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

- 姓名:马克思
- 别名:卡尔·马克思
- 性别:男
- 国籍:德国
- 出生地:普鲁士莱茵省特里尔城
- 出生日期:1818年5月5日
- 逝世日期:1883年3月14日
- 民族族群:
卡尔·马克思,全名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德语:Karl Heinrich Marx,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科学共产主义创始人,国际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和领袖。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特里尔城。先后就读于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研究法学、历史与哲学。曾参加青年黑格尔派。1841年大学毕业,获哲学博士学位。1842年为《莱茵报》撰稿并任主编。开始深入社会,了解工农生活,并通过撰写评论,抨击普鲁士当局的反动统治。1843年《莱茵报》被封,迁居巴黎,同德、法工人团体建立联系。对英国经济学、法国社会主义理论及大革命史进行研究。1844年与卢格创办《德法年鉴》,发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论犹太人问题》等文章,第 一次提出无产阶级是唯能够消灭剥削制度的阶级,工人运动必须同科学世界观相结合;主张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成为唯物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同年8月,与恩格斯会见,合写《神圣家族》一书,批判历史唯心主义,阐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次年迁居布鲁塞尔,与恩格斯合写《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提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历史任务。1846年建立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团结各国先进工人,宣传科学社会主义,批判各种冒牌社会主义。1
847年参加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与恩格斯共同起草《共产党宣言》,总结无产阶级斗争经验,系统地阐述了他们的学说。参加1848年德国革命,主编《新莱茵报》,声援各国人民革命。革命失败后先到巴黎,后到伦敦定居。总结革命经验,出版《1848年至1850年法兰西阶级斗争》等著作,第 一次提出无产阶级革命必须打碎旧的国家机器的论断,阐述了无产阶级专政、工农联盟等思想。1864年9月领导建立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并成为这个组织的灵魂,为国际起草了“成立宣言”和“临时章程”,同时与国际内部的机会主义思潮进行了斗争。1867年出版《资本论》第一卷,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期间,领导国际支持法国无产阶级的斗争。撰写《法兰西内战》一书,总结公社斗争经验,发展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1875年抱病写了《哥达纲领批判》,对德国工人党纲领草案中违背巴黎公社原则的机会主义观点进行批判,指出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并对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两个阶段及其分配原则作了说明。由于反动政府的迫害、极端贫困的生活以及十分繁重的理论和实际工作,严重地损害了健康,1883年3月病逝于伦敦。恩格斯认为“这个人的逝世,对欧洲战斗着的无产阶级来说,对历史科学来说,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马克思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中国哲学小史
《中国哲学小史》是日本哲学家武内义雄所作的中国哲学思想史论著。《中国哲学小史》按时间顺序,详尽地介绍并分析了上自殷周、下迄明清的中国哲学史。除一般中国哲学史著作重视的儒家学说、宋明理学之外,本书对以往为主流所忽略的思想流派,如稷下学派、两汉经学,有精到之论述。以“流派”为梳理中国哲学史之枝干,理路清晰,便于读者把握。对中国哲学史之分期及演进过程,有独到之见。
训世评话
《训世评话》是朝鲜早期一部非常独特的汉语课本。它既不同于当时朝鲜人学习汉语所常使用的“百、三、千”和四书五经等来自中国的汉语课本,也不同于朝鲜人自己编写的《老乞大》、《朴通事》等“会话体”汉语课本,是朝鲜人李边在采集中国及朝鲜古代“名贤节妇”故事的基础上,译以当时汉语白话,用“评一话体”编撰的一部汉语课本。因此,它无论是在朝鲜汉语教育史上,还是在中国近代汉语研究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研究价值。
金丹四百字解
《金丹四百字》,乃宋紫阳真人成道以后,遗与马处厚之文。其文初无定名,后人因其无名,即以《金丹四百字》名之。是文其言约而不繁,其义显而且明,与《悟真篇》相为表里。《悟真篇》细分药物火侯,《四百字》总撮始终大义,两者一而二,二而一也。
孟子音义
经书注释。北宋孙奭撰。2卷,卷首 1卷。孙奭奉敕校定,东汉赵岐注。当时因与王旭等 刊正唐张镒《孟子音义》及丁公《孟子手音》二书, 并兼引了陆善经《孟子注》以成本书。《孟子音义》能 推究本文,参考旧注,采诸儒之善,删减不同说法之 烦。同时证以字书,质诸经训,疏其疑滞,略其阙遗。 今流传有清嘉庆十八年(1813)日本东都书肆翻刻宋 本、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安邱韩氏岱云刊本、续 《粤雅堂丛书》本、《抱经堂丛书》本、道光二十三年 (1843)许氏影宋一卷本、黄荛圃翻蜀大字《三经音 义》 本。
四书集义精要
注释书。宋末元初刘因撰。成书年代不详。全书28卷,为举卢孝孙《四书集义》精义而作。元代刘因(1747—1293)撰。刘因字梦古,一名骃,自号静修,元代理学家。雄州客城(今河北徐水东)人。不仕于元,隐居乡间,潜心学问。其理学思想宗朱子,但羼入了陆学。对于理学的传播及元代理学的发展有一定贡献。著有《四书集义精要》、《易系辞说》等。朱熹著《四书集注》外,又常与人问答有关四书的问题,不及订归于一。其后卢孝孙取《语类》、《文集》中论四书的材料,辑为《四书集义》,凡一百卷。读者很感繁冗,刘因于是择其精义,删其枝叶,编成此书。
金刚顶瑜伽护摩仪轨
一卷,唐不空译。说五类护摩之仪轨不同:一息灾,二增益,三降伏,四钩召,五敬爱。有二本:一明藏所载,师子国沙门释智藏译(智藏为不空原名)。一日本空海等请回本国者,不空译。载于明藏者,文有烂脱,无八天形像,又彼此之文互有详略。今藏经两收之。