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作者:马克思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也称《拿破仑第三政变记》。德国马克思著。1851年12月至1852年3月间,马克思利用法国报刊、官方资料及个人通讯写成本书,并于1852年5月首次在魏德迈创办的《革命》杂志上发表。本书叙述和分析了从1848年的二月革命到1851年12月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倾覆资产阶级议会制度的法国历史,并把它划分为3个阶段,即二月革命时期、制宪国民议会时期和宪制共和国时期。作者认为,路易·波拿巴的政变并不说明他具有空前强大的个人主动作用,毋宁说这是由当时法国的阶级斗争形势所决定的。二月革命以后,法国政局一直处在动荡不定之中。资产阶级共和派镇压了无产阶级的六月起义,其政策使它更加丧失人心,大资产阶级急需建立稳定的秩序,其他下层群众也已厌恶动乱。于是,人们寄望于一个强有力的人物来当政以实现稳定。路易·波拿巴就在这种形势下凭借昔日拿破仑一世的影响,依靠大资产阶级和流氓无产者的支持,拉拢军队特别是企求维护其土地所有权的农民,复活了他们作为小生产者的皇权主义传统,从而轻易地实现了政权的转换。作者用法国这段历史验证了他所创立的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的基本原理。此外,本书还提出了关于胜利的无产阶级必须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和建立工农联盟等论断,丰富了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的理论。中译

猜你喜欢的书

景定严州续志

景定严州续志

一作《新定续志》。南宋地方志。理宗景定年间郑瑶、方仁荣同撰。10卷。严州,治今浙江建德东北。此书所记始于孝宗淳熙年间,止于度宗咸淳年间。卷首载理宗立太子(即度宗)诏及咸淳间升严州为建德府省札,纪事年代已逸出景定,体裁略异于其他方志。叙述简洁,有助于严州地方史与宋史研究。今有《诵芬室丛书》本、《渐西村舍汇刊》本等,1990年中华书局《宋元方志丛刊》即据后者影印。

奇字韵

奇字韵

明杨慎编。成书年月不详。共5卷。此书收录当时较不常见而古书上用过的字,按106韵编排。上平、下平、上、去、入各一卷。意义难明的,则先释义;音不明则以反切注音。但较大部分是辨明异体。异体字下先以常用字注明,而后明其出处。也有少部分是正字的。作此书的用意与他作《古音骈字》、 《古音复字》相近,是为了存古字,以为当时识字提供方便。此书收入《函海》。

长恨歌

长恨歌

敘事诗。唐白居易作。写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12月。诗以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题材,因是悲剧结局,故以“长恨”名篇。对它的主题思想,历来有不同的理解。从作者的构思看,旨在讽谕当时和以后的统治者应以玄宗为戒,不要因“重色”而荒淫误国,造成“长恨”。全诗分为两大部分。从开头至“惊破霓裳羽衣曲”是第1部分。写安史之乱前的玄宗和贵妃,着意讽刺唐玄宗的荒淫误国。第2部分写“长恨”本身;着意表现他们的相思。前一部分重在写实,后一部分重在虚构,二者紧密结合。全诗故事完整,情节曲折,描写细腻,想象丰富,语言精美流畅,抒情气氛浓厚,具有和谐美,是古代长篇叙事诗的名篇。后代戏曲《梧桐雨》和《长生殿》等皆受其影响。诗见《白氏长庆集》卷12。

诗词格律

诗词格律

王力所写的讲述诗词格律基本知识的书。为中华书局编辑出版的《中国文学史知识丛书》 中的一种,收入《文集》 第15卷(据《丛书》 本1977年第2版)。本书简明扼要地讲述了诗词格律的基本知识,除“引言” 外,共4章: 第1章“关于诗词格律的一些概念”,讲诗词的韵、四声、平仄和对仗的基本知识; 第2章 “诗律”,讲诗的种类、律诗的韵、律诗的平仄、律诗的对仗、绝句、古体诗; 第3章 “词律”,讲词的种类、词谱、词韵以及词的平仄和对仗; 第4章 “诗词的节奏及其语法特点”,讲诗词节奏、诗词的语法特点。本书的 “结语” 强调: 任何规律都有它的灵活性,诗词格律也不能是例外; 处处拘泥格律,反而损害了诗的意境,同时也降低了艺术。但格律本来是适应艺术的要求而产生的,先要熟谙格律,才能得心应手地驱遣格律,而不为格律所束缚。

元亨释书

元亨释书

僧传。自6世纪前半叶佛教传到日本,至日本镰仓时代已有700余年,但尚无一部完备的僧传。作者虎关师鍊(禅僧,1278—1346)有感于此,于元亨2年(1322)奋力写成。共30卷,前19卷为僧传,记400余僧人的传记、史实。20—26卷为年表,写钦明天皇至顺德天皇的有关事项。27卷以下主要论及佛教诸宗的教义、诸大寺院的缘起和佛教音乐等。全文用汉文写成,是 “五山文学” 中的一部重要著作。

无畏授所问大乘经

无畏授所问大乘经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即《大宝积经》第二十八勤授长者会异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