上无父母,下无妻室,孑然一身,两应乡试不第,带书童离开城内,住云台山山斋之中。秋日一夜,杨于畏独坐,忽闻女子吟诗之声,此后念念难忘。一日往有女吟诗处寻觅,得一香囊,执于手中,忽被风吹化飘散,于畏异之。又一夜,杨于畏方在书斋中饮酒读书,忽一女子到来,自言系陇西人,小字连琐。此后连琐夜夜与于畏书斋清话,宵来晨去,不觉冬去春来,时已半载。一次连琐向于畏说明自己乃鬼魂,为杨于畏痴情感化,白骨有复生之意,并告知使其复生之法。于畏遂以剑刺臂,将血滴入连琐脐内。次日午时,杨于畏带人去连琐葬处掘墓,打开棺木,连琐肉身复生。二人遂结为夫妻,十分相得。时届清明,杨于畏带娘子连琐并马游春,登山观海,甚为欢畅。
维摩诘所说不可思议解脱经释会纪闻
太虚大师讲述,十一年九月在北京己未讲经会。吾人无论受持读诵何经,须先解佛经通义。凡称经者,皆为佛所说、所印可之法──如本经系经佛所印可者,故亦名经。佛为法王,心亦为法王:佛明证自心,故成就真净;众生迷昧自心,故流转生死。然则吾人发心学佛,首当发明自心。欲读诵佛经,尤当先决定自心。自心维何?人人本有之寂常灵觉是也;
石霜尔瞻尊禅师语录
二卷。清达尊说,本开等记录。卷上示众上堂机缘,卷下拈古颂古偈颂赞书问佛事杂着附塔铭等。
现果随录
凡四卷。清代戒显记。收于卍续藏第一四九册。系记述撰者所见所闻之因缘故事。共一○三则。内容大多为明末清初湖州、杭州、抚州等江南地方僧俗间之善恶果报故事。书中特别强调念佛功德,此外有关净土往生之思想亦极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