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

马克思
  • 姓名:马克思
  • 别名:卡尔·马克思
  • 性别:
  • 国籍:德国
  • 出生地:普鲁士莱茵省特里尔城
  • 出生日期:1818年5月5日
  • 逝世日期:1883年3月14日
  • 民族族群:

卡尔·马克思,全名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德语:Karl Heinrich Marx,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科学共产主义创始人,国际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和领袖。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特里尔城。先后就读于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研究法学、历史与哲学。曾参加青年黑格尔派。1841年大学毕业,获哲学博士学位。1842年为《莱茵报》撰稿并任主编。开始深入社会,了解工农生活,并通过撰写评论,抨击普鲁士当局的反动统治。1843年《莱茵报》被封,迁居巴黎,同德、法工人团体建立联系。对英国经济学、法国社会主义理论及大革命史进行研究。1844年与卢格创办《德法年鉴》,发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论犹太人问题》等文章,第 一次提出无产阶级是唯能够消灭剥削制度的阶级,工人运动必须同科学世界观相结合;主张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成为唯物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同年8月,与恩格斯会见,合写《神圣家族》一书,批判历史唯心主义,阐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次年迁居布鲁塞尔,与恩格斯合写《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提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历史任务。1846年建立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团结各国先进工人,宣传科学社会主义,批判各种冒牌社会主义。1


847年参加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与恩格斯共同起草《共产党宣言》,总结无产阶级斗争经验,系统地阐述了他们的学说。参加1848年德国革命,主编《新莱茵报》,声援各国人民革命。革命失败后先到巴黎,后到伦敦定居。总结革命经验,出版《1848年至1850年法兰西阶级斗争》等著作,第 一次提出无产阶级革命必须打碎旧的国家机器的论断,阐述了无产阶级专政、工农联盟等思想。1864年9月领导建立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并成为这个组织的灵魂,为国际起草了“成立宣言”和“临时章程”,同时与国际内部的机会主义思潮进行了斗争。1867年出版《资本论》第一卷,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期间,领导国际支持法国无产阶级的斗争。撰写《法兰西内战》一书,总结公社斗争经验,发展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1875年抱病写了《哥达纲领批判》,对德国工人党纲领草案中违背巴黎公社原则的机会主义观点进行批判,指出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并对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两个阶段及其分配原则作了说明。由于反动政府的迫害、极端贫困的生活以及十分繁重的理论和实际工作,严重地损害了健康,1883年3月病逝于伦敦。恩格斯认为“这个人的逝世,对欧洲战斗着的无产阶级来说,对历史科学来说,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猜你喜欢的书

山之四季

山之四季

本书是唯美主义作家高村光太郎的随笔集代表作,作者隐居山林七年,用十六篇随笔记录下这段质朴宁静的日子。“一下雪,我就迫不及待地跑出门外,满头满身披着白雪,其乐无穷。我小屋的周围的没有其他人家,只有森林、原野和田地。独坐小屋,由于落雪不似下雨,没有声音,感觉世界宁静岑寂。” 经历一番人生起伏后,他选择在大自然中涤荡心灵,积极地寻找与世界相处的方式。从夏天到冬天,从细雨到飘雪,季节的脚步匆匆走过,七年的山居时光,一减再减,几近留白。文字间充满诗意的韵律和美感,令人也想仔细体味一年四景、三百六十五天的真意。

柳河东集

柳河东集

又名《新刊诂训唐柳先生文集》。中国古代诗文别集。唐代柳宗元作,唐刘禹锡编,题《河东先生集》,宋初穆修始予刊行。今存最早的本子为宋韩醇《诂训柳先生文集》,《四库全书》收入。又有宋童宗说等《增广注释音辩唐柳先生集》,存《四部丛刊》本。又有宋廖莹中编注《河东先生集》,存蟫隐庐影印宋世彩堂本,1961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据以排印,1974年中华书局重版。还有明蒋之翘辑注《柳河东集》,存明三径藏书刻本,《四部备要》据以排印。

梼杌近志

梼杌近志

清末民初人撰,杂记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以来诸朝官场轶闻、市井态。据民国《满清野史四编》本标点整理。

少室山房笔丛

少室山房笔丛

《正笔》三十二卷,《续笔》十六卷,明胡应麟撰。收书十二种。正集十种:《经籍会通》四卷,述古籍的撰著及存亡散佚情况;《古书占毕》六卷,论史书,评史事;《九流绪论》三卷,论诸子百家源流与得失;《四部正伪》四卷,考辨古代伪书;《三坟补逸》二卷,专论《竹书纪年》、《逸周书》、《穆天子传》三书,以补《三坟》之阙;《二酉缀遗》三卷,皆录小说家之言;《华阳博议》二卷,杂述古人博闻强记之事;《庄岳委谈》二卷,论述杂事,纠正俗说;《玉壶遐览》四卷,论道经与方士之言;《双树幻钞》三卷,论佛经与释氏之说。续集二种:《丹铅新录》八卷、《艺林学山》八卷,专为驳杨慎《丹铅馀录》、《艺林伐山》等书之说而作。内容以考据为主,征引文献极为丰富,议论非常精到,为研究古典文献和文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如《四部正伪》将伪书区分为若干种,各加考辨,相当详尽,后人常引其说。论述古典小说、传奇、戏剧部分尤其有价值,为后人所重视。该书是一部考据杰作,在考据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版本主要有明万历刻本、清广雅书局刻本、《四库全书》本及1958年中华书局校点本等。

外治寿世方

外治寿世方

又名《外治寿世方初编》。方书。清邹存淦撰。四卷。存淦字俪笙,海宁(今属浙江)人。作者认为年老体衰,幼年体嫩,皆不易服药;痘瘄、产科生死攸关,惟外治较为稳妥。故广收博采各科外治法之名方,仿吴师机《理瀹骈文》体例,编辑成帙。全书约八万字。成书于光绪三年(1877)。卷一,以病症分类。包括伤寒、感冒、中风等二十六门。卷二至卷三,以部位分类,自头至足共分三十六门,其中含有淋症、遗泻、疮痈、诸伤等病症。卷四,分妇科、儿科、痘瘄、急救、杂症、余录六门。凡六十八门,载方约二千三百余首,包括临床各科外治法的治疗方药,而以外科病症居多。分类详细,治法稳妥实用,可供临症参考。有光绪三年刊本,《珍本医书集成》本。

编年通载

编年通载

编年体史书。北宋章衡撰。原本10卷,或作15卷。衡字子平,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嘉祐进士。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累官宝文阁待制、集贤院学士。章衡患学者不知古今,以世传运历书十余家浅陋不足观,乃博采经史百家的记载,研磨20余年编成是书。纂历代帝系年号,贯以甲子,始自唐、虞,迄于宋治平四年(1067),总3,400年事。于世数代易、历统相传、年名国号、灾祥善恶等,无不具载,有关存亡纲纪之事,均按年编录,颇为简要。对旧史中讹谬疑误处,皆刊正明辨之。熙宁七年(1074)表进于朝,为神宗称道,谓可冠冕诸史。元祐三年(1088)其族父章楶为之序而刊印。今仅存残本4卷,记帝尧至西晋太康元年九月事,卷首有章楶所作序及章衡进书表各一篇。有《宛委别藏》、《四部丛刊三编》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